从产业园建设变化看预制菜产业发展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随着食品产业重视度的提升,作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有力载体,食品产业园的建设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重点。产业园的建设方向间接的体现了国内大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回顾2023年,预制菜在大食品产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上半年各地纷纷开展预制菜相关主题的论坛、峰会,并同步进行预制菜项目的签约,产业园开工、企业入驻等,到下半年食品安全问题再受关注,预制菜作为行业风口首当其冲的受到质疑,进而部分新建食品产业园定位“去预制”化,不再将预制菜作为食品产业园区的唯一主体。伴随着科技支撑,食品产业园再度回归大健康领域。

食业园区研究院从产业园建设角度分析近一年预制菜产业发展变动,并做出未来发展判断。

01 食品产业园建设趋势

根据食业园区研究院长期追踪研究,近几年食品行业绿色化、功能化、健康化发展趋势明显,尤其是2023年前后,各地食品产业园的建设主体也都围绕着“大健康”展开,如2019年12月,湖北襄阳味都健康食品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2020年7月开工建设的吉林梅河口高新区健康食品产业园;2022年9月,四川省健康食品产业园正式揭牌等。

除大健康的趋势外,预制菜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经过前三年的催化,也成为了食品产业园建设主体之一,根据食业园区研究院统计,2023年上半年,各地食品产业园的建设几乎都以预制菜产业为主:新建预制菜产业园、中央厨房产业园,农业园升级改造为预制菜产业园、以冷链物流园为主导的预制菜产业园等。

02 上半年——承上启下

2023年上半年被定义为承上启下,其中“承上”部分是指部分产业园区开工、投产等工程项目是承接2023年之前的产业园项目,新洽谈的产业园建设较少。

在2023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随后多地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从产业园区、产业标准、资金扶持等维度予以支持。

图片
图源:农业农村部

在2-5月,更多是以论坛、峰会等形式,通过聚集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对预制菜产业进行论证,并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如2月份,中国预制菜产业园发展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3月,2023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山东)交易博览会开幕式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开幕;4月,首届中国水产预制菜产业高峰论坛在武汉成功举办等。会议之外,预制菜产业园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包括广东南海区预制菜产业园黑龙江齐齐哈尔预制主食产业园德庆南药暨功能预制菜大健康产业基地等项目。

而2023年的后半年,也是顺承预制菜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缺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预制菜发展缺乏一定的规范性。

03 下半年——转折、回归

在6-8月份,预制菜产业依然是地方发展的重点食品产业之一。7月,江苏邳州的预制菜产业园项目正式签约;同月,内蒙古土右旗政府与内蒙古华莱士食品有限公司签署了预制菜绿色食品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

在论坛、峰会方面,8月7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外办、外交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活动规范管理的通知》,对各类主体面向社会公开举办的论坛活动(包括论坛、峰会、年会以及其他具有论坛性质的会议活动)提出10条工作要求:论坛活动名称应准确、规范、名实相符,不得随意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峰会”“高端”“高峰”“巅峰”等字样。预制菜相关会议逐渐减少。

在各地新建预制菜产业园的同时,另有湖南、宁夏两地发布了省级预制菜政策:7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预制菜产业,着力建设预制菜产业大省、同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为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两个省级预制菜政策都提出要新建预制菜产业园区。

但在下半年6月,“鼠头鸭脖”事件的爆发使得人们再次聚焦于食品安全问题中。9月,“预制菜进校园”争议引起广泛关注,进而引发人们对预制菜安全、健康等问题的质疑。随后教育部做出相关回应,“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图片
图源:教育部

9月22日,四川省教育厅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第四条不得采购、制售高风险食品提出:学校一般不得外购直接入口的熟食品或预包装食品,不得采购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及亚硝酸盐(包括亚硝酸钠、亚硝酸钾)、含铝食品添加剂。

图片
图源:四川省教育厅

诸多因素的叠加,使得预制菜整体产业受到了冲击,通过食品产业园动态可以看出,9月后,新建食品产业园不再以“预制菜”作为唯一主体,而是作为园区的部分版块进行建设。如9月新建的中国朝鲜族民俗食品产业园,10月签约的德州交投飞熊进口预制食品数字化产业园等。

据食业园区研究院预计,11月后的食品产业园会回归绿色、生态、功能定位的大健康主体,同时随着技术的推动,食品科技园也会逐渐增加,预制菜产业园则会与大健康产业融合。

04 预制菜产业发展变化趋势

根据食业研究院总结,预制菜产业由最初的市场驱动逐渐演变为“政策+技术+资本”的多轮驱动。

市场驱动。2023年7月,人民网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出:城镇化的发展和“一人户”家庭规模的扩大,“懒人效应”和“宅家文化”逐渐盛行,也使“一人食”“烹饪小白”群体增多,对日常膳食更简单更便捷的需求,推动预制菜消费迎来新浪潮。

政策+技术+资本”多轮驱动。2022年3月,广东省率先发布省级预制菜产业政策《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随后多地出台政策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并且都提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作为产业载体。据统计,2022年共5省出台预制菜相关扶持政策,2023年共有8个省出台相关政策(截止至发稿日)。除省级政策支持,还有70余个市(县)也相继出台了预制菜政策,大力推动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技术层面。随着预制菜相关的预调理技术、烹调与熟化技术、杀菌技术、快速冷却与冷冻技术、活性与智能包装技术、流通环节新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预制菜的品类也愈加丰富,推动了复杂菜品的预制化进程。

资本方面:2023年7月7日,广东省乡村产业投资联盟成立大会暨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成立仪式在广州举行,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正式成立。广东省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由广东恒健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广东民营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将围绕预制菜生产、仓储、流通、消费以及装备生产等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投资布局,最终将撬动形成“50亿元母基金+百亿规模子基金群”的省预制菜产业基金体系。

次月,河南南阳市产业投资集团宣布,将加强与河南农开基金管理公司等省级农业投融资公司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带动作用,筹划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南阳市兴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南阳计划在母基金下设立专业子基金,为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助力形成“主导性产业+主导性园区+主导性基金”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模式。

而作为“粮食大省”的山东也提前进行了布局。2023年4月,在中国(潍坊)预制菜产业发展大会上,招垦资本(北京)有限公司与潍坊市金控集团签约,由国家级、省级和潍坊市三级基金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预制菜产业基金,基金将重点投向预制菜生产、精深加工、设备制造、储运等领域。

产业发展驱动要素的转变,也突出了预制菜在大食品行业中角色的演化。食业园区研究院根据地方政府的支持方向和预制菜市场供求变化得出,预制菜在食品产业发展中扮演的两大角色:“推农向食”的载体文化传播的桥梁

“推农向食”载体

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前农业农村存在的问题是粮食供求在品种结构上出现失衡,因此导致国内市场价格有所波动,而且出现了产量、进口的数量和粮食的农村量这三个量都在增长的复杂局面。国内粮食供给的品种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存在着不适应的方面。

图片
图源:农业农村部

不仅粮食产量增加,根据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撰写的《破局乡村振兴: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11个思考》所提:中国仅占全球人口的19%,但生产出了占全球70%的蔬菜50%的水果25%的肉34%的蛋40%的水产品,导致农产品供过于求。

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目前整体结构处于不均衡的状态,部分农产品过剩,而过剩的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会导致农民收入降低,即“谷贱伤农”。基于此,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成为各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预制菜”作为农产品深加工的出口之一,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推农向食、推粗向精”是指通过农副产品食品化与普通食品功能化的提升过程,摆脱“粮去壳、菜去帮、果去皮、禽变肉”的简单物理加工,充分挖掘农食产品的特色、消费行为与利用方式,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全产业链经济价值总量。

预制菜的出现,丰富了农副产品食品化的方向,而药膳预制菜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普通食品功能化,而且间接的带动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以广东、山东两省为例,据统计,2021年广东省水产总产量884.49万吨,其中水产养殖756.81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21%和14.02%,稳居全国第一;山东作为“粮食大省”,2021年蔬菜产量高达8801.08万吨,同比名义增长4.3%,产量占全国比重为11.3%,居于全国首位。两省农业资源丰富,对预制菜产业的重视程度也相对较高。据食业园区研究院统计,广东、山东两省的预制菜(中央厨房)产业园数量均位于全国前列,而且两省发布的预制菜相关标准也多于其他省份(【盘点】全国预制菜产业标准分析)。

图片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文化传播的桥梁

随着速冻、冷链等保鲜技术的不断升级,预制菜的样式、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在技术与政策双重推动下,以地方特色美食为主的预制菜品类在逐渐增加。而不同地域的预制菜所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则反映了当地的独特风土人情和传统饮食文化。所以预制菜产品的推广,也是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途径之一。

通过整理目前已发布的省级预制菜政策,食业园区研究院发现,几乎所有政策都将预制菜推广与本地特色饮食文化结合起来,如广东、山东的“粤师傅”、“鲁菜师傅”工程,福建的“福”文化系列预制菜,海南提出大力发展琼味预制菜产品加工等。

图片
部分省份预制菜政策   制图:食业园区研究院

高品质的预制菜对地方特色饮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输出作用。各地特色预制菜囊括了众多具有地标性的美食产品,如北京烤鸭、天津坛子肉、哈尔滨红肠、吉林延吉冷面、河南胡辣汤、广东白切鸡、山东德州扒鸡、福建佛跳墙、江苏金陵烤鸭、四川麻辣火锅、云南过桥米线、柳州螺狮粉和兰州牛肉拉面等,作为一种城市名片,造就了城市餐饮别样的饮食特色与品牌形象,而预制菜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特色美食通过预制菜的传播,可以吸引游客到地旅游,相关企业落户建厂,目前诸多预制菜产业园都以三产融合的模式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模式,既方便了企业建厂,又能带动农旅观光,可以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除“引进来”,特色美食的预制化还推动了地方龙头企业“走出去”,通过异地建厂等形式,进一步丰富预制菜市场。

预制菜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桥梁,以产品传播文化,通过文化丰富产业,通过产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结  语

大健康是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题之一,预制菜作为其中一部分,并不与其矛盾,但是需要国家加强监管,加速预制菜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相关企业加强自审,推动预制菜产业健康化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