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领域并购不断,激烈竞争下的重要战略手段

近日,跨国食品公司玛氏集团宣布收购Kevin's Natural Food(以下简称“Kevin's ”),一家创办4年就估值高达58亿元的美国“预制菜”公司。Kevin's以生产的真空低温烹调法的餐点、配菜和酱汁为主,消费者可在几分钟内享用来自世界的健康美味。玛氏计划在短期内通过更多潜在收购来发展其食品业务,Kevin's的产品将补充玛氏食品与营养公司的核心产品组合和最新的产品创新。

 

从国外市场的发展来看,并购是加速市场集中的重要抓手。

 

食品领域市场容量大,但产品利润率偏薄、竞争激烈,给参与者带来较大盈利压力,导致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被迫退出市场。

 

以美国市场为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整合,出现了餐饮供应链龙头、肉类调理食品龙头和食品加工细分品类龙头等三种典型的预制菜龙头企业。它们大多通过并购完成上下游以及产业链的整合。

 

并购作为资源配置重组的高效机制,对于补足价值链短板、挖掘新利润点有着强势作用,同时能够带动资本、技术、品牌、渠道、管理、人才在企业内部的转移与重新配置,放大协同效应。

 

细数全球食品行业巨头如雀巢、达能、卡夫等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收购并购事件。

 

而在国内,近年来预制菜领域也出现多起并购动作,另有多家上市公司表示正在寻找预制菜标的。

 

作为速冻鱼肉制品行业内首家A股上市公司的海欣食品,为持续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领域,拟以自有资金受让福建东鸥食品有限公司51%股权。海欣食品主要从事速冻鱼肉、面点制品、常温鱼肉制品的生产及销售,东鸥食品主营业务为鲍鱼及预制菜的加工、销售等。该公司在鲍鱼预制菜研发和精深加工领域建立了独特的工厂制造品牌,海欣食品希望未来能够围绕高端鲍鱼预制菜产业持续投资发展。

 

老牌味精企业莲花健康拟斥资收购自嗨锅品牌,切入预制菜赛道。莲花健康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自嗨锅创始人、董事长蔡红亮所持不低于20%股份,并促成莲花健康成为杭州金羚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自嗨锅所属公司)的控股股东。

 

自嗨锅目前是中国预制菜行业30强,销售SKU近300款。在渠道建设方面,自嗨锅在线上主要电商平台已经占据绝对头部优势,线下渠道已经进驻全国231个城市,进场门店超过6600家。

 

莲花健康方面表示,如果本次交易完成,将和标的公司整合产品线和销售团队等,在方便食品、预制菜、复合调味料及调味包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

 

 

而对于安井食品而言,并购早已经成为其发力预制菜领域的策略重点之一。自2021年以来,安井先后收购新宏业食品、新柳伍,扩大在小龙虾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去年,安井收购冻品先生30%的股权,后者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变为全资子公司。

 

还有全面向预制菜产业转型的得利斯,也一直在围绕预制菜产业链上下游寻找合适的标的;主营豆制品的祖名股份也曾表示公司的预制菜仍在小试中,未来不排除收购预制菜企业的可能。

 

除此之外,多个与预制菜相关的产业基金成立。包括广州酒家、千味央厨等上市公司均已涉足其中,另有广东、山东、湖北、浙江等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计划加大对预制菜产业和企业的投资。

 

从行业整体来看,目前我国有7万家从事预制菜的加工企业,但整体产值只有4200亿元。产业存在散、小、乱的问题,并购可以使一些区域性的预制菜产品借助平台或大企业实现扩张和快速流通,从而提升激烈竞争下的存活几率,同时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助于预制菜产业整体的健康发展。

 

 

内容摘自微信公众号:新食新语(ID:PFEExpo)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