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全球最大果蔬集团Greenyard正计划进入肉类替代品市场,但将采用一种与行业现有模式不同的方式。首席执行官Francis Kint近日向比利时报纸《De Tijd》透露,由于现有的肉类替代品被“处理得不好”,Greenyard将采用更为创新的手段进军这一领域。
当人类开始驯化细胞,在一颗颗细胞上“种”出一块块真正的肉时,肉类革命已经开始颠覆传统。只不过,在细胞肉最终实现商业化的遥远征程中,需要克服种种艰险。不论是规模化成本、公司合作、法规、市场教育和产品定位,亦或是投融资环境,每一个环节都深刻影响着这一新兴行业的生死。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可持续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植物基食品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8月4日,德国的知名植物基食品公司Veganz Group AG (ISIN DE000A3E5ED2 / WKN A3E5ED / 股票交易所代码 VEZ) 宣布获得一笔高达1000万欧元的股权融资,以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扩大其创新型牛奶替代品 Mililk® 以及基于豌豆蛋白的肉类替代品“Peas On Earth”的生产规模。
7月29日,瑞典替代蛋白初创公司Millow,专注于生产低度加工的植物肉替代品,已成功获得欧洲创新委员会(EIC)的资助,总计240万欧元。此外,该公司在其混合融资计划下还可能从EIC基金中获得高达1500万欧元(约合1630万美元)的股权融资。这笔资金将用于扩展其位于哥德堡的试验工厂,以增加产能。
6月24日,丹麦领先的植物基成分制造商KMC近日宣布,该公司已正式启用新的创新中心,面积达5,000平方米,旨在推动植物基食品成分的生产。该项目总投资1亿丹麦克朗(约合1340万欧元),将使KMC的创新能力翻倍,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领先的土豆基成分制造商的地位。
5月30日,植物肉巨头Beyond Meat宣布其创新产品Beyond Steak正式进入加拿大市场,标志着该公司在加拿大植物蛋白产品组合的扩展。Beyond Steak旨在为消费者提供美味、健康和可持续的牛排替代品,满足日益增长的植物基食品需求。
根据非营利组织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GFI) 的一份最新报告,美国植物肉零售额在 2023 年继续急剧下降,而植物奶则略有增长。GFI 统计的 SPINS 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 日的 52 周内,美国植物肉和植物基海鲜的零售额下降 12%,至 12 亿美元,销量下降 19%,而植物奶销售额增长 1%,至 29 亿美元,但销量仍然下降 8%。
3月12日,在Aspen Ideas气候大会上,贝索斯地球基金副主席Lauren Sánchez宣布了一项新的承诺,该基金将斥资6000万美元成立贝索斯可持续蛋白质中心(Bezos Centers for Sustainable Protein)。这些中心旨在研发和创造口感更佳、更有益健康且生产成本更低的新型人造肉。这笔投资源自贝索斯于2020年认捐的100亿美元气候变化基金。
农业食品风投机构 AgFunder 刚刚发布的《2024 年全球农业食品科技投资报告》显示,由于交易数量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对全球农业食品科技行业的投资正处于六年来的最低点。这一点无法粉饰与否认,从 2022 年到 2023 年下跌近 50%。整体投资额不仅低于 2018 年至 2021 年间的巅峰估值,而且在全球风险投资格局中的份额也有所下降,从 2022 年的 6.7%,2021 年的 7.6% 跌至去年的 5.5%。
2月26日, INGAL工程与咨询公司成为加泰罗尼亚政府推动的初步项目的获胜者,该项目旨在在西班牙建立第一个工业化前工厂,专注于提取和生产替代蛋白质。该工厂将向所有有兴趣开发肉类替代食品的生产商开放,并提供技术和设备支持。预计该工厂的建设投资将达到1200万欧元。
2月27日,植物肉领导者Beyond Meat公布了财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2023年第四季度收入为7370万美元,同比下降7.8%。毛利润亏损8,39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为亏损290万美元。净亏损为1.551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为6690万美元。调整后EBITDA亏损1.251亿美元,去年同期调整后EBITDA亏损5,650万美元。
近年来,人造肉作为新兴市场正在中国迅猛蓬勃发展,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Beyond Meat于2019年成功上市,成功吸引了A股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人造肉产业链。当前,Beyond Meat作为人造肉行业的佼佼者,正面临着需求减弱和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其股价持续下跌,未来亏损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大。为了克服这一困境,Beyond Meat正在全力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并采取积极措施力求实现正现金流。
2023年7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农发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基会)、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日前联合发布的《2023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贯穿城乡连续体的城市化、农业粮食体系转型和健康膳食》报告指出,2022年全世界有6.91亿—7.83亿人面临饥饿,中位数高达7.35亿。按照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衡量,全世界有24亿人无法持续获取食物,约占全球人口的29.6%,与2019年相比全球新增1.22亿饥饿人口。
近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据数据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是61公斤,2022年上升到70公斤。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5000万头牛、4亿只羊、165亿只家禽。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为9328.44万吨,同比增长3.76%。我国肉类产量约占全球肉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美国市场的低迷给植物基食品领军企业Impossible Foods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016年,该公司推出了标志性产品Impossible Burger,被寄予颠覆全球8970亿美元肉类产业的希望。与以往的素食品不同,Impossible Burger通过科技模拟牛肉汉堡的口感和质地。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许多同类产品相继问世,包括主要竞争对手Beyond Meat。到2021年,美国行业销售额达14亿美元,2022年全球销售额约为61亿美元,欧洲和拉美成为关键市场。
麦肯锡公司发布了《下一波浪潮:替代海产品解决方案》的报告。报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海产品需求将激增14%,这可能导致替代海产品高速增长。在需求激增之际,全球85%的渔业已经达到或超过其可持续限度,而对鱼类养殖的限制进一步加剧了传统海产品供应的压力。
9月14日,细胞肉公司UPSIDE Foods宣布将在伊利诺伊州建立其首家大规模细胞肉生产工厂,标志着公司在推动更人道、更可持续的食品体系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座工厂占地187,000平方英尺,初期将专注生产细胞鸡肉产品,并计划未来扩展到其他肉类品种。工厂的年产能从最初的数百万磅有望扩大到3000多万磅,将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商业细胞肉设施之一。
9月7日,据Axios报道,人造肉公司Meati Foods首席执行官Tyler Huggins独家告诉 Axios,Meati Foods已完成C轮融资。尽管未透露融资金额,但一位知情人士称投资额约为成功5000万美元。本轮融资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包括Bond、Congruent Ventures和Revolution Growth等。
9月1日,植物基鸡蛋和细胞肉公司Eat Just, Inc.宣布完成了由VegInvest/Ahimsa基金会牵头的新一轮1600万美元融资。新一轮融资将使这家替代蛋白质领域的领军企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
8月24日,祖名股份(003030)发布了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7亿元,同比下降6.84%;净利润1758.42万元,同比下降23.99%;扣非净利润1650.19万元,同比下降24.87%。植物蛋白饮品实现销售收入8868.89万元,植物蛋白饮品销售量24540375升,同比减少1.12%,生产量24552676升,同比减少1.50%,库存量272403升,同比减少20.06%。
根据Good Food Institute Europe委托Nielson IQ编制的一份最新植物基市场报告,欧洲植物基食品市场目前价值超过20亿欧元,自2020年以来每年都在持续增长。该报告深入分析了13个欧盟国家(主要涵盖西欧和中欧)的市场情况,揭示植物基乳制品广受欢迎,成为植物基食品中最受消费者喜欢的产口,而植物基海鲜产品则表现出最快的增长势头。德国、英国和意大利是主要的植物基产品消费国,而荷兰、德国和瑞典的人均消费水平最高。
人造肉赛道又玩出了新的“科技与狠活”。据“Littlelaba餐饮家”报道,美国旧金山的一家餐厅试图兜售“细胞培育鸡肉”的新菜品。它被包装得与普通鸡肉没什么两样,裹着天妇罗面糊,再淋上烧焦的辣椒蛋黄酱,但是高昂的售价让它与众不同——150美元/人(包括服务费)。“人造肉”走上饭桌,不是什么新鲜事。此前,植物肉牛排、植物肉粽子、植物肉月饼等产品一度风靡,仿佛不吃植物肉,就跟不上潮流。
记者从马桥镇获悉,位于马桥金闼园区的合成生物学公司CellX(食未科技)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主要用于包括千升吨级细胞培养肉中试工厂建设在内的产业化推进。(中试是中间性试验的简称,是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必要环节,成果产业化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中试的成败)。
7月24日,Steakholder Foods Ltd. 宣布与海湾合作委员会(GCC)认可的政府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备忘录(MOA),标志着双方成为战略合作伙伴。该协议将以Steakholder Foods引领的突破性3D打印技术为基础,推进粮食安全工作,为GCC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
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洛杉矶人造肉初创公司Omeat目前正在建设一个试点工厂并扩大其团队,为公司产品的商业化生产做准备。该公司称,他们用“一种人道的、可持续的方法”从牛的血清中提取生长因子,并将其用于细胞肉培养基的制作,制成的培养基可用于各种肉类的生产,如猪头、牛肉、鸡肉等。相比每升花销达数千美元的传统培养基,该公司表示其制成的培养基已经破解了降低成本的密码。
最近,美国监管机构首次批准销售由动物细胞制成的鸡肉,允许Upside Foods和Good Meat向全国餐厅餐桌并最终在超市货架上提供“实验室培育”的肉。此举可能开启一个肉类生产的新时代,旨在消除对动物的伤害,并大幅减少放牧、种植动物饲料和动物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2023年6月21日,Upside Foods和Eat Just的Good Meat公开发布获得美国农业部检验授权书(GOI),允许进行培养肉的商业生产和销售。这一最新成就是在最近美国农业部对Upside foods和Good Meat的标签批准之后取得的。美国农业部(USDA)对该两家公司GOI的批准,标志着已完成培养肉上市前监管程序的最后一步,收到 GOI 为确认该工厂符合联邦肉类和家禽设施的运营要求。
合成生物学公司 CellX(食未科技)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引入多个战略投资方。资金将主要用于产业化推进,包括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产业化推进,包括千升吨级中试工厂建设、关键设备的采买和技术的产业化研发。
比尔·盖茨看好的植物肉正在中国“渡劫”。除Hey Meat等大批品牌在声势浩浪后走向销声匿迹之外,现存的植物肉品牌在国内也是举步维艰。比如曾造出“首款国产人造植物肉月饼”的品牌珍肉,虽然在2019年和2020年先后完成两轮融资,被资本热捧,但目前也面临无新品推出,公众号停更的冷清局面。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少部分人品尝过细胞培养肉,大部分是磨碎、涂上面包屑和油炸的。熏鸡、烤鸡架、风味鸡胸肉都有各自的拥趸。那么实验室里比肩科幻世界里的科技培养鸡肉呢?无论爱与不爱,它正朝现实世界飞奔而来,在一些餐馆里成为现实。
“别样肉客”Beyond Meat 在2019年5月风光上市,最初的数周股价上涨超过8倍,市值一度达到140亿美元,而现在,其市值仅剩6.65亿美元。这家公司用植物肉替代传统肉类制品,包括牛肉、猪肉和禽肉,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但消费者正对此兴致缺缺。更为棘手的,Beyond Meat 还遭到了投资者的集体起诉,投资者声称Beyond Meat 在自身制造能力和增长前景方面误导了投资者,人为抬高股价,对投资者构成欺诈。Beyond Meat 发生了什么,让它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市场双遇冷? 这是一家植物肉公司的个例?还是整个行业的危机?
日前,中国细胞培养肉领域领军企业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周子未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独家投资。
毫无疑问,“消碳”“低碳”已在我国成为热词,具有极大减碳潜力的植物肉也被逐渐吹上了风口。或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前景,2021年4月20日,由新希望集团和草根知本集团支持、徽记食品牵头成立的四川植得期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植得期待)应运而生,企业致力于研发创新植物基食品,替代蛋白食品、环保型食品,推广以植物基、替代蛋白饮食为主的健康环保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升,人造肉食品愈发火热,与传统的动物蛋白相比,替代蛋白有着更低的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含量。此外,科技的进步也为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肉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其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该赛道已然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随着健康、环保、创新等理念的兴起,植物奶迎来了一轮强劲的增长期。相关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植物乳制品市场规模达25亿美元,预计2022到203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随着“双碳”目标的驱动和大众健康消费观的升级,低碳饮食在逐渐走进消费者的视野,植物基食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植物基食品赛道也成为资本追捧的新风口,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了解,目前国内细胞肉研发方案大多为植物材料和动物细胞按一定比例结合形成细胞肉。极麋生物CEO曹哲厚认为,含有植物支架的细胞肉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细胞肉,无论从消费心理上还是实际口感上,都无法说服原本喜爱肉食的消费者。相比之下,纯动物细胞肉虽然对细胞数量要求更多,在工艺上要求更高,但是更接近传统屠宰肉的口感和营养,也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3月12日,联合利华旗下植物蛋白品牌「植卓肉匠」与创意咖啡品牌Double Win联合推出两款植物基烘焙面包:意式植物牛肉酱芝士贝果和酷黑芥末植物金枪鱼碱水包,两款面包的馅心分别以植物基牛肉粒和植物基金枪鱼作为主要原料。目前产品已于上海、浙江地区Double Win门店上市。
近日,超技良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技良食”)创始人郑勇对外称,公司已研发出全球第一块细胞培养黄羽鸡肉排,培植时间仅需11天。据了解,超技良食成立于2020年,总部位于深圳,主营业务为细胞培养肉的研发制备及规模化生产,通过复合型生物技术实现未来肉品供给和生产方式上的全新跨越。
自2019年植物肉概念爆火以来,珍肉、株肉、星期零、庖丁造肉等多个本土创业品牌迅速崛起,其产品也悄然走进大众视野。在植物基饮品方面,达能、雀巢等各个头部品牌也纷纷入局。
近日,据外媒TechCrunch报道,食品技术初创公司Planetarians近期宣布获得600万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Mindrock领投,Traction Fund、Techstars、SOSV、AB InBev跟投。截至目前,该公司总共筹集了670万美元。
1月25日,植物基食品技术初创企业ISH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以健康和可持续的植物性海鲜替代品进一步颠覆食品行业。该计划加速其植物基食品的增长和发展。这轮超额认购由ACCELR8公司领投,Stray Dog Capital和多位天使投资人参与。迄今为止,ISH公司共筹集了近1000万美元的资金。
2023年替代性蛋白是否会成为食品科技中的一个热门投资方向,近来受行业内讨论。替代性蛋白来自合成生物学,其中两个分类分别是植物肉和细胞肉。在经历了始于2020年的两年高光后,植物肉赛道在过去一年陷入沉寂,鲜有融资。多家投资机构人士对猎云网表示,他们已不再关注这个赛道。而另一方面,细胞肉赛道的投资案例开始增多。投资人们原本对植物肉抱以期待。
西班牙企业投资加速对“未来牛奶”的研究;美国UCLA研发可食用培养肉微载体;美初创企业推出首个基于细胞的胶原蛋白;ADM与Benson Hill合作开发大豆新成分
在过去的几年里,植物基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对食品和饮料行业进行了革新。目前,植物基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望在未来几年在更广阔的领域有所突破。从服务于以素食为主的市场,到成为厨师的创意场,植物基的高速的发展,为每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细胞培养肉是抗气候危机工具库中的关键食品解决方案之一。现在,全球有100多家初创公司致力于发展这项技术;而在2022年,该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而显著的进展,从关键的产品,到有史以来最大轮融资,再到政策监管方面。纵观全球各国政府在细胞农业领域的投入,无论是在资金支持,还是监管框架和研究资源方面,有十个国家是最活跃的。
2019年,国内人造肉企业出现首笔融资。次年,Beyond宣布在中国嘉兴建厂,星巴克、肯德基、喜茶等餐饮店纷纷推出人造肉新品,叠加关晓彤、张艺兴等多个明星对植物肉相关产品的宣传,植物肉这把火更旺了。人造肉为什么会火起来?四年过去,当初备受资本追捧的企业,现在发展如何?人造肉企业发展的阻力有哪些?本文将回答这些问题。
跨国食品巨头雀巢的销售额在2021年增长了3%以上,超过940亿美元,而其最大的增长驱动力之一来自植物基食品。雀巢正通过启动几个关键类别的产品来加深其在植物基的布局,并着眼于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机会。
近日,植物蛋白全产业链公司「新素食」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海尔、知名央企、盛塘宝等产业资本领投,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升级,以及渠道和品牌建设,让更多人能“每周一次新素食,健康吃肉新选择”。此前,新素食已在2020年先后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统计,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但从2021年开始,资本逐渐熄火,一年里只有4起投资事件,且大部分为A轮融资。今年以来,人造肉赛道变得更加“静悄悄”,除了1月份“星期零”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外,鲜少再传出融资消息。
吃植物肉有一些比较直观的好处,比如缓解肥胖问题。过去20年,人们从营养不良到营养过剩,肥胖率激增。《柳叶刀》2021年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称,自2004年至2018年,中国的肥胖率从3.1%上升到8.1%,成人平均BMI从22.7上升到24.4。通过改善饮食提升生活质量,或许会成为一部分人未来的选择。
免责声明
1、本网所刊登文字或图片,除标记稿件来源为“来源:农更行”的文字以外,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农更行”,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发邮件到:service@179c.com),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3、本网原创内容,允许非营利性转载,并要求注明出处,如注明“转载自 农更行(ngx.179c.com)”。
Copyright © 2022 农更行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55174号-1 技术支持:广州迈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农更行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