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风风火火的植物蛋白哪家卖的最好?

“据Research and  Markets预测,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规模或达130亿美元。”,“2022年植物蛋白饮料产量约378.76万吨,需求量约335.86万吨”。随着国内低碳生活、健康饮食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以及国外植物蛋白的应用和加工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壮大,植物基、植物蛋白、人造肉这些概念不断被提起讨论。农研所在以往的文章里也对于人造肉行业(揭开面纱之后的“人造肉”,是否辉煌不再?)和大豆蛋白加工企业索宝蛋白(海底捞、双汇集团背后供应商上市,索宝及背后的植物蛋白行业)都进行过讨论分析。那么,上述的这些词汇都描述了同样的行业吗?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

01、植物蛋白可不止指人造肉

1.植物蛋白的内涵和主要来源

美国植物基食品协会(Plant Based Food Association, PBFA)给出的植物基食品定义为:由从蔬菜、水果、谷物、坚果、种子和/或豆类等植物中获得的成分组成的食品成品。另外,尽管藻类和菌类从生物学分类上不属于植物,但是仍然计入植物基成分中。进一步来讲,植物蛋白被用来替代动物蛋白,因此称为植物基替代蛋白(plant-based alternative protein)。 本文所主要探讨的行业便与植物替代蛋白相关,包括使用植物蛋白的人造肉、零食、饮料、保健食品以及对于原材料进行加工的这些行业。

图片
信息来源:《植物蛋白及其产品应用的研究进展》数据

食品加工关系到全产业链的发展,不但与下游的消费者息息相关,而且与上游的农作物育种和种植和农产品采后流通密不可分。提到植物蛋白,不免想到使用最多的原材料——大豆 ,豆浆、豆奶、豆制品零食等等都依赖这一主要原材料,但实际植物蛋白来源多种多样,混合使用多种原材料一方面可以分散大豆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在制造更加有吸引力的口感风味、满足对多种氨基酸的需求的维度有所提高表现更加亮眼。

图片
信息来源:《植物蛋白及其产品应用的研究进展》数据

2.全球植物蛋白的主要赛道

植物蛋白全行业包括植物蛋白饮料、零食、植物肉以及原材料深加工企业。全球范围内进来一直有新秀在各细分领域大展风采。

植物蛋白饮品

和近些年风头正盛的椰奶以及逐步上升的燕麦奶等新型植物蛋白饮品相比,豆奶发展在国内发展更为长久且国民度更高,不止消费观念发展迅速的年轻人,豆奶的消费者在老人儿童中都有所分布。和我国一样,日本豆奶行业也有着庞大体量,被称之为豆乳,在1983年4月,日本还成立日本豆乳协会,由多家豆乳知名产商共同创建。根据2019年的数据,在整个日本豆乳市场中,kikkoman龟甲万以51.9%的独占鳌头。紧跟其后的则是老牌豆乳企业マルサンMARUSAN,达到18.6%,TOP2合计占据约70%的份额。以酱油起家的龟甲万跟豆乳结缘时间并不长,始于2006年,短暂十七年间,已稳坐行业NO.1宝座,推出超过四十种产品,在营销上不断发力,通过食育活动、SNS等网络社交媒体积极开拓儿童、青年等消费人群,通过实力与口碑擦亮“国民豆乳”这款金字招牌。

图片

植物肉

在去年的文章中,农研所梳理了“人造肉”这个风头正劲的行业(揭开面纱之后的“人造肉”,是否辉煌不再?),并且提到人造肉的两大分类,细胞肉和植物肉。前者由于多处在实验室阶段,所以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人造肉企业和品牌,多为植物肉。也如同上述文章中提到的,2019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植物肉第一股Beyond Meat,尽管在2021-2022年表现不再令人惊艳,但其在植物肉市场开拓上的举动值得学习。目前,中文名为别样肉客的Beyond  Meat,其产品在国内的主流电商平台都已上架,且线下和金鼎轩等餐饮店也展开合作,2022年12月,别样肉客进驻了国内麦德龙的百余家门店。

图片
图源:别样肉客官网

保健食品

由于植物蛋白是从植物中提取营养成分,因此不仅能满足补充蛋白质的需求,比起动物蛋白胆固醇含量更少。为满足现代人健康饮食的需求,很多以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面向减脂健身或有其他保健需求的消费者的植物蛋白产品应运而生。比如英国公司Lifted Beer通过社交平台宣布,旗下针对运动人群的新品高蛋白无酒精啤酒在英国市场上架开售。不同于市面上的无酒精酒产品,该产品名为“运动恢复啤酒”(Lifted Recovery Lager),以更低热量以及添加高蛋白作为核心卖点,这款产品的一大亮点是每罐含有高达10g的植物蛋白,且每330ml仅有83大卡,满足了运动人群的增肌需求。还有新加坡公司Float Foods推出的新产品——通过豆类制成OnlyEg——是亚洲第一款植物基全蛋替代产品。

休闲食品

由于国外的素食品市场比起国内发展更加丰富,所包含很多新颖的植物蛋白类食品饮料,如植物基酸奶、冰淇凌、巧克力等等,如瑞士的OATLY,作为国内知名的植物蛋白饮品企业,其亚洲总裁David Zhang曾在采访中谈道:“OATLY的产品应用场景非常广泛,我们也特设应用研发团队,因应不同地区的口味文化、不同的客户、季节等设计出咖啡、茶饮、甜品、轻食等不同的方案。”自从2020年11月,这家公司的亚太创新研发中心成立以来,已陆续储备了近百款本土创新SKU,包括燕麦奶、燕麦酸奶、燕麦奶雪糕、燕麦奶油,燕麦咖啡等。

图片

原材料加工制品

在索宝蛋白的招股书中提到其国外同行业公司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加工商和食品配料供应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天然香料、色素、植物油、玉米甜味剂、面粉、动物饲料和生物燃料。在大豆蛋白业务板块,美国 ADM 公司主要生产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为植物蛋白行业的下游企业供应大豆加工产品。

在上文的众多品类里,不少品牌如OATLY,Beyond Meat纷纷在国内开疆辟土的时候,本土植物蛋白企业表现如何呢?我们又能从全球竞争者身上学到什么呢?

02、面向B端or C端,新品尚待研发

不论是哪一个品类,行业内企业都面临着巨大考验:该选择什么样的营销策略?成本如何把控?

1.植物蛋白饮料

同为植物蛋白饮料,OATLY燕麦奶和国内品牌豆本豆在开辟市场时打法大不相同。

OATLY开发不少零食饮品,但燕麦奶才是其在国内的主要战场,2018年OATLY 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成为中国燕麦奶市场的头部玩家,去年双十一在天猫乳饮销售榜排进了前十。维维豆奶作为国民度较高的中国本土品牌,1992年10月成立维维集团,先后建立了32个豆奶粉生产基地,是传统植物蛋白饮品的代表。椰树牌椰汁的色彩搭配花哨的包装和1956年就成立的悠长品牌历史,同样是国内高蛋白植物饮品的领头羊。

图片

近些年,专注豆奶市场的豆本豆品牌将优质植物蛋白与有机全面结合,在行业首先推出“植物有机”概念,抢跑这一细分品类,豆本豆品牌所属的达利集团,在东北的松嫩平原上建立了豆本豆的专属有机农场,此外在品牌推出首款豆奶产品时,就通过石墨破壁、原浆提纯、分子乳化、无菌锁真这四大核心技术确保豆奶品质的同时,实现了无添加、高蛋白。

2021年,豆本豆实现营收22.45亿元,同比增长16.8%。据欧睿数据显示,当前豆本豆在豆奶市场的份额为23%,处于行业第一的位置。2022年上半年,这一中国最大豆奶品牌销售收入同比略升0.1%至10.66亿元。在新品开发方面,尽管国内的植物酸奶市场还处于小众范围,豆本豆推出植物酸奶子品牌“植优家(Flogurt)”,在这一领域抢先探索。相比于OATLY和众多餐饮企业合作的打法,豆本豆选择国民度高的代言人和在传统渠道营销的做法也彰显品牌主要2C的战略选择。

2.植物蛋白食品

对比三家国内植物蛋白食品新秀,目标客户和市场有何不同?电商零售还是成为供应商。

在植物蛋白食品领域,涉及传统的豆制品零食的企业分布众多,盼盼、双汇、三只松鼠、百草味均有相应产品。新兴玩家中,植物教授作为2020年成立的新品牌,2021年初获得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此后又在8月30日,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成立之初,聚焦在植物蛋白食品赛道,以“控卡”产品首先切入市场,主要瞄准18-30岁一二线城市的都市年轻女性,市场较为细分,2020年下半年上市饺子产品,植物教授一开始就聚焦在To C业务,完全不做To B业务,以D2C的模式直接在抖音、天猫、小红书等线上平台售卖产品,目前已累积近20万用户。其团队既有在零食领域多年的创业者,也有多位博士、营养师为产品开发提供支持。

图片
图源:植物教授官网

比起植物教授,成立于2021年的植鲜生更加年轻,在去年11月,民强(昆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旗下轻食食品品牌植鲜生宣布获得A轮千万级融资,品牌主要经营植物肉酱拌面、植物鸡块及常温健康零食等,拥有来自美国、德国、丹麦、法国等食品专家,同时,植鲜生引进农业设备领域全球第二制造商“丰尚”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图片
图源:植鲜生官网

相比于植物教授和植鲜生,星期零成立于2019年,时间最早,在2022年1月宣布完成亿元的B轮融资,此为公司的第五轮融资。星期零采取了B2B2C的商业模式,可针对不同餐饮应用场景研发出对应的产品,包括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喜茶、德克士、瑞幸咖啡、海伦司等;便利店渠道全家、711、罗森等;新零售渠道OLE、盒马等;食品企业圃美多、正大食品等;以及精品餐厅花厨、gaga等。产品矩阵包含与知名品牌的合作以及零售,多渠道接近消费者,达到更大的市场接触面。

图片
图源:星期零官网

3.原材料价格制造商

对那些主营业务是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再提供给下游客户的企业来说,农产品价格是难以控制的经营风险。

在之前的文章中(海底捞、双汇集团背后供应商上市,索宝及背后的植物蛋白行业),对于同ADM公司一样作为大豆蛋白供应商的索宝蛋白有所介绍,文中提到,尽管设立了专职采购部门和分析人员,但是在2020年和2021年受到非转基因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毛利润都有所下降。双塔食品作为老牌大豆加工制品供应商,在今年1月30日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8,000万元-35,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23元/股-0.28元/股。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可见大豆作为目前植物蛋白最主要的提取来源,其价格波动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但作为农产品大宗期货采购商对于上游并无议价能力,所以这就成了最主要的经营风险之一。

所以,健康和环保需求使得植物蛋白全产业链成为接下来被看好的赛道,但不论是销售端2B或2C的营销策略选择,生产过程对于口感风味的保持提高,和抵御原材料价格变动带来的成本风险都仍是一道道需要行业玩家思考解决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农研所(ID:nong-yansuo),作者:Haley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