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植物奶的竞争“密码”

植物奶是相对于传统动物乳制品而言的新型乳制品,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奶制品,它是以谷物、坚果或是豆类为主要原料,通过磨浆、均质或是酶解等工艺,形成一种类似牛奶的植物蛋白饮品。

 

近年来,随着健康、环保、创新等理念的兴起,植物奶迎来了一轮强劲的增长期。相关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植物乳制品市场规模达25亿美元,预计2022到2030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12.6%。

 

 

01

╱ 营养不打折 ╱

植物奶敢于用传统概念的“奶”来定义,说明其营养价值足以与牛奶相抗衡。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根据多方的评测数据发现,单从常规的营养素来看,豆奶的营养价值较牛奶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钙、脂肪等总量上有较大差异。比如小红花评测就给出一定的参考:

图片

图片来源:小红花评测

 

但现代化的健康理念已经指出这种传统评测方法的局限,真正的健康并不是靠总量堆积,不是吃得多就好,而是看吃的是否合适,这也是市场开发的初衷和归宿。

 

比如奶制品的核心指标“蛋白质”,大豆蛋白的蛋白质在绝对含量方面要远远低于牛奶,但在消化率方面与牛奶相差无几,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相关标准,大豆蛋白属于“高质量”蛋白质来源。

 

同时,二者消化吸收模式不同。牛奶中的乳清蛋白属于快消化蛋白,可在短期内形成较高的血液氨基酸水平,这类蛋白质适合健身、肌肉消耗群体;而牛奶中的酪蛋白属于慢消化蛋白,短期内氨基酸释放水平低,但持续时间较长,也是主要的牛奶营养蛋白;而大豆蛋白的消化模式则介于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间,适应范围也更为宽泛。

 

再比如脂肪酸含量,牛奶的脂肪酸含量要远大于豆奶,但牛奶同样无法逃离动物产品的“特性”,饱和脂肪酸较高,这对于健康是不利的。而豆奶中的脂肪酸则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健康上则更有优势。

 

02

╱ 契合年轻群体的猎奇心理 ╱

植物基食品协会(PBFA)、Good Food Institute(GFI)和SPINS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相比2020年,2021年美国植物基食品零售额增长6.2%,市场销售规模达74亿美元,创造植物基食品历史上新高。2021年,我国植物基行业市场规模为91亿美元,虽然规模较小,但增速相对全球市场较快,近五年规模增长高达70.5%,年复合增长率也接近14%。

 

植物奶作为植物基食品的一个重要细分品类,同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Z时代和千禧一代正在引领植物奶的消费浪潮。年轻的消费群体不再局限于父母的耳提面命,他们有着自己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从口感来说,风味饮料才是他们热衷的产品,他们之所以愿意选择植物奶,是因为其蕴藏的潜在价值。

 

Food Navigator 的调研发现,千禧一代和更年轻的 Z 时代相比于前几代消费者来说,更看中植物奶是否健康、对环境是否可持续。据天猫魔镜数据显示,植物奶市场近三年都保持着月销售额的同比增长,选择植物奶的消费者里,18-34岁的Z世代占比为69%,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49%。

 

图片

 

03

╱ 特殊群体的偏爱 ╱

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少,不能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的乳糖,会出现肠鸣、腹痛、腹胀、产气增多等胃肠不适症状,又称乳糖酶缺乏症。世界各地人群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乳糖酶缺乏,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通常低于30%,亚洲人群则高于60%,有些地区高达100%。据《2021中国奶商指数报告》中调查数据显示:约1.9亿国人认为自己有乳糖不耐受症状,其中65.7%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喝奶。

 

另外,蛋白过敏也困扰着一部分人群。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小麦、坚果等蛋白同属于过敏原体系,但牛奶蛋白过敏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其他蛋白。据统计,我国约有2~3% 的儿童对牛奶蛋白过敏,虽然大部分过敏者到 16 岁左右多可以自愈,但仍有一部分成人会继续对牛奶蛋白过敏。对于乳糖不耐受及过敏人群而言,豆奶或是营养补充的不二选择。

 

04

╱ 百搭的创新因子 ╱

在供给端,植物奶有着牛奶无法比拟的开放性。植物奶的来源多样化,豆类、坚果类、禾本类等等都可以成为植物奶开发的依据。而植物本身的多样属性又会附加于植物奶之中,从而使植物奶逃离“营养”的怪圈,在价值输出上另辟蹊径。

 

比如豆奶中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多酚、γ氨基丁酸等多种有益于机体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燕麦奶则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尤其是β-葡聚糖已经被证实具有多种健康效应,而该类物质已经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此外,核桃奶、椰奶、花生奶等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价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食品加工包装在线(ID:sjgle_com),作者:ZMY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