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盘点A股人造肉上市公司业务情况,市场环境复杂,A股人造肉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人造肉作为新兴市场正在中国迅猛蓬勃发展,尤其是行业龙头企业Beyond Meat于2019年成功上市,成功吸引了A股部分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人造肉产业链。

当前,Beyond Meat作为人造肉行业的佼佼者,正面临着需求减弱和激烈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其股价持续下跌,未来亏损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加大。为了克服这一困境,Beyond Meat正在全力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并采取积极措施力求实现正现金流。

另一位行业领军者Impossible Foods自2021年4月以来一直传闻即将进行IPO。然而,市场的持续波动似乎对Impossible Foods的IPO计划造成了一定阻碍,使得该公司在上市方面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尽管在A股市场,曾因为主题新、空间大、催化强等特征备受瞩目,许多公司纷纷宣布要进军人造肉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然而,尽管备受关注,植物肉行业在中国面临一系列挑战。

目前,涉足人造肉产业链的A股公司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豆类蛋白或其他植物蛋白生产企业,二是涉足“人造肉”食品加工的企业。这两类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各异,投资者对其未来表现格外关注。

01、双塔食品[002481]:

双塔食品被称为国内人造肉龙头,也是人造肉第一股BeyondMeat和联合利华植物肉的原料供应商。

双塔食品表示,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豌豆蛋白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企业。公司豌豆蛋白、粉丝、膳食纤维产能多年稳居行业第一。公司将根据市场具体情况调整豌豆蛋白产能,提升豌豆蛋白的市场份额。

双塔食品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14.00%,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655.05万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96亿元,亏损缩窄。其中第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5.70亿元,同比下降13.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83.62万元,同比增长133.37%。

2023年上半年,双塔食品豌豆蛋白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3.71亿元,同比减少2.93%,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36.33%,仍为该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产品。

双塔食品称公司现已形成了“淀粉提取-粉丝生产加工-分离食用蛋白-提取膳食纤维-植物蛋白肉-白蛋白-低聚糖-废水沼气发电-生物质天然气-粉渣发展食用菌-菌渣生产有机肥”的“1+10”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综合成本相对于同行业有明显优势。

02、山东赫达[002810]:

2023年10月,山东赫达表示公司年产10000吨植物肉项目现在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前试生产。新投产能并非一蹴而就,将视市场开发情况逐步释放。

今年2月,山东赫达表示,我们看好人造肉的未来,投资进度公司会本着谨慎性原则,分批次建设,逐步释放产能。

据了解,米特加(淄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植物基肉制品生产基地项目位于周村区正阳路与新华大道交叉口西南,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210亩,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植物基蛋白质肉制品加工车间、植物基蛋白质车间、复配料车间以及污水处理站和导热油炉房等辅助设施,二期建设综合车间,车间内包括植物基蛋白质肉制品、植物基蛋白质生产。项目主要产品为植物基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制得植物基蛋白质肉制品,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每期生产能力5万吨/年。

03、安琪酵母[600298]:

2023年12月,国家卫健委正式将安琪酵母申报的酵母蛋白列入新食品原料目录,成为微生物领域首个获批的蛋白原料,也是我国食品原料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安琪酵母介绍,其酵母蛋白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菌种,通过培养、发酵、离心等工艺制成,蛋白质含量可达80%以上。酵母蛋白作为天然、中性味道的清洁标签成分,不含转基因生物(GMO),被认为是植物和动物蛋白质的最佳替代品。

作为酵母蛋白的牵头开发单位,安琪集团从2015年开始研发,于2017年投入生产,并着手规划酵母蛋白产业。

目前,安琪酵母正积极推动国内酵母蛋白相关标准的建立。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研究院院长张彦表示:“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致力于酵母蛋白研究和应用,为其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根据安琪酵母2022年年报,该公司在酵母蛋白研发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其酵母蛋白口感和品质研究已实现替代植基肉中40%的植物蛋白,并初步验证了水解植物蛋白减盐增鲜效果。

04、东方集团[600811]:

2023年12月,东方集团表示,由于国内植物肉市场需求低于预期,消费需求降低导致购买力下降,植物肉市场整体遇冷。公司已调整经营策略,在保留研发技术的同时,将视植物肉市场情况开展业务。

据东方集团介绍,该公司高水分植物蛋白肉技术已获得和在申请专利总数15项。福肴食品人造肉项目工程已完成建设。

今年3月,东方集团表示,国内人造肉行业尚处于初步发展培育阶段,公司将结合市场情况推进植物肉相关业务,

去年12月,东方集团官微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食物也提出了健康、营养、绿色等更高要求,植物肉类食品逐步收到追捧。东方珍肉食品公司抓住这一现象,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植物肉品牌,并在成立四年间就做到了行业一流水准。

2021年6月,东方集团哈尔滨福肴食品有限公司与珍肉(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珍肉股东吕铁成转让20%的股份给哈尔滨福肴食品有限公司,双方共同运营高水分植物肉品牌“东方珍肉”。

05、嘉华股份[603182]:

2023年10月,嘉华股份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11.35%;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582.9万元,同比减少7.39%。

其中,2023年1-9月大豆蛋白业务实现营收72,758.01万元,占总营收的58.04%,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

嘉华股份表示,公司主要产品大豆蛋白今年销售价格波动较大,尤其上半年价格同比明显回落,下半年已趋于平稳。公司会根据市场行情及生产经营情况适时调整产品价格及销售策略,积极提高市场销售,保证经营效益。

针对出品业务,该公司表示,今年以来,受国际区域战争、通货膨胀、美联储加息等影响,部分出口市场购买力下降或出现美元短缺现象,公司出口业务遇到一定压力。通过市场维护和新产品、新客户开发等方式,公司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和应用领域,保持了出口业务的稳定发展。

06、美盈森[002303]:

美盈森2023年上半年蛋白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18,458.59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03%;2022年上半年蛋白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774,690.7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09%。同比减少76.42%。

据美盈森之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22年该公司蛋白类产品营业收入为2,315,603.07元,占公司总营收的0.06%,2021年蛋白类产品营业收入1,047,802.44,占公司总营收的0.03%。同比增加121.00%。

在大健康产业方面,美盈森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大健康产业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目前公司已在售的大健康产业产品主要包括植物肉系列:植物蛋白牛排、植物蛋白臻香肉丸、植物蛋白酥香鸡块、植物蛋白肉碎。预制广式点心系列、蛋白粉、健康零食系列、月饼等,产品品类涉及预制菜、植物蛋白肉、蛋白粉、健康休闲零食、月饼等多种类别,且仍在不断丰富之中。在宣传推广方面,公司加大了各个渠道的宣传力度。如公司在 CCTV-17 频道“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宣传庖丁造肉品牌月饼,传递团圆之情。在销售渠道方面,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拓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了B端客户的拓展,同时庖丁造肉系列产品成功入驻 Ole'精品超市。

对于植物肉业务未来的发展,该公司表示,公司将继续推动包括植物蛋白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发展。

07、金龙鱼[300999]:

植物肉目前在金龙鱼的业务板块中占比并不大,金龙鱼表示,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植物性的产品,从长远看植物肉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金龙鱼在这方面在研发上已经储备了很多产品,公司在国外也收购了一家有丰富经验的工厂,国内工厂的建设也已接近尾声,预计一些产品不久之后就会上市销售。

公司发展植物肉业务是因为能够跟现有的业务进行互补,而且我们具备多元化的原料生产、加工、销售等优势,发展植物肉业务能够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竞争力,同时随着金龙鱼中央厨房在全国的布局,相信会更加有利于植物肉的推广应用。

金龙鱼表示,公司的新业务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与现有产品具有互补性的业务展开的。会积极布局新业务领域,如中央厨房、酱油、醋、酵母、植物肉等业务等,持续扩充厨房食品的品类,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营养、健康、美味的优质食品,进而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08、金字火腿[002515]:

2023年7月,金字火腿(002515)披露了最近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有投资者向金字火腿提问,植物肉市场格局和发展前景?

金字火腿表示,植物肉产品目前国内市场处于低潮,我司继续做好技术储备,同时等待市场形势变化再做调整。

金字火腿今年4月披露的财报信息显示,金字火腿包括预制菜、植物肉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2022年合计营收约为948.08万元,占总营收的2.13%,对该公司总营收的贡献并不大。

根据4月6日金字火腿定增募资说明书,该公司年产2000吨植物肉按照项目产品的产能规划和同类产品的历史销售单价结合未来预期情况进行测算,项目自建设完成后开始投产,其中2000吨植物肉在前三年预计收入和产能分别为3,670.00万元,0.10万吨;5,138.00万元,0.14万吨;7,340.00万元,0.20万吨;平均单价为3.67万元/吨。

09、东宝生物[300239]:

2023年6月,东宝生物表示,圆素牌胶原蛋白手撕肉已上市,其为非油炸食品,富含动植物双重蛋白,每100g含胶原蛋白肽5000mg,该产品属于公司胶原蛋白类终端产品,系胶原蛋白在新兴市场的多样化应用,可适应人们对现代饮食变化和膳食营养健康的需求,进一步丰富了公司终端产品矩阵。后续,公司将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健康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从该公司天猫商城“圆素旗舰店”、京东“圆素骨胶原旗舰店”、微信小程序“圆素官方商城、圆素直营商城”等渠道来看,圆素动植物双蛋白胶原蛋白手撕肉销售确实不太理想。

10、五芳斋[603237]、嘉欣丝绸[002404]:

2023年12月,浙江远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秀洲国家高新区隆重举行植物基蛋白项目投产仪式,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启动。活动受到了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陈坚等嘉宾亲临现场。

植物基蛋白项目是未来食品科创中心“一院一园一基金一项目”计划中的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高达4.6亿元,占地面积89.9亩,总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设计产能3万吨,年产值预计超过7亿元。首期包括植物基蛋白肉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国际一流植物基蛋白肉挤压生产工厂和植物基蛋白肉制品工厂,而二期计划建设植物基饮料及功能性植物基健康食品生产工厂。同时为承接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科研成果孵化、中试、产业化预留发展空间。

该项目以远江生物的愿景为引领,旨在成为中国植物蛋白行业的创新引领者。依托江南大学未来食品科学中心和嘉兴未来食品研究院的国内领先食品加工技术,远江生物将以科技创新为引擎,致力于生产营养与健康的未来食品。

投产仪式汇聚了众多股东单位和嘉宾,其中包括嘉国金投、嘉欣丝绸、无锡海明达等股东单位,以及江南大学、双汇集团、中柏兴业、三全食品、劲仔食品、嘉吉投资、光明食品、布勒、百草味等相关嘉宾单位。

该项目的启动标志着远江生物的转型升级和“迈向高科技”的战略实践。公司雄心勃勃,计划未来谋求在科创板上市,为植物蛋白行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11、索宝蛋白[603231]:

2023年12月,宁波索宝蛋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上交所。其发行价为21.29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30元/股,股价在盘中曾经最高达到35.3元/股,涨幅超过65%。

公司专注于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事业,拥有近二十年大豆蛋白研发、深加工及应用方面的经验。现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非转基因大豆深加工产业链,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组织化蛋白及非转基因大豆油等。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的营收占比在30%左右,是该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

未来三年,公司将牢牢抓住全球植物蛋白市场的发展机遇,继续以大豆蛋白产业为核心业务,建立并巩固与国内外优质大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在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功能性浓缩蛋白、组织化蛋白产能和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发展多元化植物蛋白加工产业,努力提升公司产品在全球植物蛋白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公司在全球蛋白领域的行业地位。

本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资于以下项目:1)3万吨大豆组织拉丝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2)5000吨大豆颗粒蛋白生产线建设项目;3)75T中温中压高效煤粉锅炉项目;4)补充流动资金,共拟投入募集资金55458.26万元。

12、春雪食品[605567]:

春雪食品表示,2023年公司的产品策略为:短期内以鸡肉预制菜为主,同时在食品关联领域,尤其是植物蛋白、功能食品、 组装食品、其他肉类及海产品领域探索研发新产品,培育打造系列化爆款单品竞争力。

2022年7月,春雪食品推出植物基素肉馅饼、包子、饺子、馄饨产品,正在陆续推出双蛋白鸡肉能量堡。产品在其天猫旗舰店有售。

2022年1月,春雪食品曾表示,目前植物肉产品的口感并不能和真正的肉类相比,且成本方面也并不理想,因此植物肉产品的需求并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肉类。但因植物肉产品所蕴含的环保理念和素食理念值得推广,公司目前也在关注、布局植物肉类产品。  

13、祖名股份[003030]:

2023年祖名股份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62亿元,同比下降4.58%,归母净利润3310.94万元,同比下降11.13%。按单季度数据看,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85亿元,同比下降0.31%,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552.51万元,同比上升9.91%。

今年上半年,祖名股份植物蛋白饮品实现销售收入8868.89万元,植物蛋白饮品销售量24540375升,同比减少1.12%,生产量24552676升,同比减少1.50%,库存量272403升,同比减少20.06%。

祖名股份表示,2023年公司将重点对植物饮品、预制菜等产品加大研发力度并逐步推向市场。对于预制菜,祖名股份表示市场上以肉制品为主的预制菜较多,而豆制品预制菜市场渗透率相对较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公司致力于豆制品预制菜的研发,已经形成了多款品种并将逐步推向市场。未来,公司将深入了解相关消费人群的饮食习惯和消费场景,努力满足不同需求人群的豆制品预制菜。

2022年7月,祖名股份在回应"该公司研究院在人造肉产品方面是否有新的进展,目前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人造肉产品"时表示,公司目前人造肉产品主要为植物牛肉干,欢迎选购品尝。

14、海欣食品[002702]:

2023年6月27日,海欣食品(002702)发布公告称,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申请获证监会批准,并同步更新了此次定增募集说明书(注册稿)。公司本次定增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用于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达产后,将为公司新增7.5万吨鱼、肉糜制品、2.5万吨速冻菜肴制品及2000吨大豆拉丝蛋白年产能。

针对将建设的2000吨大豆拉丝蛋白年产能,海欣食品表示,建设大豆拉丝蛋白生产能力,将从源头提升原材料质量、供应掌控能力,为进军素肉类产品打造研发及产业化基础。

15、广弘控股[000529]:

2023年9月,广弘控股表示,公司旗下子公司广东领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开展产业生态布局和投资等事宜主体。投资公司将紧扣食品产业前沿,围绕食品供应链管理和服务、预制菜、团餐膳食、中央厨房、减脂和植物基食品、食材研发、冷链配送等新兴产业领域挖掘投资机会,抢占大食品产业创新发展机遇,分享新消费市场发展红利。

该公司去年以自有资金1亿元全资设立广东领岳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2022年9月,广弘控股表示将围绕预制菜、植物基等领域挖掘投资机会。公司正在聚集优势资源,深挖不同消费场景需求,全面加大预制菜品开发力度,在B端、C端同步发力,将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销售渠道、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16、卫龙[9985.HK]:

卫龙上半年的利润增长了271.4%,达到了4.47亿元人民币,经过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了4.97亿元,同比增长了17.0%。经调整的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8.8%提升至21.4%,整体收入达到了23.2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0%。

2023年10月,卫龙官微宣布重磅推出新品“小魔女”魔芋素毛肚。这是卫龙继发明魔芋爽、创立魔芋休闲零食赛道后的再次推出的新品。

卫龙表示,持续致力于将中国传统美食转化为便捷的休闲食品,让消费者随时随地享受美味。公司秉承着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以创造者为本的理念,不断增强研发实力,深入挖掘现有产品品类,扩展产品组合,同时加强品牌推广。

17、诚志股份[000990]:

诚志股份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诚志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和突破之一就是在D-核糖的产业化和应用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

该公司在D-核糖的应用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D-核糖作为一种天然安全的能量补充剂,可以帮助提高身体能量水平以达到抗疲劳、耐缺氧作用,特别是对于患有心脏相关疾病或因ATP不足导致心肌缺氧的状况有明显改善。例如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房颤、心动过速等。D-核糖还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及运动后的快速疲劳恢复。公司通过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验证其效果,并全球范围内申请了超百项发明专利。原料药车间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生产的原料药有1,4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谷胱甘肽。诚志汉盟工业大麻项目,公司正在积极协调厂房交付。

2022年,诚志股份在接受调研时表示,该公司可用于人造肉产品中的D*-核糖的设计产能是1000 吨,已实现满产满销。公司希望把D*-核糖的产能从1000吨增加到1500吨,甚至更高。

18、透云生物[1332.HK]:

2023年9月,透云生物科技宣布,在全球已率先实现工业化生产莱茵衣藻,开始进军低GI(血糖生成指数)方便食品市场,为人类提供更具丰富营养及健康元素的藻蛋白食品原料。

目前,莱茵衣藻不仅获得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新食品原料应用许可,也获得了中国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的批准,可以不限量食用。

透云生物通过在生物科技技术方面的大量投入,在山西省长治市建成年产4000吨莱茵衣藻工业化生产工厂。据介绍,该生产工厂占地不足50亩,可以产出相当于2万多亩大豆或6万多亩小麦的优质蛋白产品,且在生产过程中不消耗任何粮食,不与土壤接触,没有微囊藻毒素、重金属及农药残余,其综合营养成分远高于其它植物,是优质的绿色食品原料。

19、双汇发展[000895]:

2023年10月,双汇发展表示,公司将围绕以下方向加强产品研发,推进肉制品结构调整:一是高温产品,围绕“营养、健康”方向,开发健康概念产品。二是低温产品,围绕“高档、高端”方向,丰富高端低温产品。三是休闲产品,围绕“多品项、更方便”,开发满足不同场景、零食消费需求的产品。四是餐饮产品,围绕“口味还原度更高、适应区域更广”,开发肉粮结合产品。五是酱卤熟食,围绕“风味更佳、更趋正餐化”,开发中式熟食酱卤产品。

2022年1月,双汇发展推出的素食产品有“素食界”手撕蛋白肉、“探未”素牛排、素牛肉粒等。

双汇发展成立了素肉产品研究所,正在积极进行素肉类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丰富产品品类,目前推出有“素食界”手撕蛋白肉、“探未”素牛排、素牛肉粒等产品,满足市场对素肉产品的需求。

20、新希望[000876]:

2023年4月,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畅在“第十九届畜牧饲料科技与经济(全球)高层论坛”上分享了对人造肉的看法。

刘畅表示,“人造肉最终可能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到最后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肉蛋奶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在她看来,无论是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还是人类蛋白,都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去更好地开发,能够更有利于环境,这才是正道。

21、莲花健康[600186]:

2023年,莲花健康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2022年5月,莲花健康在回应人造肉有无进一步的发展时表示,目前上市公司无应披露未披露的信息。

莲花健康曾表示,莲花健康将利用企业自身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技术平台,联合相关高校院所,在公司研发植物蛋白素食产品既有基础上,深入开展植物蛋白人造肉产品研发。

22、雪榕生物[300511]:

2023年,雪榕生物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2021年,针对火爆的植物肉市场,该公司回应公司参股的人造肉企业未食达预计短期内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据雪榕生物2020年8月回应投资人在植物肉方面的具体举措时称,雪榕生物投资未食达是对食用菌精深加工以及食品科技领域的重要探索和布局。雪榕生物将与未食达共同研发以食用菌菇蛋白为植物基的“人造肉”餐食产品。提升植物肉(含菇蛋白)口感是目前的研发重点,这也是雪榕生物在研发层面推动未食达的一大发力方向。

23、圣农发展[002299]:

2023年,圣农发展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2021年,圣农发展表示,公司正在人造肉方面做适当的探索和合作,并积极关注该技术的突破情况。据了解,植物家的植物肉产品是由圣农发展旗下子公司代工的,包括之前星期零也曾表示,已经发展圣农为其代工部分人造肉产品。

在此之前,该公司董秘表示,其个人认为植物蛋白培养的人造肉还是不太好吃,未来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如果成本能够远低于真肉或许是造福全世界的发明。另外,公司依然会密切关注人造肉相关消息,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

24、青山纸业[600103]:

2023年,青山纸业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2021年5月,针对人造肉项目发展近况,该公司回复称,深入和加强军民融合合作,探索介入食品行业为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一,公司目前投资4000万参股福建海峡军民融合公司。

根据北京工商大学李健教授介绍,北京工商大学已与上市公司福建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双方将就人造肉的产品研发和风味改良进行深入合作,开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食用的植物肉应用产品,2020年底双方合作的第一批人造肉产品有望面市。

公司将采用北京工商大学的技术生产人造肉,并在福建建立中试车间,但目前该公司并无植物肉产品上市。

25、唐人神[002567]:

2023年,唐人神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在此之前,唐人神已与江南大学成立了“江南大学-唐人神集团创新食品联合研究院研究”,将围绕大食品大健康战略,以“双蛋白肉”为主攻方向,即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相结合,更“营养均衡、美味可口”,为一种新的饮食方式。目前,公司“双蛋白肉”业务取得一定的进展:第一、完成优化“双蛋白肉”配方、降低成本过程。第二、完成速冻类产品研发实验阶段。同时休闲类产品还在研发过程中。

据媒体报道,2020年9月11日“唐人神-江南大学创新食品联合研究院”揭牌暨战略合作仪式在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公司将和江南大学强强联合、资源整合,促进肉品行业产品技术创新发展。

26、众兴菌业[002772]:

2023年,众兴菌业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在此之前,众兴菌业表示,公司一直积极关注食用菌深加工领域,包括即食食品、人造肉等,何时进入该领域以公司公告为准。

据了解,众兴菌业公司是全国工厂化生产食用菌,尤其是金针菇的龙头企业。该应该是利用其食用菌加工人造肉。食用菌菇蛋白也将有望成为大豆、豌豆等植物肉原料之外的又一大原料。

27、来伊份[603777]:

2023年,来伊份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之前来伊份表示,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下属之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在植物基蛋白制品和肉制品的开发技术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协议所涉及的具体合作事宜尚需合作双方进一步沟通落实,公司将视具体合作业务的开展情况,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在2021年6月25日正式开始实施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的《植物基肉制品》团体标准中,来伊份也有参与起草。

2019年来伊份曾披露,公司旗下产品包括蛋白素肉产品,并且还在推出新品满足消费者对于素食的需求。公司的五香味蛋白素肉、香辣味蛋白素肉等产品的主要原料为大豆拉丝蛋白、大豆蛋白,该类产品的销售占比很小,公司目前不种植大豆,也没有生产基地,公司蛋白素肉产品系委托加工。

28、京粮控股[000505] :

2023年,京粮控股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之前该公司表示,该公司一直积极关注该领域,尚在探索阶段,暂未推出相关零食产品。

该公司子公司浙江小王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一种大豆蛋白肉及其生产工艺”专利,目前没有人造肉在售产品,公司会持续关注和重视食品技术相关领域的发展。

29、安井食品[603345]:

2023年,安井食品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之前安井食品公司表示,目前公司产品不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即人造肉领域。但在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原料即大豆蛋白的科研和创新方面一直在做投入,也取得了相当进展。公司会持续跟踪相关前沿科技在本行业的发展应用。

30、晨光生物[300138]:

2023年,晨光生物在植物肉方面没有披露最新的进展情况。

之前晨光生物公司表示,该公司目前没有直接生产“人造肉”类产品,但公司的主要产品可用于“人造肉”类产品的着色或调味。

总结

2023年,植物肉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格局,多因素影响导致市场需求相对疲软。这使得涉足植物肉业务的A股上市公司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市场环境,迎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A股公司涉足植物肉业务的业务进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些公司选择观望,植物肉业务停滞,而另一些公司则依然积极拓展业务。它们通过逐步加大对人造肉业务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展现出对植物肉市场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心。这种积极态度或许预示着行业在未来有望逐渐走向复苏。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