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肉会对家禽业造成冲击吗

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少部分人品尝过细胞培养肉,大部分是磨碎、涂上面包屑和油炸的。

熏鸡、烤鸡架、风味鸡胸肉都有各自的拥趸。那么实验室里比肩科幻世界里的科技培养鸡肉呢?无论爱与不爱,它正朝现实世界飞奔而来,在一些餐馆里成为现实。

图片

“在位于加州埃默里维尔的新的Upside食品研究和生产中心,专门设计的生物反应器将能够生产数万磅的培养肉。”世界上最大的细胞培养肉工厂之一,Upside食品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乌玛•瓦莱蒂(Uma Valeti)称。

麦肯锡(McKinsey)发布的《走出实验室-人造肉产业化报告》指出,到2030年,人工培养肉有望成为一个价值250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在预计价值1.4万亿美元的肉类市场中,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食品公司认为,在快速增长的“替代肉品”类别中,这是一个关键角色。

理论靠近现实,成本逐步降低

将细胞培养成肉仍然是食品生产的“理论前沿”。虽然主要参与公司如Aleph Farms、SuperMeat、Fork & Good Inc.、Mosa Meat、BioFood Systems Ltd.、Appleton Meats、Tyson Foods Inc.等都在竞相申请专利,并像保护黄金一样保护细胞技术的突破,但自2013年Mosa Meat公司生产了世界首个细胞培养肉汉堡后的近十年,在普通的购物商店里购买培养肉产品仍是一个理论。彼时,该公司的创始人马克•波斯特(Mark Post)宣称汉堡的实际造价约为32.5万美元。

然而,培养肉的成本逐年来一直在降低。自研发出第一代培养肉以来,企业已经能够将生产成本降低99%。Memphis Meat在2018年宣布,其细胞培养鸡肉的造价成本不到每磅(约为453.6克)1000美元,相当于每100克220.46美元;Aleph Farm在2019年初宣布,其细胞培养牛肉饼的造价成本为每磅100美元,相当于每100克22.05美元;同年,Mosa Meat宣称,其细胞培养牛肉的造价成本约为每100克11.20美元;以色列公司FMT(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的实验室培养鸡肉一磅的价格是150美元,2021年,FMT一磅鸡肉的价格降到了10美元以下。

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少部分人尝过培养肉,大部分是磨碎、涂上面包屑和油炸的。所有这些都是在新加坡进行的,因为2020年12月新加坡通过全球首个细胞培养肉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审核,批准了动物细胞培养肉上市。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全球仅有美国细胞肉公司Eat Just旗下的Good Meat细胞培养鸡肉产品在新加坡获批销售。日前Good Meat已与新加坡各个地区的部分高级餐厅、小贩摊位、Food panda配送平台以及新加坡主要的优质肉类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Huber's Butchery开展合作,但业内人士称,获批销售的产品并不是大量销售,只是小量试运营,如果确定要品尝还须提前预定。

但这无疑是整个细胞培养肉行业的利好信号。2022年11月,通过培养动物细胞开发出实验室培育肉的初创公司Upside食品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关键安全批准,这是实验室培养的肉类首次获得FDA许可。2023年,Eat Just子公司、细胞肉初创公司Good Meat宣布,其生产的细胞培养鸡肉也已经获得FDA批准认可。

兴奋的投资者

尽管以动物为基础的肉类生产已经发展了数千年,但以细胞为基础的食品生产,即直接从细胞培养物获取动物蛋白产品的领域,已被视为传统畜牧业系统的可持续替代方案。

投资者对此感到兴奋。对肉类和鱼类的需求正在飙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部分地区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人群当中,而以传统方法生产这些肉类会占用大量土地并产生数十亿吨计的温室气体。人们想要的大部分鱼都不是可持续捕获的,有些是濒危或受威胁的物种。以植物为基础的替代品可以满足部分增加的需求,但目前它们其实还只是在和加工产品(例如那些肉沫制成的产品)竞争。直接从动物细胞中培养肉类提供了变不可能为可能的方式,同时也满足了对工厂化养殖和屠宰动物感到不安的消费者的道德要求。

“培养肉是可持续的,尤其是与传统屠宰的肉类相比。”荷兰CE Delft环境政策咨询机构在2021年发布的报告称,如果培养肉类生物反应器从太阳能或风能中获取能量,对环境的破坏将更小。与集约化养殖鸡、猪和牛相比,气候足迹将分别降低17%、52%和92%。

图片

然而,培养肉生产无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在科学、创新、人才等领域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支持下,2022年培养肉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为这个仍处于早期阶段的行业带来了动力——

它正处于改变12000年历史的肉类生产方式的风口浪尖。新的公司、生产设施和伙伴关系形成了。”据美国推广新替代蛋白的行业研究机构好食研究院(GFI)在其2022年针对培养肉和培养海产品行业现状的统计报告中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共约有156家专注细胞培养肉开发的初创公司,细胞培养肉和细胞基海鲜公司在2022年筹集了8.96亿美元,使该行业(自2016年以来)筹集的总额达到27.8亿美元。虽然2022年的融资增长同比放缓33%,但这一增速超过了全球融资总额同比下降35%的速度,也超过了风险投资基金青睐的某些行业的融资速度。此外,亚太地区和欧洲在2022年的培养肉投资都高于前一年。在亚太地区,培养肉公司在2022年筹集的资金超过了之前所有年份的

总和。迄今为止,最大的培养肉和培养海鲜公司的交易发生在2022年,培养肉和培养海鲜的独特投资者数量增长了19%,投资者达679个(表)。

以Upside食品(前身为Memphis Meats)为例,自2015年创立以来,Upside食品总共融资6亿美元,而其参投者包括泰森食品、嘉吉、个人投资者比尔•盖茨、美国“风险投资之王”约翰•杜尔等。2022年4月,Upside食品完成4亿美元融资,迄今为止在细胞培养肉行业融资金额最高。同年11月,公司宣布,利用细胞技术培养肉即将量产。亚洲的培养肉公司近几年也迎来了快速发展。

如新加坡的Shiok Meats公司在2020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以细胞为基础的龙虾肉。同年9月,该公司完成了由以可持续水产养殖的基金Aqua-Spark领投1260万美元的A轮融资。在中国,致力于培养肉研发的企业如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上海食未生物科技、超技良食(深圳)、杭州极麋生物科技、CellX、Avant Meats等纷纷崭露头角。被称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缔造者”的周子未来,日前宣布完成由启明创投独家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目前,它是国内唯一一个能够实现百升级规模的培养肉公司。而创立于2021年8月的极麋生物,在2022年11月公司获得梅花创投、番茄资本等机构投资后,2023年3月再获第二笔融资,3月底该公司发布了国内第一块完全不含植物支架的动物细胞培养肉产品。而成立于2020年的超技良食在2023年2月宣称其研发出全球第一块细胞培养黄羽鸡肉排,培植时间仅需11天。

图片

争议存疑并未减缓研究进程

“消费者对这项技术的担忧仍然是一个障碍。”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新成立的国家细胞农业研究所负责人大卫•卡普兰(David Kaplan)表示。

英国食品标准署2023年发布的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尝试培养肉。市场研究公司英敏特(Mintel)的副总监达莎•肖尔(Dasha Shor)说,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有兴趣尝试用细胞培养的食物或饮料。

“第一批消费产品可能是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肉的混合物。”她认为,年轻人比他们的长辈更愿意接受培养肉,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的Aleph Farms等公司正在招募“Z世代”的成员担任细胞培养肉大使。

Eat Jus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希•蒂特里克(Josh Tetrick)表示,接受这种做法只是时间问题。非营利性机构新收获(New Harvest)的执行董事伊莎•达塔(Isha Datar)则认为:“培养肉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修复一个破碎的农业系统。这可能是革命性的,就像从狩猎到农业的转变一样。”

“对于真正的信徒来说,培养肉是一种减轻工业化肉类生产对环境影响和减轻动物痛苦的方法。他们认为,这可以减少食源性疾病,并创造充足的肉类供应来养活世界。反对者表示,这一过程忽视了文化和自然,在科学上可能存在风险,会产生潜在的过敏原和未经测试的副产品,以及可能具有生物危害的废物。它忽视了久经考验的再生农业实践的价值,而支持未经证实的环境收益主张。”纽约时报的记者金•塞弗森(Kim Severson)在其报道中指出。

有研究人员提出:“人造肉虽然可能提供了一种缓解一些道德挑战的手段,但可能不是一些人设想的灵丹妙药。实验室培养肉生产仍然需要动物作为获取干细胞的资源。饲养动物的条件和细胞采集的程序需要和传统农业一样严格审查它们对动物福利的影响(Croney等,2018)。因此,对饲养和屠宰动物的福利的一些担忧,可以通过培养肉来解决,但它们并没有完全消除。此外,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如农场主,他们可能会因转向培养肉而流离失所或被剥夺权利,应该在道德上仔细考虑这一潜在选择。”

尽管争议存在,但科学研究的步伐却从未停止,主要体现在:以细胞系、无血清细胞培养中心的10多个研究项目和支撑架构领域的论文发表在开放获取的期刊上;新的和更新的生命周期评估发现,与传统肉类相比,培养肉是一种更有效的肉类生产方式,减少了土地使用以及空气和水污染;人们越发意识到,培养肉有可能消除肉类生产中的抗生素,毕竟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威胁着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

“人造肉最终可能不是一个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它到最后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消费者对肉、蛋、奶的选择会越来越多元化。无论是植物蛋白、动物蛋白还是人造蛋白,都应该在成长过程中去更好地开发,能够更有利于环境,这才是正道。”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际畜牧网(ID:guojixumuwang)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