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国植物肉行业发展简析: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目前市场处于低潮,信心有待提升

一、行业基本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植物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植物肉是人造肉的一种。植物肉主要以大豆、豌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的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分离的方式,从原材料中提取人体所需的植物蛋白,再经过加热、挤压、冷却、定型等一系列步骤,使其具备动物肉制品的质地和口感。相较于传统肉类,植物肉的最大优势在于环保与健康。

二、行业市场发展情况

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植物肉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近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据数据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是61公斤,2022年上升到70公斤。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5000万头牛、4亿只羊、165亿只家禽。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为9328.44万吨,同比增长3.76%。我国肉类产量约占全球肉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近年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肉类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食品生产消费大国。据数据统计分析,2020年我国人均肉类消费是61公斤,2022年上升到70公斤。14亿国人一年能吃掉大约7亿头猪、5000万头牛、4亿只羊、165亿只家禽。2022年我国肉类产量为9328.44万吨,同比增长3.76%。我国肉类产量约占全球肉类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892.3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595.2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2022年我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达20267.82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0886.57亿元。而作为动物可代替蛋白营养,如果植物肉消费占1%,那也将是200亿元的市场。

肉制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数据显示,我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6892.36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8595.2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3%。2022年我国肉制品市场规模突破2万亿元,达20267.82亿元。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20886.57亿元。而作为动物可代替蛋白营养,如果植物肉消费占1%,那也将是200亿元的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肉类产品需求缺口持续存在下,植物肉产品受到各个消费群体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对肉类食品的不断需求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肉制品的供求也出现严重的不平衡。有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肉类消费量约1亿吨,而产量为9328.44万吨。有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肉类产品需求缺口持续存在且肉类产品需求量巨大。因此为了缓解肉类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压力,近年来包括以植物蛋白为基础的植物蛋白肉和以新型细胞工厂为基础的动物培养肉的人造肉生产技术已经逐渐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虽然肉类消费量不断增长,但肉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肉类生产安全受到公众质疑,而植物蛋白的广泛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动物饲养过程中的污染,另一方面则大大降低了牲畜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影响。因此植物肉的生产与制作恰好符合目前新一代城市年轻人群对于健康生活的需求,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受到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的青睐。

因此近年来随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过多食用肉制品容易增加患病风险,而且对于气候变化、动物生存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植物肉产品作为动物肉制品的替代品,受到各个消费群体的广泛关注,市场优势明显。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植物肉消费者食用植物肉的原因是出于其低脂肪、无胆固醇有利于健康的考虑,另外不腻口、没有肉腥味的特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因此近年来随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过多食用肉制品容易增加患病风险,而且对于气候变化、动物生存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植物肉产品作为动物肉制品的替代品,受到各个消费群体的广泛关注,市场优势明显。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植物肉消费者食用植物肉的原因是出于其低脂肪、无胆固醇有利于健康的考虑,另外不腻口、没有肉腥味的特点也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植物肉的出现,不仅塑造了一种更加健康友好的消费选择,也满足了一部分素食主义者“吃肉”的需求,同时由于灵活方便的消费场景、严格的品质要求以及面向大众的价格优势,植物肉逐渐被大众市场所接受。

3、目前国内植物肉产品市场处于低潮,市场的信心也还有待提升

2020年国内植物肉行业迎来一波投融资的小高潮,各大餐企争先恐后般上架了一大批植物肉相关产品。据《2021中国植物肉行业洞察白皮书》统计,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国内针对植物基公司的投资事件多达21件,同比增长500%,约占整个食品及保健品赛道的10%。但从2021年开始,资本逐渐熄火。据不完全统计,相比2019-2020年资本对植物肉的热捧,2022年-2023年,除了初创品牌“星期零”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外,便不再有其他融资消息,多家国内植物肉初创企业的融资进度也停滞不前。

另外国内各大餐企也已经纷纷下架植物肉产品。例如北京肯德基门店目前均无别样肉客植物肉汉堡,该合作活动很久前就已经结束;金鼎轩地坛店工作人员也表示,别样肉客植物肉相关菜品已经全部下架。盒马X会员店王府井奥莱店目前没有别样肉客产品在售,也无其他植物肉产品。

根据市场分析,价格、口感等因素确实是劝退消费者的重要原因。例如北京别样肉客旗舰店里,植物基汉堡牛肉饼4片60.9元,单片约15.2元,而电商平台上必胜客草饲牛肉饼单片8.4元。根据相关人士分析,别样肉客的牛肉产品零售价比市场牛肉售价高出125%左右,甚至比有机肉类高出40%。

此外经营成本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2022年别样肉客在两个月内先后进行了两次裁员,其中一次裁员占比高达19%。美国另一家植物肉明星企业Impossible Foods也因经营不善,在2022年宣布裁员20%,连公司初创CEO也宣布辞职。

整体来看,与国外美国相比,我国在植物人造肉行业起步晚,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目前我国以植物肉为代表的植物基食品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消费端对于植物肉的态度是抗拒的,接受度很低,77%国内消费者听说过,根据数据显示一线、新一线城市人群认知度显著高于二线及以下城市。即便消费者表示听说过或了解、但正确认知率较低,不到4成。此外行业标准尚未出台,监管不全面,产品自身还在成本、口感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市场的信心仍有待提升。

三、行业上游原材料市场情况

1、大豆

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类,被称为“绿色牛奶”,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大豆及其制品中蛋白含量很高,居于植物蛋白之首,且蛋白种类丰富,有 2S 球蛋白、7S 球蛋白、 11S 球蛋白和 15S 球蛋白四种球蛋白及人体必需的 8 种必需氨基酸,此外还含有婴儿必需的氨基酸组氨酸。

我国为大豆原产地,大豆食品加工历史悠久,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豆及大豆制品愈发成为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食品行业和食品加工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种植大豆主要为非转基因大豆,相比于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具有含油量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更适合大豆食品的加工生产。

2015-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为大豆蛋白生产加工供给提供了充分保障。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9933千公顷,较2021年增加了1517.59千公顷,同比增长了15.28%。

2015-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为大豆蛋白生产加工供给提供了充分保障。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达9933千公顷,较2021年增加了1517.59千公顷,同比增长了15.2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有所增长,其产量也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28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388.46万吨,同比增长19.15%。

随着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有所增长,其产量也大幅提升。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豆产量达2028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388.46万吨,同比增长19.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小麦

小麦是小麦属植物的统称,代表种为普通小麦是禾本科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农村紧急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缓慢下降,2022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达23518.5千公顷,较2021年减少了48.56千公顷,同比减少了0.21%。

小麦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农业农村紧急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缓慢下降,2022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达23518.5千公顷,较2021年减少了48.56千公顷,同比减少了0.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近年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其产量仍小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小麦产量达13772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77.55万吨,同比增长0.56%。

虽然近年我国小麦的播种面积有所减少,但其产量仍小幅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小麦产量达13772万吨,较2021年增加了77.55万吨,同比增长0.5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