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乡村1.0到数字乡村2.0,政策迭代变在哪?
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督总局、国家数据等部门于近日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2.0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强调,各省、市、县要综合考虑本地发展实际和建设需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切实为基层减负、为农民增收,以信息化驱动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放眼全球,数字化已是大势所趋,呈现出不进则退的竞争局面。这对于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什么是数字乡村?从数字乡村1.0到数字乡村2.0政策迭代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数字乡村对品牌建设有什么意义?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每个村都在做“千万工程”,但是每个村对“千万工程”的实施路径都不同,都有各自的经验,这个经验和成果就是品牌。犹如数字乡村建设,硬件上,各种设施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石;软件上,则会诞生出许多优秀的产业品牌,彼此融合赋能数字乡村发展。
01、国家政策扶持
自数字乡村出现以来,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高度重视,对数字乡村建设作了重要部署。农参整理了汇总自2018年至今的政策文件以及重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2018年国务院先后发布了2项体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文件。其中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一文中,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并指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自此,“数字乡村”开始从中央走向地方,成为缩小数字鸿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间,国务院、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开始加大力度,对数字乡村政策进行了更细致的部署。2020年国务院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中强调要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在农村建立大数据中心,实现在农业领域的新应用。而到了2021年,政策由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倾斜到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指出移动通信、千兆网络等在乡村落地的重要性,并于2022年释放出整年的目标:5G技术实现全部覆盖的壮举。
根据《中国数字乡村报告(2022)》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22年底,5G网络覆盖所有县城城区,实现了“村村通宽度”“县县通5G”的伟大壮举。
2023年,国务院在2021年提出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有了更新的规划,强调推动数字化场景应用研发推广。此后,不论是在乡村的种植、养殖、加工还是智慧农田、智慧牧场等方面,数字化场景应用的犹如洪流般滚滚向前,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和经验管理中的难题。
经过数年的政策支持和改革的步伐,数字乡村建设明显改善,这些变化正在使乡村生产生活朝着绿色、高效的方向前进。
02、从1.0到2.0,变在哪?
数字乡村建设虽说基础是在乡村,但又不仅仅是村级层面,更多的是在县级主战场,也就是需立足县级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数字化建设。
2021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乡村振兴局就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基础上联合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
从提出数字乡村概念到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从最初的1.0模式发展到2.0模式,政策迭代后又有哪些变动?
1、平台资源细致化。《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中曾强调,“公共支撑平台”是实现各类数字乡村应用的系统基础。例如在解决“三农”领域突出问题时,公共数据平台可以利用数据共享融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分数据,汇总形成村到省各级层面的真实数据,平台再根据实际数据向上反馈到国家基础数据库,提供人口、土地空间等基础数据。到了2.0模式,开始向“涉农数据资源”倾斜。从背后的角度来看,此次转变基本覆盖了耕地种植、农产品市场、银行保险等方面,涉及领域更加细致。而对于农产品市场的交易行情,在数据的精准呈现下可以帮助村民更好的把握好市场方向,从而对自身种植的产业做出加法或者减法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市场。
2、智慧农业单独化。根据《数字乡村建设指南》1.0的讲述,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产品加工智能化、乡村特色产业数字化监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等日常环节上,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化感知和预测。而这也仅是在1.0模式中整体范围的前景规划,到了2.0时代,改变了原有的整体队形,像开启单挑模式一样把智慧农业单独拎了出来,强调大力推进种植业数字化,有效降低农作物损失率。安徽省芜湖市经济开发区在开展智慧大田种植时,于2023年将推广面积扩大到了28万亩,基于种植规模,智慧“芜湖大米”将水稻生长发育构建了49个算法模型,减少了因气候变化以及病虫害而导致的减产问题。
3、建设发展融合化。整合建设发展模式和建设过程管理成建设方法,是本次2.0模式中可操作性最强的一次变动。以往不论是建设发展模式还是建设过程管理,大部分并不是以一个整体建设思路来进行,也仅仅是从模式和管理上做出了试验,也容易导致在建设中出现了或是只顾模式或是只顾管理的被动局面,无法在环节上形成良好的联动。从修订后的2.0模式,在建设方法中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为什么建、建成什么样、怎么建、谁来建”等系列问题通过摸排调研的方式科学分解和制定目标任务,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另外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上明确了资金渠道、资源配置、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规定和用途,有效避免了各部分重复建设的冲突性,从而突出了指南修订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数字乡村建设,是连接科技和乡村融合的最终形态。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当前数字乡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0到2.0的转变,为应对新时代出现的难题提供了指南支持。
03、标杆引领,看数字乡村展翅蝶变
1、信息化助力水产养殖。济宁市微山县紧跟政策方向,其报送的“信息化助力工厂循环水产养殖提质增效”于近日成功入选《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成为山东省内唯一入选的案例。水产养殖是微山县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在渔业精准养殖方面,通过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并配以水位、温度、ORP传感器、生物照明等环境监测和环境调控设备,实现水质的自动监测。在饲料喂养上,引进智能机器人,利用机器人优势自动上料,解放了从业人员的双手,实现了定时定量饲养喂养。据统计,微山县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后,节省了一半的人力成本,养殖产量达到了100千克/立方米,直接带动渔业养殖户1万余人。
2、区块链助力农产品溯源。随着数字乡村逐步推进,“区块链”技术开始走进村庄,运用到农业领域中,通过把各环节都透明化,为食品提供了溯源追寻的载体。而“区块链+溯源”的融合模式也正逐渐成为建设数字乡村,解决农产品质量追溯的最佳方案。
近日,随着浦东市“南汇8424”西瓜的上市,在区块链的应用技术下,成为了上海市首批上链的农产品。根据《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的内容描述,突出强调了将数字乡村更好的引进各实际应用场景中。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的支持下,打造出“区块链+优质农产品溯源”的新型应用场景,为每个“南汇8424”西瓜附上独一无二的溯源码,这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优质产品的多元化需求,又让消费者查询了解到西瓜的各环节信息,保证了产品来源的可靠性。
3、数字化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品牌是一个地域产业发展的有力推进器,数字化乡村建设的春风,让产品品牌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作为世界茉莉花都、中国茉莉之乡,广西省南宁市横州市以数字乡村建设为契机,以茉莉花为产业支柱深入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建设,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和优势资源创新方法,持续打造“数字茉莉”数字服务平台,为茉莉花插上了“数字翅膀”。据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横州市茉莉花产业综合产值达162.9亿元,在数字化取得成效下,综合品牌价值也高达222.15亿元,连续六年交出了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的优异答卷。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千万工程”对外是一个乡村建设品牌,但是对于从事“千万工程”的人来说,要研究每个村庄的“子品牌”。“千万工程”需要“数字乡村”作为基础,于数字化技术中提炼优质的产品品牌,这也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仅仅是上述三个地方所获得的成就,还有许许多多丰富的真实案例。面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大舞台,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特色产业制定和探索出了一系列创新方法,将数字乡村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04、数字乡村,如何做?
泼天的富贵,以数字之名来到了乡村。
在《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的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接住数字乡村带来的新机遇?
1、建设需尊重实际。虽然目前数字乡村建设的春风已经吹遍祖国大地,但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随便干。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产业摸排,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改革和开发,不可随意生搬硬套某个地域的某个方式方法,否则只是表明工程,实现不了乡村发展数字化的伟大壮举。
2、建设需以治理为基础。产业兴则乡村兴。中国地广物博,但受制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并不代表所有的村庄产业能够实现产业兴旺。但若想产业兴旺,引进数字化,就需做到“治理有效”,而这也是数字乡村建设基础要求。
3、建设需挖掘特色资源。微山县挖掘了水产养殖资源、横州市挖掘了茉莉花资源……一些乡村无论是在历史文化上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成果下,或多或少会有独特的产业资源。深层次挖掘内含的优质特色,比如将集体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围绕集体产权等角度展开,数字乡村或许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归根到底,数字化乡村建设对于乡村振兴事业而言是一场持久战,同时也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资料:
[1]社科大数字中国研究院:新论|吕鹏 “数字乡村”的五个关键维度
[2]壮美广西乡村振兴:有奖征文入围作品 | 南宁横州市:数字化建设打造茉莉花特色产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3]职教学会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附全文|6部门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