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无人机飞防高效的前提是可观的项目补贴。在项目制框架下,飞防公司购买无人机等植保设备能获得政府专项补贴资金,农户购买技术服务也享受一定的惠农补贴。
2023年,中国从泰国进口鲜食榴莲约92万吨,总价值约45.66亿美元,占中国鲜食榴莲进口总量的65.15%。越南、菲律宾分列第二、三位。目前,中国从东南亚各国进口的榴莲产品包括鲜食榴莲、整颗液氮榴莲,以及冷冻榴莲果肉、榴莲果泥等。围绕着中国市场,东南亚的榴莲生意正掀起热浪。
龙头企业到来以后,村里的茶叶生产肉眼可见地步入正轨,老百姓的茶叶不愁卖了,一些返乡的农民工也有了继续谋生的出路。普通茶农家庭一般夫妻两人从事茶叶生产,三到四季茶叶忙活下来,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来说相当可观。
自2013年返乡创办成都亮亮农场以来,唐亮的实践为关心食农问题的伙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启发。2018年,唐亮的《一个家庭农场的账本和生活方式》用回乡六年的历程对 “做农业怎么生存、怎么生活?”这一问题给出了真诚的回答。
消费者如何理解某一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来自于我在研究中长久关注的问题——我们如何定义某种劳动或是技能的价值?作为消费者,我们都希望自己付出的价钱物有所值。因此,了解到底什么样的品质是好的,是值得的,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每个消费决策。
2024年伊始,农民抗议如星火燎原之势从德国开始席卷欧洲。1月中旬德国农民抗议高峰时期,三万余名农民开着五千多辆拖拉机从德国各地赶赴柏林示威。2023年底德国政府宣布取消农用柴油退税补贴是此次农民抗议的直接导火索。
想象一下,你面前这盘蔬菜并非来自田间地头双手沾满泥土的农民,而是在金属与塑料构筑的垂直农业高塔中生长出来的科技结晶,你会是什么反应?
在精准扶贫期间,为快速带动农民致富,贡县(化名)政府引入了市场经济效益具佳的大棚蔬菜,并采取补贴政策,试图使大棚蔬菜嵌入在农民的生计体系中。在政府无偿提供大棚、种苗、技术指导的前提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当地农户对大棚蔬菜采取消极的接受态度?而依然对效益相对较低的白莲青睐有加?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许是受到了山东寿光的启发,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农业产业的重头戏常常是推动大棚蔬菜种植。中部地区的贡县(化名)就是如此。几年前,精准扶贫期间,为快速带动农民致富,贡县政府引入了市场经济效益俱佳的大棚蔬菜,并采取补贴政策,试图使大棚蔬菜嵌入当地农民的生计体系中。
这里有大片的果园、河道与农田等自然资源作为地产配套服务,既符合项目的营造理念也有益于商品销售,所以果园和农田就不是样子工程,而要成为创造价值的重点工作。
菜市场的日常性在其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可见一斑。截至2021年,中国的主要城市依然保有大量菜市场,上海有超过800个,广州584个,南京360个。[2]菜市场镶嵌在街头巷尾,装点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在集体经济时期,菜市场是食物销售当仁不让的核心站点。
在开弦弓村搞合作社有很多难点,其中之一在于蚕丝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养蚕、缫丝、加工、销售,这些环节的生产方式和利益格局是固定的,而且整个产业的主导权不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上。如果合作社要进入这样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不仅需要改变其中一个环节,还涉及产业链上上下下的各个环节。
本月,食通社关注韭菜农残标准修改的文章引起了不少讨论。不少读者也由此了解到政府和立法机构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思路和依据。韭菜农残标准放宽已成定局,而另外一项涉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法规仍在修订中,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中。仔细阅读后,我们发现,修订后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中,既有合情合理的改动,但也有一些值得担忧的动向。作为事关所有消费者、农户和农产品经营者的法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调整。
食物保障这个议题表面上可能比较学术,但它其实关乎着每个人每一天的饮食健康和营养。我想先从食物保障的概念谈起,看看这个综合性概念是怎么形成的,经历了哪些发展。然后我会讨论如何衡量食物保障的水平,也就是我们怎样去度量一个城市、社区的食物保障水平。最后也会讨论我们在中国以及在其他一些国家做的关于食物保障水平的调查,分享一些研究的结果。
“黑海粮食计划”(The Black Sea Grain Initiative)签署于7月22日,由联合国和土耳其居中调停,以便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的乌克兰能够继续通过黑海港口出口粮食,避免一些依赖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国家——主要是人口稠密的发展中国家——陷入食物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