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第三季度分析报告

2024年三季度,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夏粮丰收,早稻生产基本稳定,能繁母猪存栏量基本稳定,玉米进口量下降,小麦、大麦、高粱进口量上升。粮食价格跌速放缓,趋于稳定,猪肉价格保持上行,生鲜乳供给过剩,价格持续下行。涉农产业发展动能出现结构性变化,出口拉动增强,产业规模化率提高。农民工就业状况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延续向好态势。预计2024年秋粮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四季度粮食与牛羊肉进口增长,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基本稳定,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多元化食物需求引领涉农产业发展动能调整。乡村消费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

01、第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状况

1、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状况

夏粮丰收。2024年,夏粮播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单产比上年增长2.5%,总产量为14977.9万吨(2995.6亿斤),增长2.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1%,单产增长2.6%,总产量为13821.6万吨(2764.3亿斤),增长2.7%。夏粮单产增幅较大的原因有四:一是气象条件总体有利,灾害偏轻发生;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生产条件持续改善;三是国家重点实施的小麦单产提升工程初见成效;四是河南、陕西上年受“烂场雨”影响较大,今年实现恢复性增长,对单产增长的贡献较大,剔除此影响后,2024年夏粮单产比2022年增长约1.2%。

早稻生产稳定。2024年,早稻播种面积增长0.5%,单产下降1.0%,总产量为2817.4万吨(563.5亿斤),下降0.6%。早稻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6月份以来湖南、江西等大部产区降雨偏多且持续时间较长,早稻遭遇“雨洗禾花”,且长期阴雨寡照天气不利于早稻产量形成,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导致部分低洼田块成灾或绝收,对早稻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能繁母猪存栏连续三个月增长,处于产能正常波动区间。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2024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41万头,环比上涨0.1%,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同比下降5.4%,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且连续2个月超过4000万头,与今年2月存栏水平相近。参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2024年7月能繁母猪存栏量(4141万头),相当于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3.6%,产能正常波动,处于绿色区域。

生猪销售持续回暖,猪肉市场供应充足。从头部猪企的生猪销售情况看,2024年1-8月,牧原股份生猪销售数量为4478.6万头,同比增长7.6%,已超过2020年和2021年的全年销量。温氏股份、新希望的生猪销售数量分别为1905.1万头和1122.8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8.6%和减少4.0%。国内市场上的猪肉供应量总体较为充足。

生猪屠宰需求低迷。2024年7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2428.0万头,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连续6个月同比下降。2024年1-7月,全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合计18463万头,同比下降1.9%。除2月外,7月单月屠宰量为2022年12月以来最少。屠宰需求低迷主要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和牛肉等替代肉类价格较低导致居民家庭鲜猪肉消费减少。

2、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

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下降且贸易逆差收窄。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7月,农产品进出口总额1840.2亿美元,同比下降6.3%。其中,出口567.3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进口1272.9亿美元,同比下降9.6%;贸易逆差705.5亿美元,同比下降17.2%。

粮食进口增长出口下降。2024年1-7月,粮食进口量为9807万吨,同比增长4.5%,出口量为116万吨,下降5.8%;进口额为422.6亿美元,同比下降15.7%,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3.2%;出口额为7.8亿美元,下降12.1%,贸易逆差收窄15.8%。

小麦、大麦和高粱进口大幅增加,分别同比增长15.6%、67.1%和95.4%,延续年初高位进口态势,主要原因是国际价格较低,同时,中国终止了对澳大利亚大麦的“反倾销、反补贴”政策,促进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大麦进口。玉米和大豆进口量下降,同比下降11.5%和1.5%,主要因为国内生猪存栏和饲料需求均处于低位状态,进口需求低迷,也有大麦和高粱的进口替代原因。玉米和大豆进口来源发生较大变化。2024年1-7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同比增长153.6%和12.0%,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和大豆分别同比下降67.8%和25.4%。稻谷及大米进口量大幅度减少,同比下降56.9%,主要是国际大米价格高位运行叠加部分国家出口限制措施所致,进口大米到岸税后价已连续13个月超过国内。

肉类进口下降,进口结构呈现出“猪羊禽减、牛增”的分化格局。2024年1-7月,中国肉类(含杂碎)进口383万吨,同比下降14.5%,已经连续12个月同比下降。其中,猪肉及猪杂碎、羊肉和禽肉的进口量分别同比下降25.6%、13.2%和49.3%,其中猪肉连续10个月同比减少,但连续2个月环比增长。猪肉、羊肉和禽肉进口低迷主要源自国内产能过剩和季节性需求低迷。牛肉及牛杂碎进口量同比增长8.7%,主要是前5个月进口规模较大,在国内市场供给过剩和国内价格下行压力下,6月以来牛肉进口连续2月下降。

在其他重要农产品中,水产品进口下降出口增长,蔬菜出口增长,水果出口大幅增长,食用植物油进口下降。2024年1-7月,水产品进口267万吨,下降7.0%,出口224万吨,增长9.4%。蔬菜及食用菌出口654万吨,增长20.4%。干鲜瓜果及坚果进口493万吨,增长1.7%,出口245万吨,增长54.6%。食用植物油进口413万吨,同比下降21.0%。

3、农产品市场价格运行状况

三季度国内粮食价格整体延续二季度下跌趋势,但跌速放缓、价格趋稳。9月全国粮食价格指数均值为112.13点,较6月下降0.2%。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三季度为养殖传统淡季,需求疲软,加之下游饲料和深加工企业需求不足,产区贸易商库存同比偏高,市场阶段性供大于求格局明显。8月下旬受产区天气影响,玉米价格小幅反弹。9月新季玉米上市使价格再次走弱。三季度全国玉米均价2.32元/公斤,同比下跌17.95%。小麦市场价格缓慢下行。7月雨水导致小麦流通受阻,部分粮商积极售粮以减少损失,同时玉米价格下跌和饲用需求减弱导致麦价下跌。8月湿热天气影响储存,部分粮商加速出货,价格下跌,但下旬惜售导致价格反弹。9月秋粮上市,市场供应增加,但需求有限,小麦价格保持弱势。三季度全国小麦均价2.46元/公斤,环比下降4.17%,同比下降15.39%。稻米市场价格总体稳定。7月稻谷余粮减少,米厂收购困难,价格上涨。但随着学校放假,需求减弱,米价趋稳;8月下旬南方中稻陆续收获,东北新季稻谷临近收获,供应增加,稻米价格走低。三季度全国稻米均价3.99元/公斤,同比上涨2.35%。大豆市场价格先涨后跌。7月主产区因余货减少、贸易商惜售和补货需求,价格上涨。8月随着供应增加和需求减弱,豆价开始走低。9月新豆上市,价格明显回落。三季度全国大豆均价4.97元/公斤,环比上涨1.25%,同比下降12.83%。

三季度国内畜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9月全国畜产品价格指数均值为124.69点,较6月提高6.8%。7、8月份猪肉价格持续上行,牛羊价格转跌为涨,鸡肉价格总体稳定,综合致使畜牧业价格上行。猪肉价格总体上涨,呈现先涨后跌再震荡走势。三季度猪肉需求仍然不足,但前两个季度生猪产能调控作用显现,屠宰企业收购困难,猪肉供应收紧支撑价格处于偏高水平。7、8月生猪出栏节奏平稳,尽管炎热天气下需求跟进有限,但企业出栏灵活,市场挺价情绪较强。9月学校全面开课,食堂需求扩大,加之中秋、国庆双节备货,猪肉需求保持稳定。9月全国猪肉均价27.13元/公斤,较6月上涨18.4%,同比增长21.1%。鸡肉价格先增后降,总体小幅上涨。7月巴西暂停对我国出口鸡肉产品,经销商低价补货积极性提升,推动鸡肉产品价格走高。8、9月终端市场需求疲软,产品端各环节消化节奏滞缓,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回落。9月全国鸡肉均价17.22元/公斤,较6月上涨1.2%,同比下降5.6%。

三季度主产省生鲜乳价格继续下跌。9月初主产省生鲜乳价格3.14元/公斤,较6月末下降4.6%,同比下降16.5%,创2023年以来新低。乳制品市场行情整体仍处于下行阶段。由于供应惯性增长,生鲜乳价格仍低位运行,国内生鲜乳价格连续31个月同比下降。居民液态奶消费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但消费总体水平不高。同时,受国内供给过剩、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上半年乳制品进口量同比下降。

三季度国内蔬菜价格整体呈现快速上涨趋势。9月全国蔬菜价格指数均值为153.89点,较6月上涨43.7%。极端天气导致蔬菜减产,供应短缺成为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7、8月我国频繁遭遇持续性高温和强降雨天气,影响了蔬菜的生长、采收及运输,导致市场供应不足,供需失衡进一步推动蔬菜价格上升。同时蔬菜的采收难度和储存保鲜费用上升,成本增加推高价格。

4、涉农产业发展状况

涉农工业增速总体平稳,产业发展出现出口需求拉动、规模化率提高的动能转变。供给方面,涉农非食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相比之下,涉农食品工业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7月机制纸及纸板、蚕丝及交织机制物增长率分别为11.8%、7.8%,饮料、精制食用植物油、鲜冷藏肉、布产量增长率在2%~4.5%的低位水平,乳制品、啤酒、饲料、中成药、纱产量同比下降率在1%~7.6%区间。需求方面,出口需求对产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除木材加工业外,所有涉农工业的出口交货值都维持了不同程度的增长,7月份出口交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4%,58%的增量来自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造纸业。国内需求方面,5月以来制造业PMI指数在低于50%区间内持续下降,原材料库存指数始终在48%以下,意味着涉农工业对农产品原料的采购需求持续低迷;尽管8月居民食品价格环比增长3.4%,但1-8月份同比下跌1.7%,显示出涉农产业中间和最终需求不足的基本面并未改变。

1-8月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酒饮茶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1.4%、5.8%和5.6%,涉农食品工业总体较上半年增速放缓、产能利用率存在下滑趋势;规模以上纺织业、医药制造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5.2%、2.1%,造纸业保持高速增长,木材业增长受房地产业下行影响处于低迷状态。随着涉农产业增长由产量扩大型转为成本节约型,涉农产业规模化率持续提高,规模以上企业盈利状况向好,特别是涉农食品工业、纺织业、造纸业利润总额快速增长。

涉农服务业市场规模继续增长,产业发展呈现出范围扩大、场景线上化、成本竞争加剧的特征。涉农流通业方面,2024年上半年,全国冷链物流总额为3.22万亿元,同比增长3.9%;冷链物流总收入为2779亿元,同比增长3.4%,但收入占物流总额的比重略微下降。截至6月30日,冷库项目资金投入207.28亿元,同比增长11.39%,全国冷库总量同比增长7.7%。在整体利好下,上半年新能源冷藏车同比增长292.7%,食物冷链物流成本有望继续下降。顺丰快递、京东快递、德邦物流等食物冷链物流龙头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冷链物流呈现网络化、规模化、集约化、数智化趋势。但也要注意到,受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电商物流市场动力略有趋缓,8月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为环比回落0.6点,以西部地区回落幅度最大。

涉农零售业方面,食物消费延续线上化趋势。1~8月,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零售额增长12.8%,大量超市经营困难的局面没有改善,大型连锁超市的线上配送模式更具有优势。1~8月吃类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9.1%;2024年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7%,水果、奶类、水产品、肉禽蛋、蔬菜等生鲜产品的交易额占比较第一季度提高至36.4%。

餐饮业方面,伴随着端午、暑假消费拉动,餐饮行业销售额稳中有升,季节性回升现象显著。1~8月,餐饮收入34998亿元,增长6.6%,其中,限额以上餐饮收入9687亿元,同比增长4.1%。2024年上半年,重点监测的在线餐饮平台销售额增长 21.7%,其中到店用餐占比提高至29.4%,餐饮食材消费规模为1.05万亿元。随着餐饮消费回归理性,餐饮行业净利润均明显下降。已经披露2024年半年报的11家餐饮企业中,3家出现亏损,8家净利相比上年同期均有明显下降,各家企业财报中均提到了成本上涨、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是造成当前餐饮业“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5、农民工就业、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

三季度暑期旅游出行活动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吸纳农民工就业增加。国铁集团数据显示,7、8月份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8.87亿人次,同比增长6.7%,创暑运旅客发送量新高。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约109.17亿人次,日均1.76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8% 。在出行活动等因素促进下,8月份餐饮收入增长3.3%,比上月增加0.3个百分点。受相关产业增长带动,农民工就业较好。8月份,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延续向好态势。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33元,实际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61元,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72元,实际增长6.6%,增速高于城镇居民2.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5,比上年同期缩小0.05。三季度以来,受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等负面因素影响,蔬菜减产、损耗较为严重,但也由于市场供给减少菜价保持快速上涨,基本对菜农收入影响不大。暑期“出游热”带动下,市场需求旺盛,乡村旅游活跃激发了农家乐和民宿等农村第三产业的生机,农村居民第三产业经营活动充满活力。

乡村消费市场在整体消费市场中重要性更加凸显。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5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比上年同期提升0.2个百分点。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乡村市场销售增长快于城镇。8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9%,增速高于城镇2.1个百分点。1-8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1627元,增长4.4%,增速高于城镇1.2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消费潜力继续释放。2024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601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780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197元,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7.4%,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为1.82 ,比上年同期下降0.02。

02、四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趋势预测

1、预计秋粮产量基本持平,生猪出栏量增加

预计2024年秋粮产量稳中略增。截至9月中旬,西南地区秋粮已开始大面积收获。除南方双季晚稻之外,其他大部地区秋粮进入成熟关键期,在9月底前后迎来大面积收获。从气象条件看,2024年总体气象年景比往年要差,干旱和洪涝灾害在黄淮、华北以及东北等秋粮主产区频发,超强台风登陆对海南和广东南部影响较大,对局部地区秋粮产量形成有负面影响。综合秋粮面积比上年稳中有增的利好信息,预计2024年秋粮增产潜力较小,持平或较小幅度增产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第四季度生猪出栏有所增长。根据生猪10个月的生长周期推算,2024年第四季度的生猪出栏主要取决于2024年1月至2024年3月的能繁母猪存栏水平。根据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生猪信息,2024年1至3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4067万头、4042万头和3992万头,同比分别下降6.9%、6.9%和7.3%。但是在价格持续回升的拉动下,前期二次育肥户集中出栏,同时头部猪企销售持续增长,牧原股份连续2个月同环比均增长,且8月销量为今年以来单月销量最高。综合推断,2024年第四季度的生猪出栏量可能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生猪市场供给充足。

2、预计粮食和牛羊肉进口增加

预计第四季度粮食进口增长,猪肉进口保持疲软,牛羊肉进口动力增强。全球粮食供应整体宽松,国际粮价下行趋势明显。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国际稻米价格高位下行发展,大米进口量仍保持低位,回暖概率提高。国际小麦价格持续下探,进口稳中有增。国际玉米和大豆价格继续下跌,叠加国内生猪产能回升,玉米和大豆进口可能由弱转强。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国内猪肉市场供给充足,但猪肉进口动力不足。随着国内价格上涨、节日和冬季消费旺季来临,现阶段牛羊肉进口下降的趋势会在四季度有所缓解。

3、预计粮食价格基本稳定,生鲜乳价格低位运行

预计四季度玉米价格先涨后跌。供应方面,主产区新季玉米减产的可能性较大,且新粮上市初期存在水分高、毒素不稳定等问题。需求方面,下游饲料企业对优质玉米存在刚性需求。因此,玉米价格在四季度初期或将有所上涨。12月随着粮源水分降低和农户增加出售,市场供应增加可能会使价格回落。

预计四季度小麦价格震荡缓涨。10月正值秋收秋播,农户出货意愿低,流通减少,可能带来价格反弹。预计11、12月面粉厂相应下调开工率,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预计四季度稻米价格先跌后涨。10月晚稻集中上市增加供应,价格可能下降,但种植成本上升限制价格跌幅。11月后,随着水分下降和各方适量收购,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反弹。12月下旬,节日备货将带动需求,推动价格上涨。

预计四季度大豆价格先跌后稳。由于新豆集中上市和进口大豆成本较低,10月豆价或季节性下跌。随着供应压力趋缓,预计11月中旬后价格将逐步企稳。到12月,南方种植面积减少和冬季需求上升可能助推豆价止跌企稳。

预计四季度猪肉价格小幅回落。供应方面,适重猪和前期压栏大猪集中出栏,加上宰后猪肉重量较高,四季度猪肉供应量预计较三季度有所增加。需求方面,随着天气转冷和节日因素影响,猪肉消费将有所增长,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总体而言,四季度供需双增,但供应增幅可能大于需求增长,价格或有小幅回落。

预计四季度生鲜乳价格波动下行并维持低位。虽然国内生鲜乳产量增幅有所放缓,但居民乳制品需求没有显著提升,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乳制品加工企业因库存积压和需求疲软,收购意愿依然不强。国庆、元旦等节日备货可能暂时拉动市场需求,价格下行趋势可能有所放缓,但大幅回升可能性很低。总体来看,四季度生鲜乳价格仍将处于低位。

4、涉农产业增长动能延续结构性调整

预计四季度海外需求扩大拉动涉农产业发展。部分预制菜和餐饮企业开始面向6000万华人华侨,以发达国家的市场标准,同步开发中式预制菜巨大的需求潜力,提升产品的供给质量。实际上,2023年预制菜出口额已达到1732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

多元化食物需求构成涉农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受收入增速减缓影响,居民更加关注身体健康和自我幸福感。房屋、汽车、首饰等耐用品购买支出下降反而会促进基本生活需求得到释放。涉农产业最终消费需求中的食物消费、服装、医药等均属于基本生活需求。种类多样性和高性价比的食物需求形成“市集经济”,养生需求形成“中药经济”,获得便捷和处理简单的食物需求形成“单身经济”,基于美学和文化的食物需求形成“网红经济”。

县域涉农产业内生发展动能增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政策支持下的县域市场活力开始显现,越来越多的连锁超市、餐饮企业将门店下沉到县域。而且,涉农产业内循环在县域尺度得到强化,表现为食材供应链中产地直采比例有所提高,有效缓解净利润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

5、农民工就业与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向好

农民工就业形势将持续改善。固定投资将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发挥重要作用。2024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29385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5.7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4.4%,将为就业市场的稳定提供有力支撑。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8个百分点,利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为就业市场注入新活力。但也需意识到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农民工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应当强化就业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联动,为农民工就业形势持续改善提供重要保障。

农村居民收入将继续提升。工资性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随着农民工就业形势持续改善,将为农村居民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庆“黄金周”将至,农产品需求量将显著增加,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也将迎来发展高峰,农村居民通过销售手工艺品、经营农家乐、民宿等多种模式获利,进一步提升其整体收入水平。

促消费政策效果显现,农村居民消费有望进入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同步阶段。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将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1500亿元左右将被直接安排给地方,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激励下,全国各地开始部署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重点集中在汽车、家电、厨卫等领域。目前,农村居民的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已经趋于饱和,家用汽车、微波炉、空调、排油烟机、计算机的拥有量离城镇居民有一定距离,具有较大追赶空间。这一轮以旧换新促销费政策的实施将从存量优化和增量扩张两个方面同步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同时,“国庆”黄金周将至,在各类促销活动的刺激下,农村居民的餐饮和旅游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在农村居民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从非主导性需求转变为主导性需求的背景下,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消费潜力也将被进一步挖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