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1,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载体
“农业是近两亿人就业的产业,农村是近五亿农民常住的家园,只有把农业农村搞好了,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他们才有充足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必须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农业的普遍困境以农产品卖难滞销为外在表现,畅通流通环节促进其高质量发展成为关键。
《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日前印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流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设施升级、融合发展、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也要看到,当前农村流通发展仍面临流通设施不足、缺乏规模效益、缺少龙头企业、城乡商品要素流动不畅、假冒伪劣商品多、要素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
农村流通如何高质量发展?“大潮起珠江,敢为天下先”,目光聚焦广东,2018年发端于徐闻“菠萝的海”的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经过5年的探索,成为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载体。
一、“12221”,乡村振兴的广东经验
“12221”,一串数字高度浓缩了广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建设“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实现品牌打造、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为什么说“12221”体系是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载体?在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看来,“12221”体系精准发力,增产又增收,极大地实现了“给本地人幸福,给外地人惊喜”。
“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是流通大脑,是洞察供需、畅通渠道、提升效率的指南针。《意见》在“加强农村流通数字赋能”部分指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农产品流通的难点之一在于生产者不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消费者不知道哪里生产的产品好,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无法精准对接,这种割裂导致很难形成有效、高效的供需闭环,也因此拉高了流通成本、降低了流通效率。
广东农业农村部门敏锐地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一直都在,缺的正是一条连接二者的数据通道。
以徐闻菠萝为例,2018年,成本0.5元/斤的菠萝0.25元/斤无人问津,菠萝烂在田间地头;从2019年起,特别在2020—2022年,徐闻菠萝的销售价格一路走高,最高时价格超过3元,创下了“销售奇迹”。徐闻菠萝的年产值从2018年的9.8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25亿元,辐射带动农户近5万户,劳动力14.6万人。徐闻菠萝走出广东,走向全国、全世界,背后离不开大数据赋能。
2019年,徐闻开始探索数字化建设,成立徐闻菠萝大数据中心,并建立起以种植面积、产量、产地价格等多个数据指标为主的大数据系统。徐闻菠萝大数据中心里,一块实时更新的大数据屏幕,为政府统筹研判菠萝行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0年,大数据平台开发针对农户使用的小屏幕端,通过“大屏”+“小屏”结合构建成一个新的可移动大数据平台。同时,平台的数据指标新增了流通端数据、销区市场价格、走货速度等,给予政府和果农更大的趋势分析空间。
2021年,大数据平台中的小屏端增加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和应用,让产销双方的数据信息进一步实现互联共通。
大数据平台的发力,让徐闻菠萝热度飙升,越来越多采购商走进“菠萝的海”求购,优质的徐闻菠萝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走上更多人的餐桌。徐闻大菠萝、鲜切小菠萝、菠萝罐头、菠萝酸奶、菠萝烤鱼......市场上流通的形式多样的菠萝产品既促进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个“2”是流通双翼,是开拓市场、连接资源、促进销售的方法论。《意见》“推动城乡流通深度融合”部分强调,推动流通主体、流通渠道、流通要素、流通信息深度融合,特别指出“加强产地销地对接”“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精准对接”。
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养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大市场“2”场活动,不难发现,3个“2”的核心动作是串联起产区和销区。在南方周末发起的一项调研中,随机调研73位采购商,53%认为“12221”中政府组织产区销区的“2”场活动最为有用;对相关政府人员的调研中,认为“12221”的作用是连接产区和销区、促进农产品销售的高达90%以上。
让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价值,就要拓展销售半径、传播圈层,让市场半径远远大于生产半径。工作抓重点,问题找关键,为此,“12221”市场工作专班给出了“三个找到”作为建议:找到该品类十个最大的采购商,找到全国几大都市圈十个大型水果采购商,找到十个有影响力的电商。牵住了“牛鼻子”,广东农业农村部门快速行动,用工业的思维做农业,重构农业价值链。
政府指定宾馆、亲自接待,卖货找局长、随时电话沟通,广东田间地头里创新的销售方式,给了外来采购商甚至本地生产者一个惊喜。除了组织各种规模的展销会,“12221”体系指引下的农业新业态也极大促进了产品流通。
订单农业,让更多消费者走进原产地。“我在阳西有棵荔枝树”“我在德庆有棵贡柑树”等活动,将传统的农产品“产-供-销”的模式转化为新型的“以销定产”模式,由种植生产环节直通终端销售,重构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模式。
直播电商,让流通更加便捷。2022年3月,百名网红千名主播聚集在徐闻菠萝田间地头,依托“短视频+直播”电商营销方式,通过师傅带徒弟、网红教果农直播带货,一手抓锄头一手拿手机,培养了一批既懂产品又能带货的双栖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数据成为新农资、让直播成为新农活”,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让农村流通不再是大难题。
预制菜,让农产品流通更有价值。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持续5年,已经具备逐步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的条件与能力。“预制菜”是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有效手段。以罗非鱼为例,因其产量大、不金贵的特点,塘头价只能卖3-5元/斤左右。但摇身一变成为网红烤鱼,就身价倍增,实现了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双飞跃。预制菜产业发展可加快重构现代乡村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最后“1”是流通的水到渠成,是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开出的花、结出的果。通过“1”个大数据的传导,再通过三个“2”的落地,再到最后“1”组目标的达成,在这个过程中,市场需求侧的信息以“赚钱效应”反馈到生产供给侧,形成有效共振,优质高价→生产者投入更多成本生产→产品质量提高→消费者满意→提供更多好产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规律的作用贯穿始终。
5年过去,“12221”正从徐闻走向全省,硕果累累:惠来鲍鱼曾经藏在深闺无人知,今天成为“北有大连鲍,南有惠来鲍”;广东荔枝连续三年实现产量、销量和价格稳中有升,今年又是开门红;化橘红全产业链总产值大幅提升至49亿元,带动化橘红产业人员35万人;德庆贡柑实现了出口突破,已瞄准欧盟、北美市场,产业逐步向中高端迈进……
“12221”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现了广东速度到广东质量,广东产品到广东品牌的转变。
二、“12221”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三点鲜活经验
1.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高度配合是农村流通的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对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关系的重要论述。《意见》指出,坚持双轮驱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一方面,政府要在市场主体不好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害问题上发力。“12221”是一场政府部门职能深度延伸、工作深度拓展的改革行动。广东农业农村部门意识到,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2021年印发《广东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大埔县、徐闻县、高州市、罗定市入选国家级试点县,南雄市、乐昌市、雷州市、德庆县入选省级试点县。具体来看,以高州田间小站为例,能实现自动控温,满足多种农产品冷藏需求,大部分果蔬都可通用,其中通过预冷保鲜的荔枝不仅货架期延长3—6天,售价也相应提高20%—30%。
帮采购商找最好的货源,在采购销售中当最好的服务员,在来年的种植品种和规模上,给种植户和经销商当最好的领路员,三个角色合为一体,同时积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搭平台、树标准、推榜样”,亲自上阵的广东农业部门,给所有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惊喜。
另一方面,市场的问题需要广大市场主体的协调配合。在一些地方,农产品滞销,政府亲自下场直播带货,看似很热闹,但并不长久,也无法根治卖难问题;还有一些政府缺位,人手不够、意识不够,放任农产品流通难题困扰种植户。“12221”体系正是搅动了一池春水,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让产区经纪人和销区采购商自主对接,供需诉求更能合拍,也便于建立更加持久、稳固的合作关系。
铁丁老师指出,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两只手的作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流通之路才能更加顺畅。
2. 数字化是降低流通成本的核心。
农业数字化包括三个环节的内容,一是建立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二是广泛应用数字化营销;三是推进生产流程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而“12221”的核心正是数字化。
城乡流通的深度融合,需要快递设施建设、流通企业下乡,更需要县域智慧流通综合平台,才能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而“智慧”的体现,就是国家“数商兴农”政策的落地。
“12221”体系把建立大数据平台放在首位,既体现了对产业的整体把控、布局,也是在为降低流通成本、增加信息透明度提供支撑。这正是当下打通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堵点的关键。
3. 预制菜是提高流通效率的新抓手。
从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政策,广东预制菜的发展功不可没。预制菜不是新事物,但随着乡村振兴进入深水区,预制菜被赋予了新使命,是市场对农业提出的新课题,是农业变革与消费变革的载体。
数据显示,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指出,农产品离大市场太远,没有机会变成商品变现;制作技艺很难随道地食材走向更远的地方,预制菜恰好解决了这些问题,赋能农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同时以多样化的预制菜加工形式与消费者产生更直接、高效的对话。
广东“12221”市场体系建设理念,从需求和供给两端构建预制菜市场培育模式。在需求端,通过营销推广、品牌打造等举措,提高预制菜知晓率与接受度,激发消费潜力;在供给端,依托政策扶持、产业集聚等方式强链补链,提高消费意愿。3个“2”推动下的产销对接助力实现产销两旺。
三、结语
乡村既是巨大的消费市场,又是巨大的要素市场,农村流通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重在提质增效、打造品牌,是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鲜活载体,也是广东乡村振兴经验从广东果品走向全国农业多个产业的有效探索。
参考资料:
[1]南方周末:广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观察:三问“12221”
[2]徐闻县政府网:热度飙升!大数据平台发力,引领徐闻菠萝数字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