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地政府加力种业振兴,青岛、广州设立种业基金

导语

今年是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正是“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的关键时刻,就在近期,各地政府动作频频,加力破除种业“芯片”的卡脖子难题。

1、青岛市 设立全国首个种业领域 财政股权投资资金

5月22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青岛财通集团联合创新设立了全国首个种业领域财政股权投资资金"种子金",今年首期规模3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已投向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青岛市金妈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种子金"是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发起的一项支持服务种业企业的政策创新,在全国开创了财政资金以"拨改投"赋能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扶优企业的第一步是资源储备梳理,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建立了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领域,包含83家企业的青岛市优质种业企业储备库。以此作为"种子金"投资的重点项目库,从中遴选出8家领军型企业、11家优势型企业、26家特色型企业。

在投资途径上,"种子金"可通过直投的形式认购增资、发起设立或以股权受让等投资方式投向种业项目,也可通过参股设立种业赋能基金的形式间接投资种业项目。并规定用于参股设立种业赋能基金的资金一般不高于“种子金"总额的60%。"种子金"对种业赋能基金的参股比例不超过50%。在投资方向上,"种子金"将重点投向社会资本投入意愿不足的初创期的种业企业,以避免对原有社会资本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

在退出渠道上,"种子金"运营公司依法通过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回购以及清算解散等方式实现退出,投资净收益的50%作为"种子金"本金滚存使用,形成资金池,循环投资更多种业企业。

2、广州市 成立全国首支地方性种业基金

5月17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财政局积极探索设立广州市种业发展基金,成立全国首支地方性种业基金,这也是广州设立的首支农业产业政府引导基金,该基金创新了财政支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财政补助、奖励等扶持模式,通过多主体、多元化投入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创新完善广州种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供具有广州特色的具体实践和生动案例。

广州市财政局介绍,种业发展基金目前已设立5支子基金,通过财政出资1亿元吸引了3.4亿元社会资本投资,撬动形成总规模4.4亿元子基金用于支持种业产业,杠杆比例达到1:4.4,累计已投资项目11个、投资金额3.2亿元,充分挖掘和支持本地企业和优质种业项目,放大支持作用明显。

根据种业发展基金有关约定,所投项目资金回收后,分红等收入上缴财政,其余资金可滚动投资,变过去财政“一次性补贴”为循环扶持种业领域企业发展。随着各子基金从发起投资逐步转入投后管理阶段,陆续完成项目建设的退出资金,将实现循环利用,支持更多种业企业发展

3、北京 北京银保监局发文支持 “种业之都”建设

5月,北京银保监局办公室正式发布“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特别提出,北京市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应大力支持农业中关村、“种业之都”建设。

为此,通知中还具体“点名”了银行保险机构下一步需要“关注”的北京当前农业创新示范园、基地以及项目计划。

即“聚焦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农业中关村建设,加大对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建设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农业科技领域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绿色智能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等。积极服务北京种业振兴行动,支持北京市31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10个北京优势特色物种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联合攻关项目,支持建设平谷畜禽种业创新示范区及国家级畜禽种业创新基地、通州农作物种业创新示范区、延庆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区、密云蜜蜂育种基地、大兴国际植物新品种引进综合测试基地,以及昌平国家玉米种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

对于这些基地与项目,通知提出,应优化创新种业金融产品服务供给,缓解种业企业抵押难、融资难等问题。

4、广东省 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

6月2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扎实推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并指出将重点支持一批县镇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争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粤强种芯”工程。加强特色优势品种研发。扎实开展农业种质资源鉴评、保护与利用。高水平建设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广州、深圳种业创新高地。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稳定支持机制。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任务。

《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省、市、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推动广州市从化区、汕尾市海丰县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支持深圳市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支持河源市灯塔盆地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5、山东省 创建国家现代种业振兴先行区

5月8日,《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发布。《实施意见》共39条,其中在提升农业科技和设施装备支撑能力方面提出,创建国家现代种业振兴先行区。

山东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鉴定、评价、利用,扩建山东省农作物、抗旱耐盐碱植物、水产等种质资源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开展主要粮油、蔬菜、畜禽、水产、耐盐碱植物等新品种培育,促进重要农产品品种迭代升级。开展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山东将创建国家现代种业振兴先行区,聚集种业创新资源,支持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建设。推进农作物种业基地建设,提高种子繁育标准化水平,提升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水产种业企业扶优行动。

同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建设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及小麦、玉米、马铃薯、智能农机装备等省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盐碱地生物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实施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加快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条创新。优化调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推动引领性农业技术快速转化应用。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艾格农业(ID:Cnagri_)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