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算是适度规模,种多少亩才是适度规模?
这两年做农业的朋友都明白了,现在再做农业,不能一味追求大面积、大规模了,小而精致的规模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出路。但农业的规模问题却是一直困扰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虽然有观点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规模化”,但似乎都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
面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家都能理解,关键是怎样才算是适度规模?对一个小农户来说,到底多少亩才是适度规模?要知道目前我国有2.6亿农户,6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其中2.3亿是承包户,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农户,他们经营着全国60%左右的耕地。
早在2014年,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其中就提到了关于适度的规模经营要如何把握。《意见》提出对“两个相当于”的要重点扶持,“即土地经营规模的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土地面积10-15倍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从承包地面积和经营收入两个方面进行了界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除此以外,军师认为,对于小农户而言,其适度规模还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与农户家庭劳力及管理能力相匹配
农业跟工业不一样,很多时候需要农场主亲力亲为,尤其是现在农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一定要以家庭劳动力为主。在农忙时可以聘请短工,固定的长工建议有1-2个就好。因为农业生产管理几乎没有标准可以执行,无论是包工还是点工,都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消极怠工是普遍现象。当你请了几个长工,意味着你在给他们打工,因为你每年得支付每人几万块钱,而他做的事能不能值那些工资还真不好说。当然如果你有很好的经营管理能力,那可以做大规模的农业,但目前并没有很成熟的普遍适用的农业生产用工管理模式。
与经济实力相匹配
规模越大,投资越多。做农业的风险本来就比较大,所以一定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实力,切不可想一口吃个大粑粑,做农业得慢慢来,急不得。不少农民在做小规模农业时赚了些钱,觉得不过瘾,甚至借钱来扩大规模,结果不但赚不了钱,还倒亏进去不少,弄得鸡飞蛋打,甚至一蹶不起。
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相匹配
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那些平原地区的土地平整,便于机械化耕种,规模可以加大。那些山区丘陵地形复杂,不适于机械化耕种,只能大量使用人工,规模只能减小。
与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匹配
军师发现很多搞种植的朋友对于当地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并不是很关心,这几年也收到不少基地老板联系,了解到他们找的种植基地要么是一些县城山区,要么是偏远地租便宜的地方。结果到了产品出来的时候,到处找不到销路,当地有没有好的资源能帮忙。最终错过了最佳收成期。
如果当地有比较完善的生产性服务和农业社会化体系,能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并且在非生产性服务中,也能提供的专门性服务,包括教育、科研推广体系、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小农户的规模就可以相应地扩大。
与种植的作物种类相匹配
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军师建议,对于种植蔬菜的小农户而言,设施栽培的以5~10亩为宜,露地栽培的以10~30亩为宜,当然种植不同的蔬菜种类也会有较大的差别。蔬菜种植大户的面积可以增加到设施栽培30亩,露地栽培100亩左右。特别不建议弄个上千亩的蔬菜基地,尽管可以拿到政府项目资金,但大部分这类蔬菜基地是亏损的,基本不可能会长期坚持下去的。
总而言之,农业的出路并不是在于规模化!盲目追求规模无异于赌博,迟早都是输的。只有坚持适度规模,才能在农业生产经营中赚钱。小农户在进行规模种植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市场条件及自然条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去开展生产经营。宁可留有余地,不可贪多求大。毕竟农业的很多风险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出现大规模风险,就可以让你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