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乡村振兴整村运营的痛点与对策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三农”问题从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实现“三农”的全面发展,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一直是全党全民关注的话题。

图片

多年来,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点难点在“三农”、潜力后劲在“三农”、基础支撑在“三农”,“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图片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该成为“望得见山,瞧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擦亮“乡”字招牌,靶向破解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营企业亦义不容辞。天尚乡村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架构师和实践者,坚决拥护党的决策,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际扎根乡村振兴,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实践中砥砺奋进,致力于打造超一流乡村振兴服务龙头企业。

图片

一、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2021年“十四五规划”谋篇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近年来,数字中国建设的美好蓝图逐渐擘画,农业、城乡建设数字化转型是新农村、新农业、新农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农业作为重要发力点,狂飙而来,但仍有不足。

1、青年缺位: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

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青年则是走活乡村振兴“新棋局”中的“关键棋”。目前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在于青年。受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城乡、乡际间社会结构失衡,乡村振兴基础弱化。乡镇、街道主要劳动力族群偏向中老年,城市“虹吸效应”趋势优质青年人才普遍聚集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村青年逃离农村,奔赴城市,选择外出求学、务工、安居,乡村青年人力资本流失,乡村日益“空心化”“老龄化”,外来建设者多为青年,大多存在“他者”思维,水土不亲。

作为农村建设多元化主体中,青年干部的身份定位,年轻干部进入陌生村庄履职,往往面临对接难、融入难等问题,有些青年干部,将“村官”作为身份,在工作中容易带着“官本位”的思想,党务、村务、事务、商务等“四务”不精,不谋实事,不够虚心,不肯请教;有些青年干部在初期希冀以自身所学改变乡村,理想与实际上仍有差异;还有些青年干部,初心不正,将基层工作试做自己职务履新的垫脚石,基层青年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将直截了当地影响地区、城乡、乡乡的发展。

2、数字化不深: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难点:

随着信息技术向“三农”领域逐渐渗透,根据农业农村部《2022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发布来看,农业数字化水平有所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有所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抬头,但对比日本、韩国等,在农业大数据应用、数字化销售、数字化传播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驱动农业精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还存在短板,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规避农业生产风险上能力较弱,广电行业在乡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方面渗入不深,懂得传播手段、传播介质、传播途径,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传播热点的运维人才缺乏,懂得“5G+4K+AI”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多。

3、产业不兴: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堵点: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振兴,乡村具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对乡村文化认识不够深入,对经济建设过于急功近利,基层政府和治理人员往往低估传统乡村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忽略传统民俗、建筑、手工艺等乡村文化的开发与建设,注重商业产业,忽视文化产业。

部分地区,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重要性,但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欠缺经验,盲目照搬他处案例与经验,造成产业同质化和低端化,没有特色的低端文化产业对游客缺乏吸引力。

二、关于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几点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要做到乡村振兴整村运行必需要找准痛点、破解难点、疏导堵点。乡村振兴,人是关键,要解决乡村振兴整村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天尚乡村提出“公司+农村+合作社+政府+农民”多方协作实现共同富裕,天尚关注到,乡村振兴整村运行需关切到老中青、农商政各界、各阶段多元主体,各下药方,逐个击破,对症治疗。

建议一

青年“乡村主理人” 赋能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青年需先行。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要发挥“蓄水池”作用,其一是让青年争做“新农人”,争做“乡村主理人”,在乡村规划与发展、产业谋篇布局中、对接政府与市场、财务运作和品牌运营上能够有效管理和运营,赋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建设田园综合体集群,当好乡村经济发展的职业经理人。天尚乡村坚持乡村振兴要营造符合青年的就业机会,搭建平台引入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其二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字农业如火如荼,从农产品网络销售,到订单农业、以销定产,精品网红农货开发、区域品牌新农业、农食新消费品牌、预制菜,电子商务都离不开手机这个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手机应用成为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生活的“新农具”。下一步,应在生产应用、产品 销购、生活便利、网络安全和农业服务平台应用推广上对中老族群农民进行应用技能培训,进一步推动农业全产业链上下游手机端衔接,促进农产品产销精准匹配,增广农民农技、农产品加工知识,便利农民求医问药、法务网购等生活基础,加强农民网络自我保护、农业法规意识。

其三是让直播成为“新农事”,网络直播,流量就是“新农资”。促进电商平台企业和农村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发展兴趣电商、信任电商、社交电商等内容电商,以农村直播电商、乡村短视频、乡村网红达人分享,政府官员引流当主播等电商模式为先导,推动田间到餐桌的“超短链”,大大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加速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进程。同时政府要加大名优特产的生产规模、物流畅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让农民能够“学得会”、“接得住”、“乐得干”数字农业电商,从而带动更多乡村、农民“触电”致富,畅通电商助农的“最后一公里”。

建议二

数字化转型 打造乡村融合体系。数字乡村建设与数字政府本是一体两翼,休戚相关。随着科技发展,多种现代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根,乡村振兴也离不开数字化,乡村振兴数字化成果传播可以依托5G、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乡村农业前沿地区建设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多线路建设;可以通过数字传播、智能广电、政务新媒体进行全方位传播,在数字化转型中,打造乡村融合体系;可以通过云平台、智能终端,储存信息智库,通过网络传输,将数据和内容存入智慧终端,发展成熟的产品与服务,运用媒体、短视频、自媒体、直播等融媒体建设互通乡村振兴,助力乡村融合。

建议三

做足做好特色农产品品牌文章。乡村运营,必须要充分挖掘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既要保持质的优势,也要解决量的问题,更要做深精的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主产区统筹布局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些表述,对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链,发挥区域公用品牌的优势,具有非常鲜明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一是在生态建设方面打造品牌。推动各地坚持节约资源、绿色建设原则,树立绿色低碳理念,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使用,推动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在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上形成特色模式、特色品牌。

二是在文化建设方面打造品牌。推动各地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在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上形成特色模式、特色品牌。

三是在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方面打造品牌。推动各地顺应乡村发展规律,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科学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实施、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上形成特色模式、特色品牌。

在现代农业格局中,一二三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农业生产不再单纯依靠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产品销售也逐渐告别了“种出瓜菜找小贩”的传统模式。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农产品从种到收、再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之中。特别是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引领下,企业日渐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建议四

强基建全监管 助推产业兴旺。中青年干部和基层政府当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持续做大涉农资“金盘子”,积极加强与区域政府和中央机关的对接联系,全力保障乡村振兴资金需求,狠抓资金监管,着力确保涉农资金效益最大化、产业最优化,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首抓财政涉农资金,牵好“牛鼻子”,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从而加快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紧盯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民事等领域,

其次要严抓“党建”,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振兴产业开新局作为农村产业不兴的突破口和主心骨,将党建引领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使党建资源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优势置换,形成党建严、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再抓“头雁”领航,助整村“群雁”齐飞。乡村振兴中的政府参与,要做好“土特”文章,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金字招牌,精准帮扶散落小微农企,实现集体增收,助力特色产业,强基固本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乡村地区的经济造血能力,作为新乡村建设的经济保证,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还抓基础建设健全监管。助推产业兴旺,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振兴目标。要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延长产业链,完善农村水利、交通运输、仓储、农产品市场及农业气象服务设施等,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要维护农村可持续生态发展,建设生态好,乡风良的乡村环境作为整村建设的长期性工程,对违反治理、生态的项目要下猛药去疴并监管长效;还要在农村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上稳固监督机制,完善强化监督、管护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监管体系,明确部门责任,划定责任边界,设立绩效考核标准,奖惩有序,助推农业产业有序、良性、可持续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