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是人才、资源、战略的有效统一。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各省级文化和旅游、教育、自然资源、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协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总结第一批试点单位经验和成效基础上,推荐有代表性、有工作积极性、有改革创新性、有试点条件的县(区、市)做为第二批试点单位。
在当今社会,乡村振兴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纷纷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中,期望为农村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遗憾的是,在众多乡村振兴项目中,有相当一部分未能真正把握其底层逻辑,导致项目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有时南辕北辙。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概念,它缘起于日本的六次产业化,在我国的提出始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一提法,也即农业生产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工业,工业有了剩余积累可以发展商业的市场经济发展道路,这些经验在沿海地区已经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得到了验证,但广大内陆交通不发达地区却受制于自然条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不可避免的落后了
随着乡村旅游进入下半场,更多的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的旅游精品被开发出来,更多的乡村振兴成果将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里被看见、被体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要遵循规律,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下十个关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中坚力量,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的重要依靠力量。加强乡镇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对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精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项目打造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创造长足、健康的经济效益,因而具备一定特色产业的村镇,或具备优良的资源、管理、环境、人才、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的村镇,更加具备发力基础,能够相对容易地通过产业链整合、产业结构升级,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及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
每一个乡村,都应该是一个野奢度假综合体。乡村振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到乡村经济、产业、文化、组织、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多个利益主体。通过乡村振兴开发乡村度假项目,更需要了解基本的开发模式。
乡村振兴的新蓝图到底如何绘制呢?一定还是产业振兴、农村振兴。以下盘点了10个乡村振兴的运营模式,产业兴旺、企业牵头或深度参与成为乡村振兴破解的核心出路。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
在乡村文旅开发的热潮之下,政府主管部门或是企业投资主体,都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运营在其中极为重要的担当地位:没有运营,就没有乡村文旅开发。然而,在乡村文旅领域,甚至是整个文旅产业,运营资源的稀缺已经几乎是一个制约产业发展的短板要素。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工作的重点。乡村如何振兴,很多人也打起了土地的主意,想用土地做文章,积累建设资金、发展农村经济。想法不错,但在耕地管理日趋严格的情况下,用地必须依法依规。根据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容易出现以下八种违法用地行为: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之举,坚持区级统筹、整体推进,打好“包抓、压担、破题”组合拳,党组织带领人民群众先行先试、敢闯敢为,摸索出村合作社经营法等七条发展路径,实现了全区村级集体经济突破性发展。2021年,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212万元,村均达43.4万元;100万元以上强村5个,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40.5%,30万元以上占比70%。
投资投到点上,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农业农村既有自身的规律,也遵循普遍的市场规律。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另一方面,社会资本也要遵循市场规律。仅靠情怀或者政策驱动,不了解市场风险,就会迟早有被迫“跑路”的风险。超越发展阶段,甚至是迎合某些政绩冲动的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即便一时火热,最终都要遭遇市场的冷遇,换来的却是群众的怨气。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其中提出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文件强调要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将农业打造成现代化大产业。
2月29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6元,比上年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4%。
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磅发布,和美乡村再次成为三农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文字篇幅虽然比往年要短一些,但是内容很实。为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文件共提出21项行动和11项工程涉及到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乡村项目开发条件6大清查方向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要通过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来延伸农业产业链,进而实现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的融合。未来,乡村旅游与三产融合的方式将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和美乡村”,强调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那什么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如何更好地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这一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的国际游客为乡村旅游者,并且乡村旅游正在以年均增幅6%的速度发展。具体说来,乡村旅游即为以乡村文化为产品核心的旅游,其凭借着清新的田园风光、恬静的自然环境满足了都市人远离喧嚣、返璞归真的情感需求。从文化的角度看,乡村旅游是一种依赖于乡村资源并感受和体验乡村文化的旅游活动,其“聚焦点”就在于乡村区别于城市的文化特性和本真属性。
农村是投资沃土,特别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投资大有作为。农村投资一般涉及如何使用土地问题。在国家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遏制“非粮化”的政策背景下,使用土地要小心,要充分了解土地使用政策。如不小心违法用地,将会给投资者带来重大损失。本期梳理农村投资常见十个用地问题。
双碳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方向。绿色金融可运用绿色金融工具促进节能减排,将绿色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结合起来,将对乡村振兴产生强大赋能效应。本文聚焦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作用机理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而该成为“望得见山,瞧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擦亮“乡”字招牌,靶向破解乡村振兴整村运行的痛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营企业亦义不容辞。天尚乡村作为中国乡村振兴的架构师和实践者,坚决拥护党的决策,思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实际扎根乡村振兴,不断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在实践中砥砺奋进,致力于打造超一流乡村振兴服务龙头企业。
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经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或建设的,以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2016年12月31日,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文件正式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概念,并确立了我国将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目标。
对地方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明显成效和创新探索进行宣传。这些市县中,有的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有的着力在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上下功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质量发展;还有的在发挥农民群众主体作用上下功夫,完善鼓励农民参与的政策机制。
乡村现有土地、房屋、产业、自然人文等资源,和所在区位、经济、社会等内外部基本条件,决定了项目地开发的核心导向。
乡村振兴,国家才能兴旺。中国是农业大国,二十大报告将农业强国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将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未来,这不仅对乡村振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也是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上半年,国家乡村振兴局发文,提出了2023年乡村振兴的工作要点,那么,未来乡村工作如何做?品牌又要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力?
推进乡村振兴,须着力规避战略问题战术化、发展目标浪漫化、振兴方式单一化、政策支持盆景化和支持重点错乱化等不良倾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行动指南。
乡村振兴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地理地貌和区域环境,不同的资源禀赋与条件,不同的市场区位与交通区位,不同的地域文化与风土民情,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发展阶段,决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子。任何案例只可参考借鉴,必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完全的照猫画虎、邯郸学步一定是失败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乡村地区村庄规划建设的意义重大,具有紧迫性,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新时代的村庄规划有新的使命,新的理念和新的定位,基于“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技术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约束,从全域管控、村庄建设两个维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文旅融合是关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文旅融合的逻辑起点、价值理念以及价值目标与乡村文化振兴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二者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呈现出高度契合性,在文化认同、文化共生及文化共建三个层面体现出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主动作为主体参与,但调研显示,大部分农民认为乡村振兴主要依靠政府,其中83.9%的农民认为产业兴旺要靠政府,66.2%的农民认为生态宜居要靠政府,62.6%的农民认为乡风文明要靠政府,83.5%的农民认为治理有效要靠政府。
文中为大家梳理关于乡村振兴15条禁止性规定,以便为广大地方政府、项目规避政策雷区,务实推动项目落地提供科学指导。
农村现代化与城市现代化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因为农村与城市的功能定位不一样。农村承担的功能主要是农产品、生态产品的供应,同时也是城乡居民生活休闲的空间;而城市主要是一种高密度的产业集聚,主要是工业、服务业,以及要素集聚。
据国家旅游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10万亿级支柱产业。毋容置疑,这是大众乐于消费的朝阳行业,预示着文旅产业的投资窗口已然打开。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单一的乡村旅游形式难以满足游客需求,是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造成阻碍的关键性因素。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中,促进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相融合,对于实现乡村旅游转型以及经济发展具有意义,并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不竭推动力。因此,有必要从多个维度对当前融合现状进行审视,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融合发展路径。
发展乡村产业,最重要的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乡村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的乡村产业。防止盲目跟风,避免形成“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基于此,总结了乡村开发的两大大类型、七大模式。
乡村振兴正从过去传统的建设时代进入到运营时代。通过持续不断的迭代升级,目前乡村已经完成了将资源逐步开发,并沉淀为乡村资产的过程,已具备了很好的硬件条件。但美中仍有不足:一是同质化开发,千村一面;二是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产业缺少人才,有输血无造血;三是没有把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而要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借助于乡村运营。
村庄是乡村振兴的微观主体,乡村的全面振兴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村庄的振兴。乡村的振兴,要靠建设,更要靠经营。建设和经营是支撑乡村振兴的两个轮子,密不可分。我们要像抓村庄建设一样抓村庄经营,做到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深刻领悟“经营村庄”的奥秘所在。
随着人们对休闲方式创新的不断追求,旅游业已经由当初的走马观光为主步入体验休闲的“慢旅游”时代,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城市居民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休闲娱乐需求,同时也带动了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改变了农村面貌。
缺少资金,如何干农业?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的确是一个大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模式——“4+1+N”模式,其中,4是四级国企联动,1是农民和农民合作组织这个主体,N是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具体运作如下。
乡村是一个尚未完全开发的宝藏地,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资源。如今,乡村振兴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很多地方都还将重点放在基础建设层面,不少乡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乡村发展打下了基础,让乡村有了“颜值”。可是后续的经营呢?没有经营就没有收益,无法充分发挥乡村价值,产出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需要在乡村发展前期,就想清楚如何来经营乡村。
乡村振兴只有解决好“政策、土地、产业和运营”四大方面,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振兴。土地是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载体。本文详细介绍了土地基础的2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