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现状、作用及对策

摘要: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支撑。滨州市为更有力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人才保障基础,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作用,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现状,并围绕实际,从培训形式、培训模式、宣传力度、支持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对策,意在强化培训管理、提升培训质量、保障培训效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强大内生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是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滨州市切实认识到农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外流是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主要因素,深刻了解到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是必须直面且引起充分重视的重要问题。故此,选择加快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解决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以有力推动乡村振兴。下面,本文围绕培训作用、培训现状、培训对策进行相关阐述。

1、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作用

相较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突出“职业化”,体现着农民拥有高素质文化水平和先进的技术知识、劳动生产技能,更加强调“新”字,包括新的生产经营方式、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

1.1   有效解决种地问题

受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中老年人成为了农村的主要务农人,这限制了种植水平的提升[1]。同时,新生代农村青年对土地“陌生”的情况,也导致了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局面,对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十分不利。而通过切实落实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可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使其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从而有效解决“谁来种地”这一问题。

1.2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从手工劳动、单一农户种养转向农机耕作、多元主体种养,而这对农民的专业素质、种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活动,可帮助农民掌握更多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向科技化、机械化方向进行转变,有助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实现[2]。

1.3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想要实现快速发展,“人”是关键因素。即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为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通过对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4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作为民生大事,始终备受关注,若想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需要积极提高农民的素质。以技术技能培训为依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可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双提升”。

2、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现状

一直以来,滨州市都十分重视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的建设,并落实了相关行动。2020年,滨州市积极整合国家、省、市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依托农广校系统、全市农业教育资源积极打造了农民教育培训平台,进一步增强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中,依托培训平台,开展线上培训187期、直播教学73次,线上培训课程183门。同时,滨州市还进一步强化了教育队伍体系建设,成立了涵盖种植、畜牧、渔业、农机、林业等领域40名副高以上专家组成的农民培训专家讲师团,并建立市级教学培训基地5个,组建农民田间学校39个、实训基地27个。截至2021年底,滨州市农业教育系统已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7059人,有效地提升了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生产技能和创收能力。

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策

3.1   以需求为导向,细化培训形式

农民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知识层次较低,因此,为保证培训更有针对性,相关部门应当以需求为导向,科学确定培训形式[3]。具体来说,要制定符合自身特色、问题全面真实的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认真梳理、系统分析、全面总结,以实现对培训形式的科学选择,包括“理论+技能”培训形式、“针对性+系统性”培训形式等。针对不同村、不同人,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开展分阶段、分等级、分区域、分时间的科学性培训,可充分保证培训效果,培育更多新型职业农民。如,针对于农村电商产业人员或有志于发展农村电商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可选择“专业技能+经营管理+思政教育”的培训形式,以在提升其专业技能水平、经营管理技巧的同时,提高其政治思想觉悟,使其能凭借所学,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产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3.2   以自愿为原则,创新培训模式

部分农民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方面不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故此,为激发更多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自愿地参与培训,相关部门要以“统筹协调、以人为本、重点突出、因地制宜”为原则,积极创新培训模式。

3.2.1 媒体传播型培训模式

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网络平台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政府部门可利用微信公众号、QQ群、官方网站等,以录像片、幻灯片、图画片等简单易了解的方式,向农民推广新技术、新知识,并开展线上培训。这种培训方式可以让农民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方便农民,更能激发其学习热情。

3.2.2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新形势下,要主动牵头,统筹其他部门,将培训安排在田间地头,以凭借“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产业”的优势,达到让农民一听就懂、一教就会、一学就掌握技术的目的。如,针对于玉米种植,可安排教授和专家在田间地头讲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并面向参与培训活动的农民全面指导防灾害、追肥水、治病虫、抗倒伏等各项田管措施,进一步提高秋粮作物科学管理技术水平,促进秋粮丰收。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的过程中,针对技术要点,应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只有让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充满“乡土味”,才能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喜爱。

3.2.3 典型示范型培训模式

典型示范可以让农民看到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的直接效益,更好激发农民学习的自觉性。如,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示范场,树立区域农业科技发展的典型,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自愿地学习技术,发展自身能力。同时,还可以依托“讲述+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向农民展现“十佳高素质农民”“十佳乡村振兴示范带头人”“十佳美丽乡村示范村”,积极发挥“十佳”的示范引领作用。

3.3   以感召为宗旨,加强宣传力度

针对于部分地区农民不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的行为,要以宣传为抓手,通过在区域内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帮助农民认识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重要性的方式,形成对农民的有效感召,以吸引更多农民参加培训。如,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可以在线下利用科技下乡宣传、展板展示、条幅标语、宣传册等多种方式进行“亲民”宣传,不断促使农民参与培训。

3.4   以保障为根本,加大支持力度

首先,要加大资金支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其不仅需要足够的人员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找准侧重点,下大力气重拳出击发展农民培训事业。其次,要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吸引力,即政府部门要从规范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完善农业信贷和贴息政策、完善农业保险政策等方面,落实保障政策,确保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对“农民”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队伍,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滨州市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使其能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贤超,朱德胜. 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现状调查研究[J].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4):62-65,72. 

[2] 刘电威.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现状、作用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23(7):117-118. 

[3] 王健,王丽.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以宁夏平罗县为例[J]. 南方农机,2023,54(18):129-132.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