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调味品越来越不像是条“好赛道”了?

调味品行业或将迎来的新的人、货、场变化。

如题,一条赛道的好坏,不外乎忆其过去如何、观其当下如何、断其未来又如何。

过去到现在,调味品行业的增速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比如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调味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仅为2595亿元,而到了2022年,已经攀升至5133亿元,整体规模近乎翻倍

图片

同时,基于“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调味品需求”的刚需性,因此,在过去很多年里,调味品一直都是消费行业市场层面和资本层面的“好赛道”,在整个产业链上有不少赚的盆满钵满的供应商、渠道商和分销商。

但最近两年,调味品应该是迎来了全新的拐点,导致整个赛道上的相关企业和经销商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何时能突破万亿规模?

单就调味品行业而言,未来空间的大小更多的是关乎中小企业或一些创新品牌的生存空间。所谓“海域越广阔,能够容纳的大小鱼数量就越多,并且小鱼不容易被大鱼吃掉”。

同样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28亿元。

暂且不论这一规模能否达到,但从这家机构的判断来看,此前国内调味品市场规模翻倍用了接近8年的时间,而再次翻倍,耗时有望缩短至5年。

难!

笼统地看,在上一次翻倍的那几年,也就是脱贫攻坚战的那几年。期间,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实现了从散装调味品消费转向包装调味品消费的转变;而餐饮市场也在日趋严格的食安管理环境下,选择有质量保障的品牌企业出产的大包装产品……

图片

同时,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大部分年份都以15%以上的营收增速屡创新高,其营收规模从2014年的98.17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256.1亿元。

除此之外,人口红利的逐渐削弱,对包括调味品行业在内的消费市场带来新的挑战。比如,在当下优渥的生活环境下,国民人均调味品消费量,尤其是正餐调味品消费量近乎“触顶”,因此从人均消费量上来看,未来几年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随着人口红利消失,自然就会出现“每个人还是消费这么多调味品,但消费人数逐渐变少,整个市场规模的增长条件也就变少了。”

与此同时,在大健康浪潮之下,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得以强化,对调味品的健康需求也将更加明显,这对主打咸鲜味的主流调味品品类势必提出更加严格的需求。

长远来看,调味品市场突破万亿大关还是非常有可能性的,只是时间问题。

但看国内调味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以酱油为例,过去我们打一瓶酱油可能只要几毛钱或者一两块钱,但现在,基本瓶装酱油的价格都在10元上下甚至更高。

图片

产量上看,国内酱油市场呈现出有增有减的态势,因此可以断定,未来酱油产业依旧将维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从这一维度上来说,近两年酱油市场的整体规模扩充,最主要来源还是得益于价值的提升。

而酱油作为调味品行业渗透率最广的品类,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规律。

因此,对于调味品整个赛道而言,未来的增长空间,大多数将来自单品价值的提升,从而带动整体规模的提升。通俗点说,未来,是品牌化、品质化、高端化、功能化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成为整个赛道规模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当下的市场矛盾是阶段性还是持续性?

现在调味品市场行情如何?企业和渠道商最有发言权。

市场层面看,虽然不同阵营之间的矛盾不至于影响到整个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也激化了企业与渠道商之间的矛盾。

只不过,从模式上说,相对渠道商而言,企业有更多的选择权,如电商、平台或者其他渠道商等等;但从产品上说,渠道商也对应的在品类、品牌和产品层面,拥有更多选择权。

从大环境来说,消费升级、消费降级和消费分级并存的当下,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慎重消费,也导致整个销售链路开始遇阻。

不过,从消费层面看,当前市场层面体现出的消极一面应该整体还是阶段性的。毕竟,谨慎消费蔓延到调味品领域还不至于影响到对调味品消费行为发生变化。

而从资本市场来看,今年资本市场对调味品赛道的拥簇程度已经有较为明显的降温。除了部分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了资本动作之外,鲜有社会资本对调味品企业“加油助威”。

在已经上市的企业中,截止7月18日收盘,在东方财富的30只调味品概念股中,仅有9家调味品概念上市企业在近一年来呈现出上涨趋势,其中还有3家的涨幅不足5%;而只有8家调味品概念上市企业的股票在今年以来呈现出上涨趋势,且仅有3家涨幅在10%以上。

基础调味品领域的行业龙头海天味业的股价近一年跌了38.97%,今年以来跌了32.4%;复合调味品领域的颐海国际股价近一年跌了33.05%,今年以来跌了40.14%;天味食品近一年跌了23.88%,今年以来跌了24.59%;涪陵榨菜近一年跌幅也超过了25%……

显然,在资本市场遇冷的局面,已经可以说从单个企业蔓延到了整个行业。

但从目前已预告的2023年半年度财报的调味品上市企业看,9家企业的业绩快报中,仅有2家企业呈现出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其余企业均实现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不过,针对上述已披露的业绩快报的企业来看,其含金量并不高。因为扣非净利润过亿的仅有5家,仅过半。而在大多数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呈现出成倍增长态势的企业中,要么是因为上年同期表现羸弱、要么就是因为企业整体规模不大,导致基数太低……

因此,当资本不再展现出热情,市场表现的突出优势日渐削弱……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或许正在孕育一场新的人、货、场变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