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和印尼子公司已落地,海天味业欲“借道”港股加速进军国际市场?
“新帅”剑指全球市场
面对越来越“卷”的国内调味品市场,“酱油茅”海天味业也不得不将目光放得更远,欲借助港股加快国际化进程。
上周,海天味业接连发布多个重磅公告,主要就是筹划发现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换而言之,海天味业欲趁着“A+H”双重上市的热潮,成为调味品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
此前有传海天味业已聘请毕马威为上市审计机构。而近期则有媒体引援据知情人士消息称,海天味业聘请中金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负责其香港第二上市事宜,传融资至少15亿美元(折合约117亿港元)。若有关金额属实,则将是自今年以来规模第二大的IPO,仅次于美的集团,传公司计划最早于明年1月份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重回增长的“韧性”
最近两年,整个调味品市场的情况差强人意,而在越发激烈的竞争态势面前,龙头企业的增长韧性也得到进一步凸显。
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实现营收收入203.99亿元,同比增长9.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5亿元,同比增长11.23%。
而对比其他企业,海天味业的这份成绩单已经算的上“亮眼”。
其中,酱油作为海天味业的核心业务部分,依旧表现强劲,在今年的前三个季度中,酱油的营业收入达到了103.3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40%;蚝油本期营业收入为34.27亿元,同比增长了9.01%;调味酱也为公司带来了20.34亿元的营业收入;包括食醋、料酒、复合调味料等正内的其他产品类别,共同贡献了31.66亿元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9.88%,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再次之前,海天味业的前任“掌舵人”庞康曾公开表示:“用5年的时间来重回正常增长曲线。”
如今看来,海天味业算是“保守”了。
早在2023年财报中,海天味业为2024年制定了“营收275.1 亿元、净利润62.3 亿元”的计划经营目标。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已经完成了营收和净利润计划目标的74.15%和77.29%,而调味品作为一个淡旺季相对明显的行业,第四季度才是各家的“重头戏”,因此,海天味业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而海天味业之所以能够迅速重回增长,与企业强大的市场掌控力有关。
从品类上来说,海天味业除了酱油,在蚝油、料酒等品类依旧是国内龙头,即便是调味酱、食醋等,也位居行业前茅。
此外,从渠道上来说,海天味业也是处于领跑态势。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业拥有6722家,远远领先同行。不止如此,以前三季度为例,海天味业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达到9.42亿元,同比增长34.53%。夸张点说,海天味业仅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就超过了绝大多数调味品上市企业(不含原料类)的全年营收规模。
“新帅”剑指全球市场
今年九月,海天味业迎来了上市之后的第一次换帅,原副董事长、执行总裁程雪接任海天味业董事长,任期三年。
而此次进军港股市场,也是程雪上任以来的第一大动作。正如海天味业在公告中所言,发现H股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今年8月,海天味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曾表示:“近年来,公司在稳固国内市场的同时,持续拓展海外市场,目前公司产品在海外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销售”。
作为调味品行业霸主,海天味业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其进军国际市场的野心早有苗头。
据海天味业半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下级子公司海天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新增设立全资子公司海天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美元;除此之外,海天味业还通过下级子公司在越南和印尼设立子公司,加速当地市场开拓。
众所周知,东南亚系华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中国调味品市场海外消费的重要区域,因此,加速这些地区的市场开拓,也成为国内企业和品牌的主要方式。
不过,中国调味品行业在国际上比较明显的短板,就是依靠华人市场,如今在国际市场表现比较好的中国调味品品牌皆是如此。
因此,海天味业除了依靠资本市场撬动国际市场和打开国际知名度之外,产品如何实现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落地”也将成为海天味业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海天味业凭借在国内市场的寡头效益,对于国际市场的开拓无疑是如虎添翼。而随着国际市场的成效显现,也势必给海天味业带来新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