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2024》之调味品企业的“五要五不要”(上)

很明显,现在企业的焦虑感既强烈,也挥之不去

过去似乎不是这个样子。虽然也有焦虑,但大多都是阶段性的,但从长远来看,主流还是乐观的

之所以有信心,还是在于经济增长、消费升级。

虽然竞争也日趋激烈,但只要需求仍然强劲,也有足够的市场容量来消化快速增长的产能。

但是现在的状况却是:人口减少、经济放缓、消费疲软、价格下降、产能过剩,诸多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无论如何都很难让人开心起来!

2023年,现实给了诸多企业一记闷棍,满眼金星,这是怎么了?说好的经济复苏呢?说好的报复性增长呢?虽然宏观数字能看到复苏和增长,但是大家的体感却仍是凉凉的寒意!

图片

2024年,又会是怎样一种光景?经济会复苏吗?市场会转好吗?企业的增长会进入正轨吗?

不好说!

预测是最难的!无论什么专家都很难预测准确!就算预测准了,也是蒙上的!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个事件,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按照数学排列组合的规律,多个因素变化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个天文数字,以人类现在的智力水平来看,根本就无法预测!

既然无法预测,那就干脆不要预测!

既然无法判断未来可能会有哪些变化,那就关注未来有哪些可能是不会变化的!

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说:“我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未来十年,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但我很少被问到——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我认为第二个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你需要将你的战略建立在不变的事物上。”

贝索斯认为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呢?

是零售业中最为本质的三件事情:

第一,无限选择。

第二,最低价格。

第三,快速配送。

贝索斯将战略和资源聚焦在这三件事情上,成功登上浪潮之巅!

图片

《黑天鹅》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另外也写出了《反脆弱》一书,不太好读,对于现今深陷于短视频的人来说,这本书也算得上是“天书”了!

《反脆弱》一书的副标题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书中强调“人们无需纠结于短期的预测或理性准则,为长远利益考虑加强反脆弱性才是不二法门”,“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强韧的事物不太在意环境,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

因此,我们不准备预测2024年,而要关注什么才是2024年不变的逻辑。

我们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无法预测变化,但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具有韧性,能够做到这点,我们就具有了反脆弱的能力!

一、不要东试西试,要选准后发力

可以肯定,2024年要实现增长,不少企业一定会采用最容易、最快见效的方式

无它,因为这符合人性!

但是会达到有效增长的目的吗?很难!

要在一年的时间里实现增长,什么方法最直接呢?

那就是不断引入新业务,如产品、用户、渠道等,我们称之为“外延式增长”。这种方式很简单,增加一类新产品,立刻就会获得增长。

新用户、新渠道也是如此。

如此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不做呢?傻子才不做!但也许只有傻子才能真正收获成功!

正如《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傻里傻气的,学来学去就是那么一套“降龙十八掌”,最终却成就了一代宗师!

做最容易、最快见效的事情,是人性中最想要的,但往往却不是“需要”的!

做“想要”的事情很容易,但却很难成功;做“需要”的事情很难,但却有很大的可能成功!

不要东试西试,就是让调味品企业不要见异思迁,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结果碗里的也没吃好,锅里的也吃不着!

做投机的事情,是人的天性,可以短时间拿到结果,为什么不做呢?这是中国过去四十多年来屡屡发生的事情!

但问题是,短时间内拿到成果,这个成果存在的时间也很短,来得快去得也快!轰轰烈烈的来,也轰轰烈烈的走,刮一阵风,带走的是梦想,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前几年火锅调料很火,海底捞、好人家、名扬、草原红太阳、桥头等品牌表现优异,蓬勃发展,其他品牌也迅速跟进,可是两三年过去,还能在市场上留下来鏖战的品牌,又有几个呢?

图片

2021年上半年,油醋汁突然线上爆红,大量品牌纷纷跟进,现在油醋汁的风头已过,能够在市场上扎根的品牌还有几个?

钵钵鸡调料在2021年也风生水起,但两年多下来,留下的却是一地鸡毛。

沙拉汁、白灼汁也在这两年获得关注,借年轻人的轻食之风刮起一股清流,但估计没多久这股热情也会自然冷落

受2022年国庆节期间“添加剂双标”事件的影响,零添加在2023年达到鼎盛,调味品行业一时之间无品类没有零添加,零添加已经渗透进调味品的所有品类!

图片

但是,在调味品行业中零添加如火如荼之时,我却要说零添加已处于尾声,这是什么原因呢?

四个原因:

1、零添加主要集中于基础调料,在复合调料中的渗透率并不高。

据马上赢零售监测数据显示,零添加在酱油/食醋/料酒/蚝油/调味酱等品类中的占比分别为:66.29%/12.52%/9.25%/6.63%/3.88%,而在其他品类中的占比都仅有百分之零点几。

2、零添加渗透率最高的酱油市场中竞争格局已定,形成双寡头局面。

马上赢数据显示,海天和千禾两强的零添加酱油市占率之和为90%,对其他品牌来说,有谁还能与之争锋?在一二线市场,千禾零添加酱油凭先发之势引领品类之先,占据用户心智,赢得领先地位;而在三四五线市场,海天零添加酱油则凭借百万级终端之势渗透市场,如当初强推蚝油一样强推零添加酱油,基本上已断绝其他品牌在零添加酱油生存的机会!

3、零添加市场鱼龙混杂,国家整顿势在必行。

2020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不得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

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面对混乱的零添加市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不可能坐视不理,整顿规范零添加市场是必然的!

4、在人人皆说零添加的时候,零添加还管用吗?

有效的战略定位是要在市场中开创一个独特的市场地位,现在几乎每家企业都在说自己是零添加,这还怎么形成差异化竞争呢?零添加的力量已大打折扣!

正因于此,我对于现在才开始发力推广零添加的企业很不理解,这股风都快刮过去了,你再来凑热闹又有什么意义呢?

东试西试,东奔西跑,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到处追风的永远追不到风口。

风口不是追来的,而是布局等来的。

盲目追风的都无法到达风眼。

风势越大意味着可能越快消失。

千禾的成功,绝不是追风的成功,而是提前谋划“等风来”的成功。

“等风来”不是躺平式的傻傻干等,而是洞察趋势后的提前布局和聚焦沉淀。

图片

千禾味业在添加剂业务受限和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瞄准中高端健康调味品实施差异化竞争,进入到“零添加味精”的健康酱油市场,很多同行对此“看不到、看不懂、看不起”,给了千禾足足15年的时间来从容发展,直到成为今天耀眼的明星!

调味品是很好的赛道,“长坡厚雪”的特性给企业带来了长期发展的空间。

东试西试这种投机式的方式并不适合调味品企业,选准赛道后持续发力才符合调味品企业的“长期主义”发展之道。

二、不要盲目跨界,要同心圆发展

做最容易的事有很多表现方式,在第一条的“东试西试”中,企业往往很容易就跨出了“界”。

图片

跨界,是很多企业都很羡慕的事情,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很多机会在诱惑着围城里苦干的企业们!

当然,我们不否定,确实有一些企业通过跨界取得了成功,比如:

娃哈哈从儿童营养液的保健品行业跨界到饮料行业,成为了中国的饮料大王;

香飘飘从棒棒冰的冷饮行业跨界到饮料行业,成为了杯装冲调奶茶的领导者;

洽洽从饮料行业跨界到炒货坚果行业,成为了中国的炒货大王;

康师傅从方便面行业跨界到饮料行业,成为了中国饮料行业的领先者;

……

尽管这些成功跨界的企业带给我们的总是激励和榜样,但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些成功榜样的存在更有可能是一种“幸存者偏差”?因为跨界而失败的企业可能更多?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死都死了,又会有几人知道呢?

跨界,当然有机会获得成功,但是从逻辑上分析,跨界成功要具备的条件要比不跨界要难度更高!

企业总是想通过跨界经营实现突破性增长,他们眼中更多闪耀着对机会追求的光芒,但是却往往低估了这些机会对自己核心能力和竞争态势的挑战。

如果你没有能力去抓住这些机会,那么这些机会对你来说就不是机会!

可惜这个道理对于机会主义者是不管用的!

所以,我们才看到众多的跨界者都是那么地脆弱,经不起竞争的冲击和市场的变化,在经历短暂的风光之后,大多还是归于沉寂!

对于这些跨界者而言,其实在经营上非常缺乏底层逻辑,真正具有持久性和竞争力的经营,必定是能够为企业创造复利效应的,简单讲就是可以长期为企业沉淀下核心价值

正因为企业具有核心价值,才能够经历岁月的洗礼和磨难,就算竞争再激烈,环境再变化,企业也能够守住自己的核心,在变化中保持与时俱进。

过度跨界到多品类、多领域,这将使企业面临极大挑战,只有同心圆发展才更为合适大多数企业,才能够使企业变得更强!

现在我们看到有一些调味品企业,在跨界到饮料、保健品、粮油食品或者休闲食品,美其名曰是在给企业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实这恰恰是其在主业中缺乏竞争力和创新的表现!

图片

说白了,就是你找不到增长点了呗,打不过其它竞争对手了呗,所以才想着跑路,去混其它的行业。但是,其它行业就真的好混吗?

保健品好混吗?饮料好混吗?休闲食品好混吗?粮油食品好混吗?在中国,没有一个行业是省油的灯,哪一个行业不是竞争的你死我活,就像调味品企业觉得日子难过,但是在其它企业眼中可是香饽饽呢!

外面的世界确实很精彩,但也很无奈!与其羡慕别人,不如看好自己手中的一亩三分地!

过去几年,那些跨界其它行业的调味品企业怎样了呢?

加加食用油11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2.5%,近三年则为-9.4%,2022年的销售额仅有4.4亿;厨邦食用油6年的营收复合增长率为10.89%,但是近三年却为-8.2%,2022年的销售额也只有4.99亿!

调味品企业进入食用油行业根本没有胜算,食用油行业市场集中度高,益海嘉里、福临门、鲁花、西王、良友、长寿花这六大品牌共占据70.2%的市场份额,竞争格局已定,后来者没有机会!

图片

而且,食用油行业产业链长,毛利率及净利率很低,你还以为是靠卖产品赚钱,但别人却是靠产业链挣钱,调味品企业根本不具备优势!

反之,那些食用油巨头进入调味品行业又如何呢?同样没有几个发展好的!

调味品的原料属性没有食用油强,存在多种消费场景,粮油企业对消费需求缺乏了解

调味品的种类较多,需要在渠道及终端进行广泛覆盖、展示和维护,粮油企业及其经销商缺乏相应思维!

调味品属于多品种小批量,与食用油相反,无法得到食用油销售团队的重视!

我们想劝劝对跨界有想法的企业,先别急,把调味品行业看得更清楚一些,把细分行业拆解的更细一些,把用户需求洞察的更深入一些,从自己擅长的业务中挖机会要更加有利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