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调味品行业没有“牛市”
无论淡季旺季,企业夯实基本功才是最为重要的
“资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当市场不景气时,就会迅速的反应在资本市场层面。和大多数消费品行业一样,调味品行业也很久没传出资本市场方面的消息了。
笔者通过整理14家主要调味品上市企业(不包含粮油、原材料企业在内)的股价表现发现:在整个资本市场,调味品行业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即便是有近一月内的连续几个交易日强势“硬拉”,也未能将整个调味品概念板块拽出近一年下跌的局势。
调味品没有“牛市”
整体上看,调味品概念板块共有32家成分股,但即便是经过了前几个交易日的“牛市”,整个概念近一个月的涨幅也只有26.81%,2024年以来,涨幅收缩至了4.49%,而将交易周期拉倒近一年,整个概念板块依旧下跌了0.01%。
聚焦到统计的上述14家主要企业来看,如果不是近几个交易日的“爆发”,这14家企业的股价均呈现下跌态势,并且,周期拉的越长,跌得越狠。所以,当面对有人说“调味品不香了”,尤其在业绩层面也喜忧参半的情况下,业内确实没有很好的理由去反驳。
而在这14家企业中,分别在近一月和近一年“领涨”的朱老六相对比较特殊,因为它是在北交所上市的第一家调味品企业。并且,无论从营收、市值规模来看,朱老六还是相对偏弱,总市值在14家企业中垫底。
而海天味业和仲景食品,成为了近一月、今年和近一年指标中另两家“全线飘红”的企业,从某种维度上来说,“强者恒强”在资本市场也是行得通的。不过,通过海天味业的股价也不难看出,其股价上涨也主要得益于前几日的“牛市”支撑,如果不是近一月涨幅达到40%,那么其今年和近一年来的股价依旧是下跌。
聚焦到今年以来,除了朱老六和海天味业,股价上涨的也只有仲景食品、涪陵榨菜和日辰股份三家。其中,虽然仲景食品今年股价上涨了19.87%,但在近一个月内就上涨了37.46%;而涪陵榨菜和日辰股份情况类似,只不过由于此前跌得更狠,所以近期涨幅未能带动今年以来的大幅上涨,也没能扭转其股价近一年来的颓势。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有“牛市”加持,昔日“酱油第一股”的加加食品,成为14家企业中唯一一家在近一个月、今年和近一年来股价都是“稳步下跌”的企业。也难怪,作为四大酱油上市企业中唯一亏损的品牌,不仅背负“摘帽”的压力,其控股股东现在也是自身难保,若这些问题部解决,加加食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或许也很难获得投资者青睐。
而其他调味品企业,即便是有了强势拉升的加持,依旧未能改今年和近一年来股价的下跌走势,这或许才是调味品行业近一年来的“常态”。
为什么?
所有上市公司的投资逻辑不外乎落到主营业务层面,调味品也不例外——业绩、业绩还是业绩。
和股票一样,投资者也好、消费者也罢,对于调味品企业的业绩表现还是有一定的宽容度的:允许业绩有波动,甚至能原谅部分“失误”,但如果业绩一直起不来,耐心自然也就没有了。
14家企业中,只有朱老六、安记食品和佳隆股份的总市值在20亿元以内,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些企业中,这三家企业的营收规模也不意外的“垫底”。
更为关键的是,除了业绩垫底之外,这些企业似乎没能让外界看到更多的“可能”。比如朱老六主营的腐乳和酸菜,在大多数消费者看来,都已经是“夕阳”品类了;而佳隆股份虽然是复调,但经过最近两年的市场调整,佳隆股份除了大刀阔斧的推行“大经销商制”外,似乎没有在产品、渠道和品牌层面有更多建树。
而整体上看,近两年调味品的市场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一方面是从过去的增量市场变为现在的存量市场,各大品牌之间此消彼长。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价格不分伯仲,为什么不买大品牌?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龙头企业一直都是投资者眼里的香饽饽,除了食安危机之外,几乎不会对龙头企业的业绩产生太大的影响,并且,龙头企业的分红金额显然要大于其他同类型企业,都是投资,收益最大化才是王道。
另一方面,调味品企业其实更像是整个消费生态链上的一环,当结果不行的时候,过程往往也就会先被忽略掉。最为直观的是,餐饮市场传出的负面信息要明显高于正面信息,而作为餐饮市场重要的参与者与贡献者,调味品也深陷这种“连带”影响之中。
但是短期来看,由于“牛市”强推,已经掩盖了“双节”旺季对调味品带来的提振作用,因此,下一波行情只能指望“春节”了,由于调味品供需具有前置性,这对于调味品企业而言,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层面都会形成双重压力:不压(货)吧,第四季度将抑制全年财报的业绩表现;压吧,很有可能来年的“开门红”会化为泡影……
所以,倒不如索性放下“包袱”(当然不是放弃旺季和市场),不管淡季旺季,都要不断的夯实自己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