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无禁止皆可为?调味品行业“0添加”乱象何时休?

“双标门”时隔一年多,“0添加”的故事仍在继续。

 2022年10月,海天酱油因添加剂问题及“双标门”问题迅速冲上热搜,连续霸榜多日。随之引发的“酱油信任危机”让中国酱油“0添加”之战来临。

时隔一年多,“0添加”的故事仍在继续。

“0添加”发迹史

对于调味品行业来说,其实“0添加”概念并不陌生。早在2007年,千禾味业就推出了首款0添加概念产品;而海天在2015年也推出了0添加产品。只不过,在互联网不发达时代,0添加的概念没有深入人心,也没有在业内掀起多大波澜。

图片

直到2018年前后,0添加的概念火了一把,这或许还要归功于元气森林。元气森林通过洗脑式的“0糖0脂0卡”的广告宣传迅速蹿红,攻占年轻群体心智。同时将健康食品的理念深植消费者,至此0添加逐渐成为了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第二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便是“双标门”事件。经过不断发展,如今千禾味业零添加酱油板块业绩亮眼,相关产品已占公司调味品营收的50%以上。而“双标门”事件后,千禾味业更是成为市场宠儿,在零售端和消费领域均表现强劲。在某电商平台搜索0添加酱油,千禾酱油销量位列第一,拥有100万+评论。榜上有名的还有李锦记、海天、加加食品.....所有带“0添加”字样的产品最高销量均在20万+,由此可见,0添加概念调味品已经完全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日常需求。

什么是“0添加”?

“0添加”顾名思义就是不含添加剂。但是业内人士都知道,真正意义上的“0添加”在我国工业化的现代工艺的标准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作为一个没有行业标准,也没有国家标准的“标签”,各个酱油生产企业都在自行定义“0添加”。

图片

资料显示,海天味业对“0添加”的定义为“阳光晾晒,真正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味精、脱脂大豆”。其0添加酱油0金标生抽的配料表则是: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

厨邦酱油对“0添加”的定义为:0%添加味精、焦糖色(普通法)、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其0添加纯酿酱油配料表跟海天的是一样的。

千禾味业对“0添加”的定义为“四零”:不添加味精、不添加着色剂、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酵母抽提物。

图片

让人疑惑的是,即便是推崇“0添加”的千禾味业,在“一品鲜”特级生抽、“味极鲜”特级生抽等产品中的配料表也含有谷氨酸钠、核苷酸二钠等添加剂。

为什么要使用添加剂

传统酿造酱油不用防腐剂,但基本都是加盐,靠盐的高渗透压来抑制微生物。但即使是加盐,耐高渗透压的“酱亚麻蝇”依然可以生长,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家里的酱油用久了之后,打开后会生虫的原因。但是有了防腐剂,就不用担心这种情况再出现了。

另外,传统酿造酱油主要是用曲霉来发酵,但发酵的效率低,导致风味不稳定。之后人们发现使用酶制剂可以大大提高酱油的发酵效率,同时可以大大改善酱油的风味。久而久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成为了各大厂家的选择,同时也满足了大家对口味和营养的需求。因此,有专家认为,一味地对添加剂进行“妖魔化”,很明显是不客观的。

图片

回溯中国传统的酱油酿造工艺,需要制酱原料入缸搅拌直至有酱香味,然后封闭发酵4个月,晾晒30天。也就是说,天然酿造的0添加酱油,至少需要180天的时间才可以酿造完成。对于大厂来说,为了规模化、工业化、效益化,必然需要压缩周期,使用添加剂就成为了必然。“0添加”和添加剂在工艺和规模化方面,本身就存在矛盾。

图片

国内的绝大部分酱油添加了谷氨酸钠、肌苷酸、核苷氨酸、三氯蔗糖、苯甲酸钠、焦糖,前三个都是增加鲜味的,三氯蔗糖为增加甜味的代糖,苯甲酸钠是防腐剂,焦糖是着色剂。

这些添加剂国内都可以用,符合国标。但是很多日本酱油生产企业不会使用,用足够的酿造时间和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工艺生产酱油。这也是日本的酱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更高、价格更高的原因。

“0添加”的本质是生意

既然“0添加”在调味品工业化生产工艺中是一个伪命题,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生产企业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贴上“0添加”的标签呢?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化的需求日益增强,健康化需要一个更具体、更深入人心的表现形式。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食品添加剂历来不被接受,单看“0添加”三个字,就足以打消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顾虑。

某市场营销专家认为:“本质上0添加是误导宣传,可以加什么不可以加什么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即可,是产品定位、风味、成本的选择,无所谓好坏。说自己零添加不能加的属于废话,说自己不添加可以加的就是利用消费者的专业度盲点进行误导消费。”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虽然经历了“0添加”双标事件之后,部分消费者对“0添加”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但并不妨碍“0添加”标签成为高价位段调味品的营销噱头。

图片

通过走访市场,可以发现,千禾头道原香零添加酱油180天、280天、380天500ML的单价分别为17.3元、16.73元、27.3元;海天零添加酱油味极鲜750ML单瓶售价18.80元;李锦记零添加醇味鲜特级酱油500ML单价16.5元。

几乎所有的零添加酱油都会比普通酱油贵几块至几十块。究其背后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成本上。千禾味业的高管称,零添加的成本主要在时间成本,零添加酱油生产酿造时间很长,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偏低。据调查,消费者购买调味品时考虑零添加的因素占据7%,排在第五位。

食品安全需用“重典”

调料家战略顾问,上海至汇战略咨询首席顾问张戟表示:“零添加乱象需要国家职能部门通过出台相关的法规,才能在较大的力度上予以解决,如果只是靠行业和企业是很难的,现在零添加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推广方式了,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所以才会很乱,由此影响到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才需要国家职能部门出手治理。”

图片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表示,当下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宣传的内容严谨度不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问题严重。互联网上时常会出现一些片面、科学证据不足甚至是错误的内容。“一些机构或个人为谋取私利,打着‘科普揭秘’的旗号,行伪科普之实。”他建议尽快出台相关法规和标准,禁止在商业宣传及标签标识中使用“零添加”相关表述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目前正在修订,其中规定不允许食品标签进行“零添加”表述,但该标准自2019年开始公开征求意见,至今仍未发布,严重影响行业创新和规范。

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但迄今为止该《办法》尚未施行。

2023年3月开始施行的《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食品相关产品的标签标识方面,《办法》规定了生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标注内容,并要求清晰、真实、准确,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有助于消费者根据生产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出现问题可以方便消费者联系,方便监管者实施有效监管。

图片

2024年3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47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重新明确了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和使用规定;基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工艺必要性的最新评估结果,修订了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和/或使用规定;避免食品用香料滥用,修订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等。

但上述法规和标准均未对“0添加”等用语做出明确规定。

“0添加”将走向何方

图片

在“法无禁止皆可为”的当下,各大调味品品牌的“0添加”产品售卖情况火热。京东一个渠道端就有4.3万件“0添加”酱油商品。其中海天的两款“0添加”酱油评论数高达500万以上

图片

在天猫超市“0添加”酱油也有90个SKU,天猫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0添加已经渗透到全品类。除了料酒、蚝油、食醋贴上了“0添加”标签外,“0添加”酱料和复调在去年下半年受轻食风向影响,增长尤为明显,目前仍然在持续走高。该负责人说:“以前0添加是趋势,现在已经成为了头部。”

张戟认为:“零添加产品越来越多,对消费者的刺激也会逐渐降低,就需要从其它的角度去体现特色和差异化,比如用途引导;或者再引入其它的健康概念,比如减盐。总之,还是要更深入挖掘消费者的痛点,才能找到更好的价值诉求。”

可以判断0添加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会消失,在此我们也呼吁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制定更具有实操性的法规,规范调味品生产企业在包装及营销宣传上的标准,同时呼吁调味品生产企业能以人为本,对消费者健康负责;以产品为本,对自身产品负责,用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的产品,而非营销“噱头”去打动消费者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