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4家主要调味品上市企业前三季度经营报告汇总
三季度收尾,静待调味品行业变革
因龙头企业“失速”,导致包括资本市场和消费端对调味品行业的发展态势显得有些信心不足。而随着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出炉,整个行业并没有那么“悲观”。
主要调味品上市企业2023年前三季度经营表现
综合14家主要以调味品为主营业务(除去三家食盐企业、梅花生物和宝立食品)的企业来看,整体上还是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有超半数的企业均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
基本面向好,复苏进行时
整体上看,复合调味品企业的表现,要明显优于基础调味品品类。
在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企业中,仅有千禾味业一家是靠着“泼天的富贵”导致业绩增长。不过,千禾味业依旧是“最靓的崽”,营收和净利润的增幅分别达到了50.04%和106.61%,增幅均名列前茅。
而紧随其后的莲花健康、安记食品、佳隆股份、天味食品、日辰股份、仲景食品等,都是以复合调味品为主要发展方向。
作者可以斗胆断言:“从今年开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复合调味品的增长表现,都会优于基础调味品品类。”一方面,既是市场的需求,也是时代的需求;另一方面,复合化方向也是基础调味品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径,不仅毛利高,而且用量大。
而在营收下滑的企业中,要么是细分龙头,要么是在同类型企业中,规模较小的企业。
比如“行业巨无霸”海天味业、“酱油老二”中炬高新、“北交所调味品第一股”朱老六、“榨菜茅台”涪陵榨菜、“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
而在营收下滑的企业中,中炬高新和加加食品是唯二的两家净利润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作为昔日酱油业务中的“榜眼”和“探花”,沦落至此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其中,中炬高新主要还是此前的重大诉讼计提预计负债影响,若单看美味鲜的业务,赚钱能力其实并不弱。
而加加食品则不同了,其亏损原因主要是广告投放费用增加以及财务费用增加,直白点说就是“赔钱赚吆喝”。上半年,加加食品花了765.55万的广告费,其中线上广告投放超过一半。虽然这为加加食品的线上渠道带来了872.18%的收入增长,但该渠道的毛利率却是为负,相比第三季度这种现象可能有所缓解但不明显。
在作者统计的企业中,依旧“扶不上墙”的佳隆股份,不仅增收不增利,在净利润层面居然出现了亏损状态,导致其净利润在前三季度同比暴跌1421.43%。其实按照佳隆股份的行业地位和产业优势,做个“小而美”的上市公司或许是其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最佳选择,虽然当下其亏损的不多,但这种局面已经不能单纯的理解为企业战略或者产品有问题了吧?
强者恒强,复调市场份额之战来临
虽然今年几家行业龙头的市场表现并不好,但在基础调味品领域,强者恒强的局面不会改变。
比如海天味业,虽然在营收和净利润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其依旧是整个调味品行业“一家独大”的存在,其营收(前三季度)接近第二名安琪酵母的2倍、是第三名中炬高新的4倍有余,再看净利润,单就前三季度来说,海天味业一家的归属净利润,堪比其他13家企业净利润加起来的总和。
这不仅仅体现在企业规模上,在品类层面,除了海天味业的酱油,还有恒顺醋业的食醋、涪陵榨菜的榨菜也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并且,这种格局还会持续很久。
相比基础调味品,复合调味品市场的竞争态势就要严峻得多了。
在这一领域,不仅有传统复合调味品企业在精耕,一些基础调味品企业也纷纷将触角延伸至此;不仅国内品牌,国际品牌也视该领域为“肥肉”,纷纷加码,多方角力,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而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家庭端,在餐饮端会变得更加明显。
餐饮客户作为调味品企业必争的“大头”,随着餐饮市场的逐步恢复,客户争夺战卷土重来。而反观餐饮端,其可选择的面自然就多了:有规模的自建中央厨房,规模小一点的可以找企业定制,规模在小一点的可能才会轮到一些做标品的企业。
而餐饮渠道的增量,更多的还是来自一些非连锁化的小餐饮业态,如何服务好这一部分客户,企业仍将获得不小的收获,只不过,这部分客户比较散,要想通过他们获得稳定的销路和收益,难度并不小……
因此,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依旧是“开门七件事”中的重中之重,其刚需属性让整个行业相对平稳的穿越了周期。在新一轮周期来临之前,整个行业依旧处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谁的适应性更强,谁就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