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开秤价,港口贸易商先行“出牌”,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行情如何演绎?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玉米大量上市在即,市场将关注的目光也聚焦于新粮的开秤价格,可以说,目前玉米开秤价格的博弈已经进入白炽状态。随着北方港口贸易商挂牌收购新粮,率先打响开秤价格战,新作价格的走向已经从供需驱动转变为产业链间的博弈驱动。那么,新粮收购为何是贸易商先行?新粮上市后,玉米价格行情将如何演绎?本文将做简要分析和推演。

图片

玉米开秤价,港口贸易商先行“出牌”

目前,辽宁西部黑山地区新粮陆续上市,根据基层反馈的信息,农户地头卖粮价格为1.03元/斤,水分30%的玉米粮点给出的参考收购价格为1.06元/斤左右,和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0.03元/斤。

如果按照折干烘干运费来推算,到港成本大约在2690元/吨。据悉,北方港口也有贸易商开始挂牌收购新粮,容重700g/L、水分15%的新粮收购价格为2800元/吨。

为何是贸易商先行出牌?其原因和逻辑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上市节奏有利于贸易商先行出牌。虽然辽西地区和黑龙江地区的早熟品种均在9月中下旬上市,但由于本年度辽西地区的气候条件好于黑龙江,因此,今年辽西地区的玉米上市时间早于黑龙江,运输距离的优势让贸易商有更合理的现实场景先行开秤。

二是产地深加工企业处于劣势。对于产地的深加工企业而言,将面临规模化种植主体惜售和当地烘干塔之间的博弈。而且受农场统一经营、潮粮保质期以及深加工企业低库存经营等因素影响,深加工企业对9月中旬开始上市的早熟直收粒潮粮收购数量有限,更多的还是贸易商接手。当然,如果深加工企业想要防止粮源外流,只能通过提价促来收实现,如此,形成多轮博弈后,将带动玉米价格逐渐上涨。

三是港口贸易商具有先行开秤的优势。首先是北方港口玉米库存降至罕见低位。截止9月5日,北方港口的玉米库存已降至125万吨,如此低的库存水平要追溯至2012年,这给了北港贸易商率先开秤的底气。其次,上市初期,高价收购的数量有限,即使后期降价,也可以通过收购更多更便宜的玉米来摊薄成本。但对于产地深加工企业而言,则面临着“低价收不到”和“高价反外流”的尴尬境地。

图片

新粮上市后,玉米后市行情推演

从北港贸易商的挂牌收购价来看,存在相对虚高的情况。理由如下:如果以280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购,那么发运至华南地区的成本将达到2950-2960元/吨,和当前的陈粮价格基本相当。而从饲用配方调整来看,短期内并不能让大量新季粮源进入投料口,意味着新粮对于陈作存在天然的贴水,贴水过小也会引起用粮企业的抗拒。

对于种植户而言,这种情况就会变得比较尴尬,如果不接受这个价格,反推到产地收购价格,至少要在1.07元/斤,而且在未来还要继续上涨,但这明显和销区市场不接轨,会导致贸易商不敢轻易接盘。相反,如果种植户接受这个价格出售,随着市场供应量的增加,价格必然会出现下行趋势。所以,对于种植户而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从对策上来讲,如果种植户维持惜售,那么新粮的销售进度势必放缓,如果拖到春节之后,随着存放条件的持续恶化,反而对惜售目的形成反噬。当然,如果种植主体通过集体行动来控制供应,随着时间推移,或将倒逼深加工企业以涨价来回应。

图片

总之,当前港口的高开秤已经从预期上将玉米价格锁定,在高预期之下,或将导致产地玉米外流放缓。后市市场博弈的关键是产地深加工企业,开秤价格确定的核心在于基于种植成本和生产刚需的上下游博弈。

如果上市节奏较慢,叠加低库存驱动,或将有利于玉米价格中枢上移。而在高价之下,贸易商只能继续采取随来随走的高周转低库存策略。随着外流压力的增加,玉米价格高价位或不易维持。

特别是进口玉米方面,目前巴西第二茬玉米收割基本结束,9月份进口巴西玉米到货量大约在200万吨以上。而进口巴西玉米的理论完税价格为2200元/吨,进口理论利润仍在700元/吨左右。虽说后期进口玉米受配额限制,大概率会进入储备库,但保税区进口依然存在增量预期。

另外,定向稻谷拍卖启动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前期成交稻谷也将从9月份陆续供应市场,叠加进口玉米,均对玉米价格上行带来限制。

图片

综上所述,新季玉米在上市后,随着上市量的增加,存在出售时间越晚,供应压力越大的可能。因此,新农鸣建议种植户,在新粮上市之初,逢高出手或不失为上上策。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