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有法后,我国在粮食减损上怎么做?

6月1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粮食安全保障法阐明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等重大问题。

粮食安全保障法立足我国国情、粮情,聚焦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加工等环节以及粮食应急、节约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是粮食领域基础性、统领性法律,体现出了系统性、整体性、前瞻性。其中,对粮食节约作出专章规范。

粮食安全保障法对节粮减损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作出了制度性安排,并设定了法律责任。明确政府及其部门节粮减损责任,建立健全引导激励与惩戒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对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节粮减损作出专门规范;对不同主体提出不同要求。从政府到不同环节、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分别提了要求,基本实现全链条、全覆盖。

当前,国内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硬约束,粮食增产空间有限,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那么,我国是如何进行粮食减损的呢?

我国粮食产后减损模式是什么?

多年来我国在产后环节不断摸索实践,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作出了积极重要贡献。其中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收储。通过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效满足农民粮食收获后的清理、烘干、存储等技术服务需求。从2007年起,国家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共为26个省农户建设经济、适用、防虫、防霉的标准化储粮新装具1000万套。2017-2020年,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已在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5500余个专业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促进粮食提档升级的积极作用。

二是仓储。粮食仓储广泛应用的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粮情测控等“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目前,我国氮气等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规模已达5500多万吨。全国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超过2亿吨,原粮低温储藏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有效保证了储粮品质,降低了粮食储藏损耗。

三是物流。通过加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能够有效降低粮食物流环节损耗。通过应用铁水联运接卸技术、粮食铁路运输专用车皮和专用散粮车、接卸平台,有效减少了运输环节粮食遗撒损耗。

四是粮食加工。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成品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避免过度加工导致出品率过低,推进适度加工标准研究工作,为有效减少不必要的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提供支持。例如,在大米加工中,应用柔性碾米设备,可提高粮食出米率5-8个百分点。积极挖掘米糠、麸皮、豆粕等综合利用潜力,提高粮食利用率,开辟节粮新渠道。

五是粮食消费。积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结合每年世界粮食日、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和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组织专题讲座,开展线上线下宣传,传递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理念,创新宣传形式,组织开展送粮油科普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活动,大力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助力开展“光盘行动”。

我国在粮食减损上有哪些经验?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为推动节粮减损制度建设,我国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法律法规、规划等,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上升到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为推动粮食减损形成长效机制,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节粮减损治理法治化逐步深入。粮食减损相关任务已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二是强化标准规范。系统化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更需要标准引导。目前我国制定了涵盖仓储、物流、加工等环节的粮食相关技术标准,例如,修订发布了《大米》《食用油》等标准,《粮油储藏技术规范》明确了仓储环节减损降耗的各项有效举措。下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将继续强化绿色仓储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健全口粮适度加工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全谷物标准体系,加强新型粮机装备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通过标准引导持续降低粮食损失损耗。

三是推进科技支撑。为推动节粮减损,建成粮食储运等4个产后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个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12个局级粮食产后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成了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创新体系的框架。我国已开发应用食品级惰性粉物理防控技术,电离辐射、微波、光诱捕等物理杀虫技术,氮气气调杀虫技术,开展了捕食螨生物杀虫技术、多杀菌素、s-烯虫酯、植物源杀虫剂等储粮害虫绿色生态防控新技术与产品研究。从预警、监测、检测等环节及时发现及防治储粮虫霉,减少粮食损失。

四是推动全链条治理。坚持全产业链、系统化治理粮食损失,加强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全链条的管理。此外,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的全社会节粮减损行动长效机制,农业、发改、粮食、商务、市场等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涉粮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机制。

我国粮食减损面临的问题与未来重点是什么?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深入实施粮食节约行动,全面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不断健全法律标准体系,完善节粮减损激励机制,通过大力推广应用低温绿色储粮等技术,强化监管,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等方式,多措并举推进粮食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全链条节粮减损。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加快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成品适度加工,切实提高成品率、出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强化节粮科技集成一体化示范,深入开展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科普教育。加强粮食科技国际合作交流,分享中国经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