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科技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的对策研究

农业产业链是连接万千小规模农户生产与居民消费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粮食需求由“吃饱为求生存”向“吃好为求健康”方向转变,这使得粮食产业逐渐由传统食物生产向对全产业链的管理与保护转变。本文从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产业链重构等方面分析了科技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现状,针对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科技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现状

1、科技促进产业链延伸增值

根据“微笑曲线”原理,产业链附加值更多体现在研发和市场两端,而生产端附加值则处于最低端。科技促进产业链延伸出新价值,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在现有产业链条上做加法,将产业尽可能地向上下游延伸。

(1)粮食制种繁种。玉米作为北京市优势作物,种子生产量占全国生产总量的10%左右。2021年,北京企业杂交玉米种子总生产面积38万亩,产量15800万kg,制种地主要在甘肃和新疆。本地玉米制种主要在密云、怀柔山区,制种面积1750亩,收获制种产量53万kg。北京企业小麦繁种生产面积39万亩,产量15800万kg。小麦种子生产主要在河南、河北和安徽。本地小麦繁种在顺义区、房山区,繁种面积4500亩,生产小麦良种180万kg。

(2)粮食贮藏流通。小麦、玉米等大宗农作物收获后以原粮形式销售。2019年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通过推广设施改进、苗床建造、种薯码放、覆土厚度、温度控制、病害防治等技术,显著提升了甘薯育种水平。通过建设甘薯贮藏窖,推广鲜食甘薯高效贮藏保鲜技术,甘薯贮藏损耗率降低了二十个百分点。甘薯贮藏能力提升,为实现淡季销售和促进薯农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如,密云新城子镇塔沟村北京兴塔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红薯种植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通过引进红薯淀粉深加工设备,生产红薯粉条、薯面饸饹、土豆淀粉、红薯淀粉,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3)粮食精深加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粮食产业相关的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涉及饲料加工、主食加工、粮油加工、休闲食品加工、酒加工以及综合加工。2022年营业收入达到8817.2亿元。其中,综合加工营业收入占93.9%,饲料加工营业收入占4.24%,其他行业加工收入占1.86%。粮食精深加工企业采取“公司+专合组织+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土地托管等方式,将广大农户联结在农业产业链上,共享增值收益。

2、科技促进农业多功能拓展增值

在科技创新支撑下,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催化了新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拓宽农业发展面,增加农业发展的增值环节和空间。

(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粮经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召开的各类节庆、会展活动,邀请专家、吸引市民共同参与,在品鉴农业优新品种的同时,聚合农业产业链上诸多环节的各类产品,带动了旅游、物流、交通、住宿等服务产业发展。如,怀柔区依托“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办了特色农产品展销市集、农村非遗艺术品与文创产品市集、农耕农事互动体验、书法摄影艺术展等,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提升了市民幸福指数。

(2)景观农业。结合万亩示范方打造粮田大地景观,挖掘作物的文化底蕴,打造具有浓郁特色的优美景观农田,为市民提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休闲场所。如,房山区“海东源生态农场”“北京康希水乡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打造农田景观,成片连方、整齐划一、不同播期的高矮结合,形成了较好的农业景观。大兴区瀛海镇种植了以“稻田为卷、禾苗为笔”“美丽南海子”的“稻田画”,吸引更多市民前来拍照打卡。

3、科技促进产业链重构增值

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向农业经营领域渗透、扩散,打破传统农业产业形态,再运用创新、整合方式进行重构,形成一个创新的、开放式的商业模式或产业形态。

(1)“互联网+”。随着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得到广泛应用,种植户通过微信小程序、直播带货、线上商铺以及农业网站等线上平台,增加农产品认知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如,北京和合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在淘宝、微信商城成立“净鲜园”网店,利用冷库应急贮藏+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缩短了鲜食玉米流通时间,提升了产品品质。

(2)生物农业。在种植环节中,生物技术应用在饲料、肥料生产、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和投入品生产、土壤质量提升等方面,使得种植过程更高效、更环保、更灵活,也衍生出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兽药及疫苗、生物农药、生物饲料等新领域。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岗位专家,针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筛选出了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以及防效好、农民认可度高的防治药剂,在房山、密云、昌平、延庆等地区进行推广。

二、科技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面临的问题

1、粮食生产规模化程度低,产业链经营能力不强

无论大宗粮食作物,还是杂粮,北京地区种植规模都比较小,种植户缺乏产业链经营能力,以销售初级产品为主。玉米、小麦等作物虽然以大户种植为主,但土地租赁都是短期行为,大户生产面临不确定性,对于土地投入不足,粮食单产水平不高。鲜食玉米、甘薯等杂粮作物多为小规模种植户种植,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种植区,且优质鲜食农产品上市时间较为集中,价格受到外埠冲击较大,产业抗风险能力不强。

2、粮食贮藏加工能力不足,产后拉动能力弱

北京城市化建设使得建设用地紧缺,加工企业发展受限,产业化难度大。小麦、玉米等大宗粮食规模化种植后,当前主要问题是缺少必要的晾晒场地,作物收获后必须立马销售,价格只能随行就市。无法像黑龙江省采取“农头工尾”方式,构建全产业链,实现粮食产业化发展。加工是薯产业链中附加值最大的环节,北京种植甘薯主要以鲜食为主,本地加工以粗淀粉、薯干、粉条等初级产品为主,加工用量占总产量不足1%。其他杂粮有的运输到外埠加工然后回京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

3、粮食作物多功能拓展不足,特色品牌缺乏

粮食产业融合创新迭代速度较慢,滞后于快速变化的市场消费需求。生产与生态、文化、教育、养生等业态融合不足,多功能拓展还有较大空间。品牌是质量、技术、信誉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北京粮食作物本地的品牌化发展不足,特色优质品种少,粮食加工、特色种植与二三产及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融合还不匹配。

4、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不足,产业引领作用不强

北京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服务设施设备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等共性问题,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服务带动能力不强。大田粮食机械趋于饱和,但蔬菜产业、经济作物、林果产业等方面的农机技术及装备供给不足,农机手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年富力强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化服务队伍。

三、促进北京粮食产业链增值的几点建议

1、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产业链经营能力

坚持规模经营与生产托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于已经实现集约化、专业化种植区域,在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基础上确保面积。对于小麦和籽粒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以“稳面积、保产量、提质量”为核心,以中央制定的粮食生产任务为基础,确保粮食生产空间。同时,以“抓粮源、保供给、稳价格”为目标,以发展粮食产销合作为主线,以抓好“一手粮源”为重点,推进与主产区的优势互补,积极探索粮食产销合作新渠道。对于鲜食玉米、甘薯等特色杂粮作物,围绕城市居民“菜篮子”需求,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市场潜力和科技优势,从高端品种选育(产前)、绿色有机种植模式推广(产中)、新型销售模式(产后)三个环节发力,提升产业链增值能力。

2、鼓励发展贮藏加工,壮大产后拉动能力

产后是“撬动”产前,决定生产方式的关键所在,决定产业链发展必须重视产后销售渠道构建。通过销售规模化推进种植规模化、产业化,进而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粮食产后收储加工难题,可借鉴其他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银行”经验,建立粮食收储中心。粮食规模化(籽粒玉米、小麦)种植必然要配套晾晒、加工、仓储等场地。各区可考虑参照设施用地办法,统一建立粮食“收、烘、储、运”四位一体的仓储物流中心,并探索建立“粮食银行”机制,为农户进行粮食安全储存。探索与外埠甘薯加工企业的合作途径,规避鲜食甘薯产后销售风险;

3、鼓励农旅复合经营,培育北京本地特色产品

粮食种植要提升效益,必须在有限规模下,吸引优质生产资源进入产业链各环节,实现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的提升。挖掘地区粮食生产过程、产品、景观等资源,鼓励开发粮食生产的科普教育、旅游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结合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允许就地开展特色产品的初级加工,把增值部分留给农户。对于鲜食玉米、甘薯、谷子等杂粮,加大北京地区适用的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力度。继续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和农产品绿色、有机认证,加强北京粮食作物优农品牌培育。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支持电商、社区团购等销售带动粮食生产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结合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允许就地开展特色产品的初级加工,把增值部分留给农户。将作物生产功能与休闲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积极发展鲜薯、鲜食玉米的采摘节、会展节庆、种植基地认领等活动,将农业生产与景观体验相结合,提升区域品牌新价值。

4、建立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提升社会化服务主体能力

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培育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壮大农业企业家队伍。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加强农业企业科技人才培养。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鼓励农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通过兼职、在职创办企业、在岗创业、到企业挂职、参与项目合作、离岗创业等方式创新创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的扶持措施,按照“扶优、扶强、壮大”原则,引导各类服务组织发挥特长优势开展服务。坚持公平竞争原则,对待各类服务组织一视同仁,引导到最擅长的领域。鼓励不同类型主体之间加强联合合作,共同为农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