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棉花产量、产地格局及现状简析:市场生产进一步向新疆集中,产业对外进口依赖度上升
行业概述
棉花,是锦葵科(Malvaceae)棉属(Gossypium)植物的种籽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根据纤维长度的不同,棉花可以分为长绒棉和细绒棉两类。其中,长绒棉的纤维长度一般在33毫米以上,主要用于高档纺织品和特种用途,如高级床单、衬衫等;细绒棉的纤维长度通常在25-35毫米之间,是纺织业的主要原料,广泛用于各种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此外,按产地的不同,棉花也可以分为亚洲棉、非洲棉、美洲棉等;根据色泽的不同,棉花可以分为白棉、黄棉、灰棉等;根据弹性的不同,棉花可以分为松软棉和紧密棉两类。
棉花产业链的上游主要是棉花种植,这是整个产业链的起点,涉及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多个环节。产业链中游包括籽棉初加工、纺纱、织造、印染、裁剪等多个环节。籽棉初加工主要是将收获的籽棉进行清理、脱籽、打包等处理,得到皮棉后,经过纺纱、织造等工艺加工成纱线和织物。产业链下游主要是纺织品服装的生产与终端流通销售环节,即纺织品服装经过剪裁、缝制等工艺加工后,通过各种销售渠道进入终端消费者手中。
我国棉花行业从古代由印度、非洲等多途径传入,到成为中原地区的主要服饰材料,棉花在我国逐渐扎根。近代在1978年农村改革后,棉花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产量迅速上升,结束了长期的供需短缺。21世纪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棉花市场开始全面开放,棉花种业创新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自主培育的抗虫棉品种全面替代了外国品种。同时,随着种植格局的变化,新疆地区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棉花种植的重心,推动了我国棉花行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棉花行业在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由传统向现代、由依赖进口到自给自足并领先全球的华丽转身。
国内生产形势分析
棉花是我国重要农产品和战略物资,棉花产业对基本民生保障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事关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近年来,由于棉花价格低,且棉花种植管理难,产品效益相对不高,因此许多地区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使得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多年来呈日益下滑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为4182.21万亩,同比减少了7.07%;与10年前相比,近10年来减少了33.0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93%。
近年来,国内棉花播种面积虽受农户种植意愿下滑影响而呈现逐年下滑态势,但得益于我国棉花单产水平的提升,棉花产量降速略低于面积降速,产量规模仍常年保持在560万吨以上。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全年棉花生产总量为561.79万吨,同比下降6.06%,较2016年复合增长0.72%。
据计算,2023年,我国棉花种植的亩产量为134.33千克,同比增长1.09%,较2016年复合增长2.71%。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业生产技术研发投入增多,国内棉花育种、种植、养护等方面技术水平日益提升。在此情况下,我国棉花产业生产虽仍受天气变化影响,但行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对全行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此外,从各地亩产情况来看,我国棉花亩产量排名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新疆、甘肃、江苏,且排名前七之后的省市地区亩产规模较排名第一的新疆低了过半。这意味着,除地理天气、光照等方面影响外,我国各地棉花种植技术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对行业整体健康发展有较大限制影响。
从生产区域来看,数据显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山东省、河北省、湖南省、安徽省、甘肃省、江西省、河南省、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棉花生产规模较大。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居全国前3位,2023年三地棉花种植面积总和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92.15%。
从各地区产量变化分析,2023年,新疆棉花播种总面积为3553.95万亩,同比下降5%;黄河流域323.85万亩,同比下降11.2%;长江流域271.5万亩,同比下降22.8%。全国总产561.79万吨,同比下降6.06%,其中新疆棉花总产量为511.2万吨,同比下降5.2%;黄河流域26.3万吨,同比下降12.6%,长江流域19.7万吨,同比下降17.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动调减次宜棉区植棉面积,扩大粮食种植,但受生长期积温不足、采摘期连续降雨影响单产等因素影响,新疆棉花年产量有所减少。而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继续呈现大幅萎缩,主要原因在于,受种棉补贴等政策影响,内地棉区植棉积极性远低于新疆。
从成本收益来看,近年来,我国棉花每亩总成本、总产值均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据统计,2022年,我国棉花每亩总成本已增至2509.93元。其中,生产成本占比高达77.53%,分别为43.76%的物质与服务费用,33.77%的人工成本,占比居前3位的细分成本依次是:家庭用工折价、租赁作业费、化肥费。综上数据分析,与美国比较,我国每亩棉花“产量”、“净利润”、“总成本”及“总产值”常年高于美国,但每亩“成本利润率”常年低于美国。
进出口形势分析
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棉花生产国、消费国以及棉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近年来,国内棉花产量常年保持在560万吨以上,但市场棉花消费需求却长期在760万吨以上,甚至部分年份已超过800万吨,因此我国棉花市场常年需要进口产品补充供给,行业产品进口规模长期高于出口贸易规模。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棉花相关商品总进口量为202.97万吨,同比增长了0.17%;国内棉花相关商品总出口量仅有0.74万吨,同比下降幅度高达78.43%。
结合海关总署国内棉花进出口金额数据计算,2023年,我国棉花相关商品进出口均价分别为42.03美元/吨、0.17美元/吨,同比变化率分别为-20.64%、-83.96%,较2018年复合变化率分别为5.62%、-29.41%。综合上述国内棉花生产情况分析,受国产棉花生产增量较小影响,近年来我国棉花市场供应情况呈现持续收紧态势,行业对外依赖程度已从2018年21.19%提升至了26.57%。
发展趋势分析
1、国内棉花生产或将进一步向新疆地区集中
目前,我国棉花生产主要集中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北省和山东省三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新疆的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更是都占据全国棉花生产的主导地位。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受种棉补贴等政策影响,内地棉区植棉积极性远低于新疆,因此出现了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而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却继续大幅萎缩的发展态势。同时,国内棉花行业供应对外依赖程度已从2018年21.19%提升至了26.57%。综上分析,为保障居民棉花产品应用需求,提高国内棉花经济作物生产水平,新疆进一步扩大生产面积几乎已成必然趋势,同时,各地对棉花种植相关技术的研发投入水平也必将持续提升,以继续保障国内棉花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2、机械设备引进加速,行业生产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棉花种植、管理和采摘等环节实现了从传统人力向机械化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棉花生产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人为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还促进了棉花种植规模化、标准化和精准化,为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为推动棉花行业产量提升、产业规模化生产升级,机械化将成为越来越多棉花种植商户降本增效的主要选择,这将为我国棉花行业产量、品质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带来更多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