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啤酒自由”到“大麦自由”,还需要走多远?
“我们希望啤酒大麦标准化种植
能形成行业标准,让全行业共享共用。”
对农作物来说,地理纬度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一环。
正如中国南方能种出最好的茶叶,法国的河谷和山地遍布着葡萄酒庄园,南美与非洲的咖啡的高原孕育出无与伦比的咖啡……而北纬50度这条高纬度平原,广泛种植着酿造啤酒的主料——大麦。
被北纬50度横穿的加拿大、法国、俄罗斯等地区是全球主要的大麦产区,也是国际市场大麦出口的主力。
产销双雄,难为无“麦”之炊?
中国啤酒的生产和消费,长期同时雄踞两个世界第一。但“产销双雄”的背后,是对大麦进口的深度依赖。
据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元月披露,我国啤酒大麦的使用量近年来稳定在每年500万至530万吨。但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产啤酒大麦年产量只有90万至120万吨,其中高端啤酒大麦的产量更少,且种植面积还在缩减。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缺口”都是靠进口来补足。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9月,澳大利亚啤酒大麦进口均价约为268美元/吨,到2023年同期,价格已上涨到340美元/吨。加拿大啤酒大麦、法国啤酒大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
从国内啤酒产业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国际市场的大麦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产业链的安全。为助力国产啤麦产业振兴,国内啤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华润啤酒决定从源头解决问题。
2023年,由华润啤酒携手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春蕾麦芽有限公司等机构、企业联合发起的“国产啤麦品质提升及标准化种植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落地。今年,呼伦贝尔农垦地区的标准化大麦种植面积已增加至12000亩。
同为北纬50°的呼伦贝尔地区,也迎来了大麦“大卖”的希望。
破解大麦困局
从大麦到啤酒,完整的产业链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有优质的种子。科研院所通过研发育种,培育出能够抗击病虫害,且符合啤酒大麦标准的种子。在严格的田间管理要求下种植,并按照啤酒生产企业的需求制成麦芽,最后进入啤酒厂,酿造出成品啤酒销往各地。
而就普遍情况来看,整条产业链上存在着诸多堵点和痛点。
长久以来的农耕习惯,让农户更愿意省钱使用自留种,这就导致了大麦品种的退化,进而影响产量。产量不济时,只能用化肥和其他手段催化,进一步导致成麦品质的降低。而这样的大麦只能被当做附加值更低的饲料售卖,对种植户来说,更不愿意投入精力和好土地种植了。
“大麦质量差,我们做麦芽的质量也不会太好,麦芽不好,啤酒厂不愿意收,只能进一步降低国产大麦的采购比例,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额尔古纳市春蕾麦芽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学生表示。
如何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提高种植的积极性?关键在价格。
据了解,华润啤酒从2022年开始,便开始实行对啤酒麦芽的“优质优价”保护机制,从以前1个质量标准调整为3个,提高了麦芽收购价格。
根据国家大麦青稞产业研究体系的评估,近年来国内大麦的收购价稳定在1.1元/斤,相比之下,小麦的价格略高,在1.18元/斤。
“大麦更抗旱,种植1亩大麦的固定投入,要比小麦低80块钱。”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牧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逯心平表示。“按照华润啤酒和我们(农牧场)签的‘优质优价’订单,严格按照标准化种植的大麦,比以往的收购价高。”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收购价格,让大麦成为了亩效益更优的种植方案。相比去年,呼伦贝尔农垦拉布大林农场和上库力农场,增加了近万亩标准化大麦种植面积。短期内完成高质量扩产,这和呼伦贝尔农垦本身的专业性不无关系。
“呼伦贝尔农垦种植大麦的历史比较悠久,同时在农业种植上是有一批专业的队伍的,从品种筛选到栽培技术的配套乃至种植全链条的研究,都是有一批专业的人员配套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公司总农艺师吴国志表示。
“优质优价”让上游种植端提升了积极性,中游的麦芽厂也能进一步扩产,优化工艺供应更多麦芽。“标准化种植大麦,各项指标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期,让大家心里都有了底,同时‘优质优价’机制替代了过分追求询价的传统机制,让整个产业看到希望了。”许学生表示。
从“啤酒自由”到“大麦自由”还有多远
更大的挑战,是追求产量和品质的协同。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表示,啤酒大麦原料生产的要求,不亚于种子生产,原料品质会直接影响酿造,而品质的把控,和生产环节的各种管理措施密不可分。
“举个例子,其他作物在种植后期会施加高比例氮肥,以提升作物产量,但对啤酒大麦来讲,后期需要控施氮肥,确保原料蛋白含量等指标满足优质啤酒生产的需要。”郭刚刚表示。
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理念也正在从“追求单位面积产量”向“追求单位面积效益”的转变过程中。“一方面我们不能牺牲太多产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我们对品质的要求。”郭刚刚表示。
在这种要求下,丰收的标准不再是盲目追求高产,而是依托华润啤酒的产业龙头能量,通过商业行为引导上游种植户转变思路,逐步增效,种出有竞争力的大麦,形成良性循环。
这也考验着华润啤酒和各协作企业的战略定力。“国麦振兴项目我们至少在未来四到五年会继续做,之后也要复盘,看哪些东西需要继续完善,然后继续推进这个事情。”华润啤酒技术研究院院长钟俊辉坦言,希望啤酒大麦标准化种植能形成行业标准,让全行业共享共用。
诚然,“大麦自由”不代表应种尽种,因地制宜通过标准化种植的方式扩种大麦,是提升国产大麦比较优势的正确思路。
“我们做标准化种植,是为了从技术上证明我们有能力做这个事,这样就有了比较优势,有了原料就近供应的成本优势,同时还可以在商业规则下拥有更多的选择。”钟俊辉说。
“我们对大麦的关注,是公司所有部门的共识。”华润啤酒副总裁、华润雪花采购管理中心总经理李小冬表示,“我们振兴国麦的初衷和方向并不会改变,同时,我们在思想上、资源上做了充分准备,建立更好的机制,让华润啤酒的合作伙伴有更好的平台,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长期以来,以“引领产业发展,酿造美好生活”为使命,华润啤酒一直注重践行领军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国麦振兴也是华润啤酒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的一种方式。这是责任使然,也是谨慎规划后的必然。
当然,仅靠一家企业的努力可能无法引起质变。华润啤酒主动迈出了国麦振兴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今后如何集群体之力,协同更多上下游产业参与其中。
有业内人士指出,当下,我国啤酒行业处于存量竞争时代,产品的多元化研发需求反推头部酒企提升产品结构,一直依赖进口维持生产势必会成为发展的短板,摆脱对进口大麦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行业共识。
华润啤酒已经在国麦振兴的道路上耕耘了两年,也在期待更多同行者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