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智能化现状及发展建议

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智能化备受关注。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以加速玉米联合收获机行业提质增效。

一、我国玉米联收机智能化现状

玉米联收机智能化是指在玉米联收机上,融入先进的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农作物品质,并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化的玉米联收机通常具备自动监测、自动控制、自动诊断和自动修复等功能,能够实现农田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从而帮助农民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自动监测和控制。智能化的玉米联收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可以实时收集机器的工作状态和农田的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通过这些数据,机器可以自动调整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故障诊断和修复。基于DSP的智能化玉米联合收获机故障监测系统,包括控制端和执行端,控制端包括DSP模块,信号采集及调理模块,故障数据库,ARM模块,显示屏,操作端,报警指示灯,蜂鸣器,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执行端包括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可以实时监测机器的工作状态,并在发现异常时及时报警或自动进行故障修复。

精确农业。智能化的玉米联收机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如北斗导航定位、遥感技术等,实现对农田的精确管理,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农民优化种植策略,减少投入,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无人驾驶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了程序控制、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样机。这些样机可以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完成农作物的收割、脱粒等工序,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发展趋势是朝向更加自动化、精确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智能化玉米联收机可能会配备更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装置,实现更精确的农田管理和更高效的农业生产。同时,它们也可能具备更多的智能功能,如自我学习和适应、自主导航等,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1. 现代化技术在玉米联收机上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智能监控系统、行走路线图的智能规划、远程收割传输设计等。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立即报警,从而将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阶段。行走路线图的智能规划可以提高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远程收割传输设计使得玉米联合收割机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操作,大大减轻了人力劳动的强度。

2. 智能化程度的挑战

尽管现代化技术在玉米联合收割机上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智能化程度仍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技术不达标,导致机械使用中玉米脱粒、剥皮不干净,对玉米品质造成影响,而且玉米收割效率较低。此外,一些农户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导致设备老化,性能降低,这也是影响玉米联合收割机智能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3. 智能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未来,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程度还将不断提高。研究人员将从改良机械设备、提高设备智能化程度的角度出发,让玉米联合收割机变得更易于操作,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各种误操作行为,优化设备性能。这将有助于解决当前玉米联合收割机存在的问题,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玉米的收获质量。

总的来说,我国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现状既有现代化技术应用的亮点,也面临着智能化程度不高的挑战。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智能化程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我国玉米联收机智能化存在问题

1. 玉米联收机智能化程度不高

玉米联收机在智能化程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玉米联收机的性能也不断改善,但是如果单纯地在原有机械设备基础上加入智能化功能,不一定能完全提升设备的效率,反而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作用。比如由于技术不达标,导致机械使用中玉米脱粒、剥皮不干净,对玉米品质造成影响,而且玉米收割效率较低。例如,对于设备的监控预警功能相对比较薄弱,往往是等到问题严重之后才能被发现,不能提前预报问题隐患。

2. 设备的维修不及时

定期维修设备有利于设备正常运转,从源头上减少各种安全隐患。但一些农户在使用机械设备的时候没有及时对设备进行维修,导致设备老化,性能降低,给玉米生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3. 操作人员技术知识不足

设计简洁、易于操作的设备能够适应广大群众,尤其是一些技术知识不够强的人员,对新技术的了解不够,新型机械设备对于部分农户来讲使用难度大,在使用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时候没有真正掌握其使用方法,错误的操作也会导致设备工作效率降低,影响玉米收获工作质量与效率。

4. 行走路线规划不合理

目前玉米联合收割机的行走路线比较随意,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械的工作效率,时间成本较高,而且会导致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对机械本身也是一种伤害。因此,可以在设计玉米联合收割机的时候采用定位系统,对收割机的行走路线进行规划,使其行走路线科学合理,避免浪费现象出现。

5. 安全问题

玉米收割机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包括使用不当和质量问题。用户使用机器时未按要求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机器出现堵塞时在不停机情况下强拉堵塞的秸秆,导致手臂卷入机器中。

6. 秸秆处理问题

用玉米收割机收割的玉米,其秸秆大都被粉碎后还田处理了。但因粉碎不够细碎,及东北地区气温低,地表水分少,秸秆难于腐烂影响第二年的播种作业。此外,秸秆覆盖造成前期地温低,影响玉米苗生长。而通过玉米收割机收获后,秸秆被粉碎抛于地表,造成无法回收或回收困难,影响秸秆的综合利用。

7.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均衡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广阔,但机械化水平还不均衡。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山区、梯田等耕作环境较差的地区,机械化程度则较低,甚至完全没有。土地碎片化、农民收入低、耕作环境多样化、组织化程度低等原因,共同造成了机械质量不高的现状。

三、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市场前景分析

1. 市场现状

智能化玉米联收机是现代农业机械化的代表,它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计算机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能够实现玉米收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据统计,2022年我国玉米联收机拥有量近70万台,玉米机收率85%左右。在中国市场,玉米联收机的销售量在2021年达到了39913台,同比增长37.84%。

2. 市场前景

随着全球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玉米联收机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联收机的性能和效率将不断提高,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玉米联收机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

一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将不断提高,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操作;

二是大型化和高效化程度将不断提高,以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的需求;

三是环保和可持续性将受到更多关注,通过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竞争格局

在全球市场上,玉米联收机市场主要由欧美大型农机企业垄断,如JohnDeere、CaseIH、CNH Wheatshef等。在中国市场,则主要由国内企业占据,如中国一拖、雷沃重工、山东时风等。这些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来争夺市场份额。

4. 发展趋势

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一是向大型化发展,以适应大面积连片化特点的农业生产;

二是向智能化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操作;

三是向适用性发展,设计过程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玉米生产特点,为玉米联收机设计自动适应或多项调整等功能,帮助收获机提高适用性;籽粒机、青贮机和鲜食玉米机近些年备受关注,发展较快,或将成为玉米联收机之主流,应引起研发制造商的高度关注。

四是向模块化发展,便于维护和升级。

总的来说,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市场前景看好,但在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以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四、加速智能化玉米联收机推广应用的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研发和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农户购买和使用的成本,鼓励更多的农户采用智能化玉米联收机。

2、加强科技创新。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技术水平和作业效率,降低故障率和维护成本。同时,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3、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加强对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及时有效的维修、保养等服务,保障农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操作技能和维修能力。

4、推广应用示范。建立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应用示范点,通过现场演示、技术交流等形式,向广大农户宣传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优势和使用效果,引导更多农户主动采用。

5、制定扶持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购买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农户提供信贷支持,降低农户的资金压力。同时,鼓励保险机构为智能化玉米联收机提供保险服务,降低农户的使用风险。

6、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功能,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通过以上政策措施,加速我国智能化玉米联收机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