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玉米制种去哪里?

图片
新疆玉米制种多采用机械收获,既高效又省人工,但也引发种子破损率偏高的担忧。
  • 大田玉米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张掖制种亩保有望回落,全国玉米种子供需比超160%,转基因玉米制种面积扩大……多重因素叠加下,部分种子企业仍在观望,尚未确定新一年制种计划。
    2024年,该去哪制种?该制多少种?
  • 相较于张掖,新疆伊犁曾因“价格洼地”优势受到行业追捧,制种面积持续扩大,目前已成为全国第二大地市级玉米制种基地。面对产业提速,当地有何动作?如何规范发展?

按兵不动的种子企业

2024年的玉米制种亩保值或有望回落,伊犁亦不例外。“去年伊宁县一亩制种的综合成本大约4200元,今年可能回落到3800元,会有所下调。”来自伊犁的业内人士向农财君表示。

相较于张掖,伊犁的制种成本较低。去年亩保在3600~3700元,综合成本在4200~4500元/亩,且制种资金占用压力较小,一般为1000~1200元/亩,可分2~3批付清。

“但现在很多种子企业都按兵不动,都在等张掖出价和关注后期市场。”“如今的制种亩保定价就像房地产,低了前面的吃亏,高了更麻烦。”长期观察制种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

有观点认为,目前伊犁面临着地多但订单少的问题。“来看地的多,直接下单的少,都处于观望状态。”“价格高了不符合市场经济逻辑,也不利于企业。价格低了农户不乐意。”

据了解,影响制种亩保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大田玉米价格、种子销售库存大、转基因开始放开、种子公司基数太大等。“畜牧业不景气导致饲料需求下降,叠加国外玉米进口量较大,目前国内的粮价处于较低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转基因玉米制种。按规定,目前转基因玉米制种仅局限于张掖等少数基地。“新疆何时放开转基因制种还有待观察,但参照国际经验,转基因的市场渗透率提升很快。”有受访者希望新疆能尽快获得转基因玉米制种许可。

以伊犁为代表,近年来新疆的制种基地因“价格洼地”而受到行业追捧,更在2023年超越甘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在不少人看来,新疆制种条件同样优越,伊犁区位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纬度相同,光热充足、水土资源丰富,不同区域可满足玉米早、中、晚熟不同品种,生产出的种子籽粒饱满、色泽度好。“需担忧的是气候不稳、烘干等问题。”

伊犁与张掖的同与不同

作为国内前两大地市级玉米制种基地,伊犁与张掖之间是竞争,还是互补?

业内人士分析,两地的玉米制种产业存在明显差别。一是基地面积的饱和与否。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成熟,全市160万亩玉米制种面积几近饱和,也不愁制种订单,国内其他基地则希望能承接剩余订单。

相比之下,伊犁全州玉米种植面积超370万亩,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节水)项目推进,可用于玉米制种的面积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伊犁州潜在玉米制种面积或超过200万亩。”

数据显示,2023年伊犁州直制种玉米面积达41.20万亩,较2022年增17.07万亩,首次成为全疆最大玉米制种产业基地。伊犁河谷(含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制种玉米总面积达72.70万亩,占全疆43%,成为仅次于张掖的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基地。

二是制种成本的占比不同。张掖的土地流转价格相对较低,但去雄、收获的人工成本高。而伊犁等新疆基地的机械化程度高,人工成本较低。但伊犁目前的市场相对无序,部分土地流转价格虚高。

去年秋收前后,伊犁州伊宁县有流转地价达1700元/亩。按政策要求,流转到手的土地还需拿出30%左右用于种小麦等口粮作物,最终能够用于玉米制种的地块价格达2000元/亩左右。

“但目前地价已经跌至1400~1500元/亩,可能还会继续往下探底,抢早在去年秋天订下地块的公司如今有些悔不当初。”知情人士向农财君表示。

近年来部分制种订单从张掖外流,新疆基地的地价也水涨船高。尤其在伊犁,由于制种产业仍属于“野蛮生长”的上升期,加上较新疆其他地区有明显的气候优势,制种地价上涨很快,但波动也大。

另一位在伊犁从事制种多年的受访者认为,由于制种单位或压缩制种面积,或处于观望状态。今年伊犁制种面积将与去年持平,甚至有所下降。

“生力军”如何从无序向规范

行业无序竞争和混乱苗头开始在伊犁出现,作为玉米制种基地“生力军”,伊犁应如何引导规范市场?

“如何将制种成本稳定在合理区间,是当地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一大考验。”“建议规划先行,先明确制种区域,在每个县市制定面积上限,而非制定下限,避免无序竞争。”某受访者表示。

部分种子企业对新疆的制种产业配套持怀疑态度。业内人士分析,尽管新疆玉米制种的植株密度高、产量高,品质也好,制种千粒重高。但与张掖相比,还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机制体系不健全、生产体系合力不够、职业农民生产技能与制种纯度差距大等问题。

为打造伊犁河谷玉米制种“黄金谷”,伊犁动作频频。

伊宁县新近通过《伊宁县玉米制种产业规范管理实施方案》,将效仿张掖实行规模授信制度、严格企业基地准入制度、建立制种企业收储保障金制度、实行合同审查制度、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实行诚信黑榜制度、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等17条。

针对烘干设施不足的问题,当地正不断增加烘干线。2023年以来新建果穗烘干线8条,成套加工生产线5条。同时不断推进建设伊宁县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伊犁种业科技大厦等重点项目。

2021年以来,伊犁州推进《自治区“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的意见》,开展高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整治,仅2023年州直制种基地高标准农田达115万余亩,覆盖率为85%。

与此同时,伊犁正开展种业发展补链、强链、延链,目前已集聚先正达、隆平高科、荃银高科、登海种业、九圣禾种业等350多家种企。与伊宁县同处伊犁州的巩留县、察布查尔县则分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制种大县。今年一月底,伊宁县种子协会还将发起成立产业发展联盟,进一步强化规范产业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