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饲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饲料是指经加工制造后可供动物食用的产品,能够提供动物所需营养素, 促进动物生产及保持健康。按照来源分类,饲料可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微生物、矿物质、人工合成或提纯的产品。按照形态分类,饲料可分为液体、粉状、颗粒、膨化和块状等类型。按照饲养对象分类,饲料可分为猪饲料、禽饲料、反刍料、水产料等饲料。按照营养成分和使用比例分类,饲料可分为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按照是否运用生物发酵生产技术分类,饲料可分为常规饲料和生物饲料。

一、上游情况

饲料行业生产饲料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玉米、大豆、鱼粉等大宗商品,且为饲料产品成本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上游主要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成本具有较大影响。

1、玉米行业概况

玉米因其含糖量高、适口性好、易消化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饲料生产中最常用且用量最大的一种能量饲料,被称为“饲料之王”。我国玉米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主要来源于自产,国外进口量相对较少。

近年我国玉米产量总体呈现波动上涨趋势,供应较为充足。2016 年以前,为有效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和提高生产积极性,我国开始实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临时收储政策明确规定了收购玉米价格,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玉米种植农户数量、种植面积快速扩张,但也导致出现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国内玉米现货价与进口玉米价格差异较大、国储库存难以消化、财政负担较重等问题。2016 年后,国家取消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方式。

图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市场价格、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近年来采取了包括推进玉米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试点、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形式等多种措施,大力支持玉米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保持玉米价格及产量稳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2、大豆行业

大豆作为优良的植物性蛋白源,蛋白质消化率一般比玉米、高粱、燕麦高出 26%-28%,具有易被牲畜吸收利用的特点。豆粕为大豆提取豆油后的副产品,豆粕蛋白质含量较高,在 40%-50%左右;同时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好,特别适宜猪、家禽等不能大量利用纤维的单胃动物。我国大豆主要依赖于进口,进口来源地主要为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家,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相对较大。

2010 年至 2021 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整体呈现波动上涨趋 势,由 2010 年进口数量 5,480.00 万吨增至 2017 年进口数量 9,553.00 万吨。 2018 年开始,我国大豆进口数量有所减少,主要系 2018 年美国向自中国进口 的一系列产品征加高额关税,中国随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自美国进口 大豆等一系列农产品加征关税。因此,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当年度我国自美 国大豆进口量同比有所减少,导致总体进口数量同比下降。2020 年我国大豆进 口量同比增长 13.35%,一是 2020 年国内饲料养殖业持续复苏,饲料消费量同 比明显增加;二是中美在 2020 年 1 月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国对美国大豆 进口的关税屏障基本消失,中国恢复进口美国大豆。我国自产大豆的产量一直 处于低位,自产数量占比相对较低。

图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鱼粉

鱼粉作为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不含纤维素等难以消化物质,粗 脂肪含量高,在生产中用其作为原料容易配成高能量饲料;同时富含较为丰富 的维生素;含有比例适宜的矿物质包括钙、磷、硒等,其适口性好、消化吸收率高、能大幅提高畜禽的采食量,提高产性能。

近年来,我国鱼粉主要从秘鲁、越南、智利、美国等国家进口,进口依赖度相对较高。我国饲料企业在采购鱼粉方面总体趋于理性,采购节奏日趋成 熟,多国家采购鱼粉策略也抑制了我国最大进口来源地秘鲁对鱼粉市场的主导价格作用。

4、饲料机械

饲料机械主机主要由喂料、搅拌、制粒、传动及润滑系统等组成。其工作过程是要求含水量不大于15%的配合粉料,从料斗进入喂料绞龙,通过调节无级调速电机转速,获得合适的物料流量,然后进入搅拌器,通过搅拌杆搅动与蒸汽混合进行调质,如果需要添加糖蜜或油脂,也从搅拌筒加入与蒸汽一起调质,油脂添加量一般不超过3%,否则难于成形,经调质后配合粉料温度可达64~85℃,湿度达14~16%。其中2021年中国饲料机械产值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6.3%。

5、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单一饲料添加剂产量为1367.9万吨,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产量为109.6万吨,氨基酸产量为425.5万吨,维生素产量为177.3万吨。

图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饲料上游市场相关企业有金龙鱼、北大荒、天康生物、溢多利、傲农生物等。

二、中游情况

我国饲料行业起步于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善,居民对肉、蛋、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相应增长,推动了饲料行业的快速发展。经过 40 年左右的发展,我国饲料行业经历了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扩张和整合等多个阶段,饲料产量持续增长,已处于向成熟阶段过渡的整合后期。随着饲料行业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被压缩,综合管理能力较弱、规模较小、研发技术水平弱的中小企业因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环境而被动或主动退出,而大型饲料企业凭借着规模优势,并采取兼并收购、扩产增能、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进一步夯实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13168.5亿元,同比增长7.6%;总营业收入12617.3亿元,同比增长8.0%。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我国人民对绿色肉、蛋、奶类食品需求上涨,带动生猪、禽类、水产等动物产量相应增加,饲料行业整体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同比增长3.0%。其中配合饲料产量28021.2万吨,同比增长3.7%;浓缩饲料产量1426.2万吨,同比下降8.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652.2万吨,同比下降1.6%。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我国民居的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10 年至 2021 年我国猪肉消费占肉类消费比重均达到 50% 以上。猪肉消费带动了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进而推动了猪饲料行业规模大力扩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猪饲料产量13597.5万吨,同比增长4.0%。

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饲料行业快速发展,饲料产能不断提升,全国饲料产业进入了加速整合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阶段,行业逐渐向规模化和集中化转变。由于饲料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创新能力差、生产成本高、融资能力弱、销售渠道少的中小企业逐渐被淘汰出局。

同时由于饲料存在一定保质期,且受制于物流运输成本的影响,饲料产品不适 宜长距离、长时间运输,饲料行业普遍存在运输半径的限制。即使部分企业将 饲料推广至其他地区,受区域内养殖结构和消费偏好的影响,这些外地企业也 很难在该区域内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因此,国内大型饲料企业普遍采取“全国设厂、就近销售”的分散建厂经 营模式,但其主要业务仍集中在各自传统优势地区,竞争仍相对分散。故国内 大型饲料企业仅限于区域领先,很难做到在全国各个区域同时领先,这也为饲 料行业的发展和新布局提供了空间。

目前我国饲料市场企业主要有播恩集团、新希望、海大集团、大北农、通威股份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下游情况

饲料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饲料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水平。随着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被关注,下游养殖行业对肉制品要求更高、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加深,这些均对上游饲料行业产生一定影响。

1、猪周期导致猪饲料行业呈现一定周期性波动

饲料行业市场需求直接受下游养殖业影响,最终取决于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情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我国肉类食品消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巨大的肉类食品消费增量需求促进畜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推动饲料行业不断增长。因此,长期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不 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短期内,受下游养殖业存栏量波动变化的影响,我 国饲料产品的需求量也存在一定变化。

2、下游养殖业对肉制品高要求倒逼饲料企业质量提升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以 规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行健康无公害养殖已成为下游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 向。因此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必须不断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水平、安全性等指标 才能满足养殖企业对饲料产品的要求。

3、下游规模养殖度提高推动饲料企业加速整合

近年来,国内居民肉类消费总量保持稳定,畜禽养殖规模总体保持高位水 平,推动饲料行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下游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度 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对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综合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 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上游饲料企业加速整合。

目前我国饲料下游市场相关企业有牧原股份、华统股份、温氏股份、双汇发展、国联水产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注:上述信息仅作参考,具体内容请以报告正文为准。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