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内外棉糖市场回顾及2024年展望

2023年我国棉花、食糖市场供给仍主要依靠国内生产,部分进口补充。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国内经济形势恢复较好,我国棉花、食糖消费均较上年有所增加。年内我国棉花、食糖价格均有所上涨,食糖价格更是在9月创下近12年新高。展望2024年,棉花、食糖总量供应仍有保障,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极端天气、主要国家贸易政策变化将深度影响市场运行。

一、2023年国内棉花需求增加但后劲稍显不足,价格呈“倒V”型走势,2024年棉花供给虽减少,价格上行动力仍不足

图片

(一) 2023年棉纺织消费“内强外弱”、供给总体充裕,棉花价格呈“倒V”型走势

棉纺织品内需市场复苏、外需出口收缩。2023年,随着新冠疫情防控转段,以及政府一揽子经济稳增长政策出台,国内经济形势持续向好,棉纺织消费恢复也呈现较好的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1-11月国内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累计12595亿元,同比增长11.5%。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再加上地缘冲突影响,海外消费市场需求总体疲软,纺织品服装出口下滑。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2685.6亿美元,同比下降9.7%。

2022年棉花产量为近四年新高,国内棉花供给有保障。2022/2023年度(9月到次年8月,下同)我国棉花消费790万吨,产需缺口190万吨左右。年度内产量598万吨,为近四年新高。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70万吨,同比减少7万吨。相关部门适时投放中央储备棉,实际成交88.5万吨,缓解了新旧棉花过渡期供给偏紧的压力。

2023年国内棉花价格先扬后抑,国内外棉花价差回归常态。2023年前三季度受国内棉纺消费市场好转以及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预期减少等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持续上行,并于9月达到年内高点;国外棉花价格则在全球宏观利空及消费疲弱等因素影响下震荡下滑。国内棉花价格走势强于国外,内外棉价差修复至“内高外低”的常态。四季度新季棉花上市,国内供给增加,受制于下游纺织市场疲软,棉花期现货价格回落。监测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国标准级棉花(3128B级,现货)加权平均价16462元/吨,比2023年初上涨1412元/吨。国外进口棉完税成本(配额内进口)比国内低270元/吨,相比2023年年初,国外比国内高1972元/吨。

(二)2024年国内外棉花市场形势初步展望

供给端,美国农业部预计,2023/2024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462万吨,同比减少81万吨。美国、中国、印度等主产国产量下降是全球棉花供给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巴西、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增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分北半球国家产量的下降。相对于棉花供给,棉花消费则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消费端,2023/2024年全球棉花消费2479万吨,同比增加48万吨,考虑到上年期初库存及损耗等因素,本年度期末库存1796万吨,同比减少9万吨。欧美市场棉纺服装存在补库需求,但这是建立在全球经济向好恢复的基础之上。从目前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程看,全球经济尚未走出困境。在成本高昂、外部需求疲软和货币紧缩负面效应显现的情况下,全球制造业低迷,多国多行业陷入罢工潮,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削弱,经济增长缺乏强劲动能。欧盟委员会在2023年秋季的经济展望报告中同时调低了2023年和2024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因此,虽然目前全球棉花供需数据基本平衡,后期若经济复苏程度未能有效带动消费回暖,则棉花市场供需仍有可能回到供过于求的格局。

2023年四季度国内部分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加强,消费需求复苏仍较为缓慢;纺织服装出口也面临外部市场的不确定以及纺织订单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双重考验。

二、2023年全球食糖产量下调,国内外糖价创近12年新高,预计2024年全球糖市供应仍将偏紧,糖价宽幅震荡运行

图片

(一) 2022/2023年度国内食糖产量降至近7年新低,全球供需形势收紧,国内外糖价涨至12年新高

从国内看,2022/2023榨季(10月/9月,下同)全国食糖产量897万吨,同比减少6.2%,为近7年最低水平,主要因为广西甘蔗减产;含糖食品及饮料消费总体呈恢复态势,估计食糖需求在1520万吨左右;国内产需缺口623万吨,而食糖进口量仅有389万吨,同比减少27.2%。进口糖浆及预混粉(东盟国家关税为0)弥补了部分食糖需求,2022/2023榨季我国进口糖浆及预混粉159万吨(折合糖约116万吨),同比增加40.8%。受产量及进口下降等因素影响,2023年前三季糖价大幅度上涨,四季度有所回落。9月份广西南宁白糖报价(一级糖,下同)最高涨至7750元/吨,为近12年新高,比年初上涨35%;10月新糖上市后糖价有所下降,12月29日广西南宁白糖报价6510元/吨,较年内高点回落16%,但仍比年初上涨13%。

从全球看,国际糖业组织(ISO)对2022/2023榨季食糖产量预估多次下调,全球食糖供需形势从宽松转向偏紧。ISO在2022年8月首次预估全球食糖产需过剩557万吨,随着北半球减产逐步确认,最终调整为仅过剩49万吨。印度食糖减产后,政府将2022/2023榨季食糖出口量限制在610万吨,而上个榨季出口达创纪录的1120万吨。泰国也对食糖出口进行管控。两国出口政策转变强化了全球食糖供应偏紧的预期。代表全球糖价走势的美国洲际交易所原糖期货主力合约价格9月份最高涨至28.14美分/磅(约合620美元/吨),是近12年新高,比年初上涨43%;12月29日,主力合约收盘价20.49美分/磅,较年内高点下降27%。

从国内外价差及进口看,2023年国际糖价涨幅高于国内,我国配额外食糖进口全年处于亏损状态,10月下旬至11月底,配额内进口糖也陷入亏损。11月底,巴西配额内进口糖成本6943元/吨,同比提高1547元/吨,比广西糖价高163元/吨;巴西配额外进口糖成本8904元/吨,同比增加2018元/吨,比广西糖价高2124元/吨。受此影响,2023年1-11月我国进口食糖348万吨,同比减少26.9%。

(二)预计2024年全球食糖供求延续紧平衡,印度政策取向对国际糖市走向至关重要,国内糖价将宽幅震荡运行

一是预计2024年度全球糖市供应总体仍将偏紧,对糖价形成支撑。机构普遍预计,2023/2024榨季全球食糖供给继续偏紧。ISO预计,2023/2024榨季全球食糖产量为17988万吨,全球消费量预计为18022万吨,仍存在产需缺口。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计,2023/2024榨季全球食糖产量减少2%至17550万吨,而消费量增加0.8%至17800万吨,产需缺口250万吨,食糖贸易量减少2.4%至6070万吨。受厄尔尼诺天气影响,印度、泰国甘蔗主要种植区域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预计糖产量和贸易量均将下降,其中印度食糖预计减产300万吨左右,泰国减产200万吨左右。南半球巴西超预期增产,预计2023/2024榨季糖产量达创纪录水平,但港口物流拥堵制约出口能力,阶段性偏紧将加剧市场波动。

二是印度对全球食糖贸易和价格走向至关重要。印度是全球第二大食糖生产国,但出口供应非常不稳定,年度间差异较大。2021/2022榨季印度食糖出口达创纪录的1120万吨, 2022/2023榨季食糖出口限制在610万吨。截至目前,2023/2024新榨季印度延续了食糖出口限制政策,一是市场预计2023/2024榨季印度食糖继续减产;二是2024年印度总统大选,政府力求保障本国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限制出口;三是印度发展甘蔗乙醇,可能仍将分流一部分食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2023/2024榨季印度最终产量数据显示食糖没有明显下降,那么在2024年上半年大选结束以后,印度存在重返食糖出口市场的可能,届时将增加全球贸易糖源供应,利空糖价。

三是预计我国食糖供需维持紧平衡。2023年广西降水情况明显好于上年,甘蔗单产恢复正常水平,市场机构普遍预计,2023/2024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约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11%,相当于过去五年均值水平,消费需求约1520万吨,缺口仍需通过进口等多种形式补充。但如果印度大选之后取消食糖出口限制,或者巴西港口物流出现明显好转,国际糖价将下跌,有利于改善国内国外市场供需和稳定价格。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