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黑龙江“大粮仓”以“技”取胜

2024年最热的词语无疑是“新质生产力”。农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不是落后产业,农业也必须紧跟趋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区(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作为黑龙江重点打造的“国字号”示范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中国饭碗”装满更多“龙江粮”?

“四区三高地”赋能“黑土粮仓”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比喻。黑龙江作为黑土地主要分布地之一,一直以来是我国的粮食产量大省。据了解,2023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1557.64亿斤,实现了“二十连丰”,连续14年位居我国第一,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粮食产量增长的背后,有着一系列的新变革、新方法、新措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在这过程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目前,全国共有 9 家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是黑龙江重点打造的国家级示范区。据了解,2018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

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地理环境优异,位于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河间地带,以盛产绿色优质粳稻闻名,有739.7平方公里的天然富硒土壤,99.54%的土地达到AA级标准,被誉为“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

图片
佳木斯稻田  来源: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区官网

此外,佳木斯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优势明显,耕地面积3264万亩,占整个三江平原面积的50%,是中国北方粳稻的优势生产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黑龙江日报,佳木斯2023年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为2930.7万亩,产量达228.6亿斤,是全国生产第一大市。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建三江考察时提出了“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随后,当地政府迅速启动“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

“四区三高地”是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主要建设发展方向。其中,“四区”主要包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服务样板区、水稻产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寒地黑土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聚区;“三高地”主要包括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据了解,整个农高区围绕“四区三高地”的总体定位,规划建设“一核四园” 与“一带六基地”。其中,区域内加工企业135家,年加工水稻能力近500万吨,仓储能力达1245万吨,多个产品获得地理标识产品认证,工业企业总产值92.8亿元。

此外,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已建成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家,科技创新平台与双创孵化载体9个,申报5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企业入库登记33家,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5个。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95%

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佳木斯国家农高区集聚了中国农大、哈工大、省农科院等一批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入驻,设立13个研究试验与示范基地,年均开展创新项目20项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76%,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95%。

图片
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智能化无人农机大型收割场景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科技创新,企业是关键。佳木斯国家农高区拥有稻米和秸秆两大资源,吸引众多企业来此探寻水稻全产业链发展的“金钥匙”,黑龙江中科富田秸秆还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田)就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中科富田是一家专门从事寒地秸秆腐熟菌剂研发和生产的科技企业,以研究黑土地保护和寒地秸秆原位全量腐熟还田为主。秸秆腐熟菌剂是该企业主要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能够提高还田秸秆分解腐熟、转化成有机肥的速度。同时,改善土壤环境,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助力黑土地保护和能农民增产增收。

图片
秸秆使用菌剂后直接粉碎还田  来源:央广网

2022年,中科富田董事长张凤春将产品在佳木斯农高区进行实验,在农高区管委会的帮助下,实验田规模从2000亩增加到5360亩,产能从50吨提高到5000吨。“施用秸秆腐熟菌剂的各试验田还田秸秆均取得了腐熟效果。在春季打浆耙地时没有秸秆漂浮现象,减少了农民捞水稻秸秆浮渣的劳动量。“张凤春介绍道。

除了企业,科学家工作室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也在积极赋能农业现代化。2016年黑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工作室建设,依托佳木斯国家农高区资源,科学家工作室主要聚焦在寒地粳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及配套机械、大豆生物育种、黑土修复关键技术等领域,助力黑龙江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例如,中国科学院刘长江寒地粳稻高产栽培技术及配套机械研究工作室针对北方寒区早春(育秧期)气温低的自然条件,在寒地粳稻高产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发基础上,发挥企业自身的机械研发与制造优势,进行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的插秧(摆栽)机械的研发与应用,形成并示范应用寒地粳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突破了北方寒地粳稻高产超高产栽培的瓶颈限制因素,有效提高寒地粳稻单产和总产。

此外,中国科学院张恒友大豆遗传改良工作室搭建”大豆生命科技研发平台”,采用基因编辑、分子设计育种以及基因聚合等方式,研发“营养成分结构性定向提升”的功能性、高产、抗逆、广适新品种。中国科学院黄健黑土地保护工作室集”研发—实验示范—成果转化“于一体,通过作物化肥农药减施、黑土地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有效提高了土壤自然肥力、有机质、耕地地力等。

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落地。一是依托农高区科创中心平台,保障中国农业科学院院士、专家进驻农高区的生活和工作。二是农高区提供能够满足科研需要的建设用地和实验用地;三是农高区提供政策支持和科研资金支持,保障科学家能够顺利开展工作。

高位推动,全方位打造“四个农业”

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作为我国的“黑土粮仓”,以水稻全产业链为主导产业。目前,农高区主要围绕四大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水稻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样板。

据了解,四大现代产业体系主要包括生态循环产业、绿色有机稻米加工业、智能农机装备产业以及现代科创服务业。2022年9月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28条措施从创新能力建设、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拓展人才引育渠道等方面全方位给予农高区建设支持。

图片
《关于支持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部分措施  来源:35斗

在区位交通方面,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与富锦、同江、抚远、饶河等市县相邻,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区位交通便利。同时,佳木斯农高区核心区紧邻建三江机场,已开通了佳木斯—大连—青岛、佳木斯—哈尔滨—北京等多条航线,航空交通发达。在公路交通上,农高区南侧紧邻建黑高速联系抚远,西侧紧邻三江高速,G102横穿规划区域联系抚远。区位交通的便利,助力农产品市场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图片
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区位交通图  来源: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产业区官网

同时,佳木斯国家农高区还聚集了一批优质名企共谋发展,包括中粮集团建三江分公司、黑龙江益华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在金融支持方面,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黑龙江分行成功审批佳木斯国家农高区科创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中长期贷款2.5亿元,并实现首笔贷款投放2750万元,以政策性金融助力国家现代化数字化大农样板区建设。

在此背景下,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将用好用足多种政策支持,聚焦绿色食品、生物农业、智能农机等产业,锚定行业头部企业、央企等重点开展招商,推动现代农业全链条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促进产业升级、加速资源要素集聚,力争将佳木斯农高区打造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产学研人才集聚高地的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典型标杆。

 

参考资料:

1.黑龙江新闻网.强强联合!科学家工作室赋能龙江现代化大农业.

2.人民网-黑龙江频道.佳木斯市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

3.央广网.对话|黑土地以“新质生产力”绘就好“丰”景.

4.黑龙江日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黑龙江机遇在哪儿?

5.央广网.佳木斯国家农高区:企业产能提升百倍的招商密码.

6.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创新发展走在前.

7.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编办.三点发力推进农高区“瘦身强体”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