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轮杀跌后,玉米价格重新回归新作定价,后市将如何演绎?

9月份,在新粮上市前夕,玉米上下游产业链围绕开秤价格,展开了激烈的博弈。在丰产预期兑现、春玉米入市、国内替代品及进口玉米拍卖等诸多利空因素的挤兑下,华北玉米价格出现了两轮大幅杀跌,并领跌全国玉米价格向新粮靠拢。

在挤掉了前期创历史新高的泡沫之后,市场趋于理性,重新回归新作定价。那么,随着新粮入市量的陆续增加,后市玉米价格将如何演绎?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图片

连续两轮大幅杀跌后,玉米价格重回新作定价

7-8月,由于新季玉米尚未上市,国内玉米市场的供需呈现出“上游控量挺价,下游高价刚补”的格局,带动玉米价格持续上行。在华北地区玉米价格的领涨下,国内玉米价格也涨至年内高点。

进入9月份以后,随着华北新玉米入市,缓解了下游企业缺粮的情况,华北地区玉米价格出现了连续两轮的大幅杀跌,带动全国玉米价格呈现出快速下跌的趋势。

图片

以山东潍坊寿光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为例,8月底其收购价格达到了3110元/吨,至9月26日,已经跌至2830元/吨,从高点下跌280元/吨,下跌幅度达到了9%。

不过,随着本轮快速下跌,外地粮源的价格优势已经荡然无存,深加工企业的到货量在创下阶段性高点之后,也将逐渐回归正常水平。不过,国庆期间,华北地区新玉米将迎来上市高峰,玉米价格仍有进一步下跌的预期,但继续往下杀跌的空间将变得十分有限,预计华北玉米价格在10月份见底的可能性较大。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华北市场此前经历了连续两轮的大幅杀跌,但目前终端收购价格仍处于2021年、2022年的同期高位。不难看出,华北新季玉米高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前期出现的大幅杀跌行情,更多的是对前期市场价格创历史新高“泡沫风险”的释放,也是玉米价格重回新作定价的理性行为。

图片

玉米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根据目前的市场运行情况,至春节前的玉米行情,我们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当前至10月中旬,玉米价格将回归新季定价。这一阶段的核心是新粮处于陆续上市期,供应主体多且数量大,改变了三季度“上游控量挺价、下游高价刚补”的格局,玉米定价主导权的天平向下游买方倾斜,玉米价格回归季节性下跌趋势。

深加工企业的开秤价格和产区种植成本将决定价格底部。从种植成本来看,地租为本年度种植成本上涨的主要因素,涨幅最高超过了20%。根据机构测算的数据,本年度东北地区规模种植入库成本大约0.95元/斤(含脱粒、短运费),折算到北港成本2620元/吨。如果华北地区价格进一步下降至1.35元/斤(对应北港2600元/吨),北粮南运通道或再次关闭,届时低库存或让当地贸易商逐渐开启收购,价格或逐渐获得支撑。

而深加工企业的收购价格和港口内贸玉米价格将锚定玉米价格顶部。考虑到北港贸易商收购区间已经来到了2800元/吨的顶部预期,而当前华南现货价格为2850元/吨,成倒挂状态,因此,继续高价或将进一步抑制提货,2800元/吨的高位很难突破。

当然,其它因素例如天气、稻谷和进口拍卖可能会改变新作定价回归的速度和强度。

图片

第二阶段是新季玉米上量后的上下游博弈,也就是10月中旬到春节前这段时间。这一时期,价格区间逐渐明朗化,上游节奏逐渐稳定,种植方、贸易商和终端企业重回“上游控量挺价、下游高价刚补”的格局。市场的行情走向可能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之一是前期市场触底,接近成本价,贸易主体开始进场收购,新粮外流对于当地用粮企业带来一定压力,博弈中玉米价格上行;

情形之二是前期市场横盘,中下游会降低库存按需采购,收购积极性下降,玉米价格缓慢下行,届时关注粮库轮入情况对价格的支撑;

情形之三是前期市场先涨后跌,甚至跌破种植成本,上游惜售情绪加重,到下一轮刚需补库,带动价格反弹。

图片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