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缺口被“熨平”,今年的玉米行情,或已失去了悬念

和小麦以及稻谷相比,玉米在我国虽然不是主要口粮,但从种植面积来说,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其产量接近我国粮食生产总量的40%左右。

从2016年玉米取消最低收购价保护以来,玉米逐步走向市场化定价。随着国家临储玉米库存耗尽,从2020年开始,玉米价格经历了大约三年的“黄金发展期”。

但进入2023年以来,玉米价格整体却呈现出下跌趋势,至目前,已经从年初的2810元/吨下跌至2680元/吨左右。而且,从供需平衡来讲,今年的玉米行情,或已经失去了悬念。

图片

现阶段玉米价格交易的核心逻辑

我们都知道,近几年相较其它农产品而言,玉米价格之所以涨幅较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玉米供需结构始终存在一定缺口。

随着前期小麦价格的大幅回落,玉米价格却表现出了相对抗跌的行情,甚至出现了一定的小涨,支撑的基础依然是“缺口论”。但在芽麦、定向稻谷、进口玉米及替代品的冲击之下,“缺口论”或将成为“伪命题”。

从5月中下旬开始,玉米价格震荡走强,核心交易逻辑是玉米库存的持续去化,无论是深加工企业、港口库存还是饲料企业,其玉米库存和去年同期相比,降幅均较为明显。

根据Mysteel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6月第一周(6.1-6.8),深加工企业库存为346.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35%;北方四港玉米库存236.1万吨,同比下降36%;广东港谷物库存141.7万吨,同比下降41%;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天数22.56天,同比下降33%。

图片

在小麦重回替代领域后,内贸库存同比却降幅明显,似乎印证了玉米缺口的存在,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这恰恰说明了各产业链对后市行情的悲观预期。

南方港口和下游企业库存下降,一方面受国内外玉米价格波动影响,各参与主体对建库意愿较为谨慎;另一方面前期部分内贸玉米挤占了往年的进口玉米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主体都在等待巴西第二季玉米的上市。

北港玉米库存下降,主要是因为今年东北玉米出关难所致。由于顺价时间较短,导致本年度北港玉米下海量和集港量降幅明显,在南北玉米价格倒挂的情况下,贸易商被动累库,而这部分库存很难统计。

图片

今年的玉米行情,或已失去悬念

每年的5-9月份,国内玉米供应会进入“青黄不接”的阶段,玉米价格整体会呈现出季节性走强趋势。但今年缺口驱动价格的逻辑,已被大大削弱。

我们都知道,国内玉米的供需缺口,主要由国内替代品(小麦和陈谷)以及进口替代品(玉米、大麦、小麦、糙米、高粱等)补充。

国内替代品方面,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是芽麦。截止目前,如果按照萌动和发芽30%以上计算,业界预测本年度芽麦总量在2000-3000万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芽麦都会流入饲料领域。

按照芽麦销售方向、目前企业的加工产能及相关收储政策,预计流入饲料加工领域的芽麦量大约在45%左右,也就是900-1350万吨。从芽麦的价格来看,阶段性饲用替代优势十分明显。

图片

国内替代品除了小麦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品种是陈谷,本年度陈谷拍卖量虽然远低于去年的3000万吨,但业界预期仍在1800万吨左右,而6月份之前的拍卖量仅为650万吨左右,剩余部分陈谷拍卖随时都会启动,进而打压玉米价格。

进口替代品方面,首当其冲的是进口玉米。1-4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852.29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下降的原因是为了降低进口来源集中风险,本年度我国大幅减少美玉米和乌克兰玉米进口,而转向巴西、南非等国。

从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打通以后,1-4月,我国累计进口巴西玉米221.47万吨。而巴西玉米的主要出口是第二季,目前已进入收获期,并且本年度巴西玉米有创纪录的的丰产预期。预计从7月开始,将陆续抵达我国港口。

从巴西玉米价格来看,7-12月份的到岸理论进口利润在400-485元/吨,进口利润十分明显。

图片

另外,本年度我国还打通了南非玉米输华走廊,虽然5月份首批进口量只有5.3万吨,但从进口价格来说,比其它出口国更具优势,预计未来从南非进口的玉米将会进一步增加。

进口小麦方面,1-4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598万吨,创历年同期记录。前期进口小麦主要以澳大利亚标准白小麦为主,也就意味着进口小麦的主要用途依然是饲料领域。而根据4月份的进口平均价格,进口利润在285元/吨左右。

图片

进口替代品除了玉米、小麦外,还有大麦和高粱等作物。由于各饲料厂产品结构及配方相差较大,对替代品替代价差并不一致。

平均核算,大麦-玉米价差-300以上,高粱-玉米价差150以上,替代品出现替代优势。目前大麦-玉米价差在-430元、高粱-玉米价差在-170元左右,也具有明显的性价优势。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与现货价格对比,小麦、大麦、高粱和芽麦对比玉米均具有替代优势。根据价差,目前替代优势为芽麦>大麦>小麦>高粱 。

玉米市场6月份有国内芽麦替代补充,同时定向稻谷拍卖在伺机而动;7月份以后巴西玉米到港,9月份以后国内新季玉米上市,另外还有大麦、高粱等谷物的补充。

图片

综上所述,本年度的玉米供需缺口已被“熨平”,今年的玉米行情或已失去悬念,目前唯一留存的炒作点,只剩下天气对新季玉米生长的影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农鸣(ID:kechixunongye)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