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支持蒙古国在核心地区发展气候韧性农业

蒙古国地处中亚,是地球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完整主权国家。在这个远离海洋的内陆国家,73%的农业用地都是牧场,广袤的牧场和一望无际的草原几百年来一直是游牧畜牧业的中心地带。

然而,恶劣的天气和短暂的生长季节影响了蒙古人民的膳食习惯,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在蒙古国的偏远地区,每天的新鲜蔬菜消费量有限,因此,由于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致病的风险更高。对于一部分蒙古人而言,大棚种植和进口是获取新鲜蔬菜和水果的唯一选择。

图片
蒙古国73%的农业用地是牧场。©粮农组织

曼莱乌尔干契家庭农场

Lkhagva Yondon生活在蒙古国中部的中央省,依靠自家的“曼莱乌尔干契”家庭农场维持收入,获取每天所需的营养。

以前,她们一家人经常在温饱线上挣扎。蒙古的酷暑和严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

过去二十多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天气条件愈加难以捉摸,旱灾和白灾(蒙古语称dzud,指干燥炎热的夏季过后出现特别寒冷的冬季)更加频繁的出现,灾情愈加严峻。这可能会导致牲畜大量死亡,威胁小规模农民和牧民的生计。

图片
过去很多年里,农民Lkhagva Yondon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努力对抗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粮农组织

同时,由于缺少最佳种植技术的知识,果蔬单产不稳定,大棚和当地市场的供应也不足,因此许多水果和蔬菜只能进口。但高昂的价格又让农村居民望而却步。

气候韧性实践与多元化作物

Lkhagva决定寻求帮助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当她听说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要在蒙古国启动一个新项目时,就找到了南南合作国家主管部门蒙古国粮食、农业和轻工部寻求支持。

她想要学习种植玉米用作自家农场饲料,提高收入。这种做法以前在额尔德尼地区很常见,Lkhagva想要恢复这种方法,种植已经在这一地区试验过的作物。

图片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项目专家帮助Lkhagva提升农业技能。©粮农组织

来自中国的南南合作项目专家康连和来到了曼莱乌尔干契农场,与Lkhagva分享中国的饲料作物生产和草料栽培技术相关的丰富知识和专业技术。他教授Lkhagva如何犁地、耕田,如何调整幼苗的深度。

Lkhagva还学习了大棚种植。专家教她如何搭建冬季大棚,还与她分享草莓、黄瓜和番茄的栽培建议。大棚产出的果蔬不仅可以满足Lkhagva一家人的所需,还给他们带来了稳定的额外收入。

图片
曼莱乌尔干契家庭农场的大棚。 ©粮农组织

除了农业做法和技术知识,南南合作项目还会引入机械设备来提高生产力。在购买了一台播种机和一台中耕机后,这个农场的产量有了显著提升。

“蒙古人在农艺和农业技术方面拥有良好的教育和知识基础。他们需要的是合适的机械和自动化设备,”南南合作团队负责人Ji Ergela解释道,作为项目成员,他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图片
Lkhagva和她的丈夫以及许多参与者都从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中收获了丰富的农业实践和技术经验。©粮农组织

生计获得明显改善

通过南南合作计划引进的饲料栽培技术表明,杂交种子培育的玉米在蒙古国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种植的玉米在高度、重量和直径方面都有正增长,为生产动物饲料提供了更多的绿色草料,每公顷的饲料单产也更高。

青贮生产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减轻了对牧场的过度依赖,缓解了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退化。充足的饲料带来了质量更高、口味更好的牛奶,直接造福了蒙古国的农民和消费者。

图片
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帮助当地农场大幅提升生产能力和产量。©粮农组织

在南南合作计划的支持下,曼莱乌尔干契农场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显著提高。有了育苗技术和设备,农场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5公顷的土地种植青饲料,同时种植杂交苗也意味着这里的玉米生长季被拉长了。大棚的数量翻了一番,从三个增加到六个。

“这个项目让我们的生活越变越好,” Lkhagva非常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有10公顷的土地种着青饲料,差不多可以收获5000捆干草。我们养的牛也从5头增加到70-80头了。”

粮农组织南南合作蒙古国项目

图片
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帮助蒙古国发展气候韧性农业。©粮农组织

南南合作是发展中国家分享和交流实用知识、经验、资源和技术以应对共同发展挑战的框架。

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成立于2009年,中国政府首期出资3000万美元,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迄今为止,中国已向该计划捐款1.3亿美元。

图片
中方专家为蒙古国当地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援助。©粮农组织

蒙古国的项目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在亚洲实施的第一个国家级项目,目标是弥补蒙古在农业和畜牧业产量及生产力提升方面所面临的技术能力差距。

中方专家在畜牧生产、作物生产、食品安全、批发贸易和相关服务等领域为超过28个伙伴提供了支持和技术援助,其中包括私营个体农场、非政府组织和政府机构。

Lkhagva和其他参与者在农业实践和技术方面收获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将把这些经验投入到实际生产中,为蒙古国实现更好生产、更好环境、更好营养和更好生活作出贡献。

相关链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联合国粮农组织(ID:FAOChina)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