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肉牛养殖和生产体系:种牛场-育犊母牛场-架子牛饲养场-围栏肥育场-屠宰加工场

美国概览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将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以及五大湖区主权面积和其他港湾、内海等水域面积都计算在内,国土总面积是963.3万平方公里,与中国国土面积相近,人口3.3亿,远低于中国。

图片

如果看美国的国家地图,从事肉牛行业的人也许会发现有趣的现象,美国的国土地图,很像屠宰待后分割的一头牛。而我们此次深入内布拉斯加州肉牛产业考察的目的,就是来庖丁解牛,分阶段的全面了解美国肉牛产业。

图片
▲ 图1 美国地图

美国农业和肉牛业简介

美国是全世界是第一大农业国,具备农业生产的优良条件,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纵贯南北,平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一半,耕地面积占世界的十分之一;纬度适中,国土辽阔,三面临海(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气候类型齐全;美国的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肉蛋奶产量均在全球名列前茅,其中棉花产量超过世界棉花总产量的15%,玉米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30%。

美国陆地总面积为7.85亿公顷,其中23.3%是水体或者联邦用地,21.0%为牧场用地,21.0%是林地,18.6%是耕地,6.2%是草原,5.8%是已开发用地(USDA,2013e)。Claassen(2010)报道,在美国,绝大部分肥沃土地都用于农作物生产(80%),而大多数贫瘠土地则作为牧场,主要用于从事放牧生产(73%)。其他被划分为中等生产力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作物生产(52%)、饲草生产(收获干草、草原放牧和牧场等用途,占42.5%)。由上面数据可以看出,美国拥有充足的土地用于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品种优良的农作物以及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2017年为美国创造了1734亿美元农业产值,虽然只占GDP比重约0.90%,但令人诧异的是美国农产品出口额高达1405亿,进口1192亿美元;而同期中国农业产值10073亿美元,占GDP比重约8.24%,农产品进口1258.6亿美元,出口755.3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属于典型的农业出口大国。

在美国农业产业中,肉牛产业是占比最大的一个分支,其肉牛存栏数9480万头(USDA -NASS 2019.1.1),占世界肉牛存栏数9.42%,排名世界第四位;肉牛养殖场主要分布于美国的中西部地区。相比之下,中国以9690万头存栏牛位居世界第三,占比世界肉牛数9.67%。

2018年,美国牛肉生产约1200万吨,平均每人消耗牛肉约26kg,而中国牛肉人均消费约为6kg,差距明显。美国生产的牛肉约有135万吨出口国外,但同时需要进口相似数字的牛肉回国,因此美国并不属于典型的牛肉出口国,进出口贸易持平,是一个牛肉自给自足型国家。美国牛肉人均消费在2016年前都保持较高的水平,随后逐渐降低,在2014-2015年期间跌至低谷,主要是因为当时牛肉价格远高于鸡肉,且鸡肉的市场宣传主打其是比牛肉更健康的蛋白来源,导致了消费巨幅降低,近几年逐渐恢复但维持在2016年前一半左右的水平。美国在2003年发生疯牛病,对其牛肉出口造成重创,随后恢复增加,目前出口量已超过进口量;2015-2018年期间,贸易差额增加了1.63亿吨,抵消了40%的生产增长。

图片
▲ 表2:2010-2020年人均肉牛消费量;
 数据来源:美国肉牛智库(CattleFax)组织信息

美国肉牛生产体系

肉牛饲养场几乎遍布整个美国,但牛肉大多产自美国中西部牧场。这里的肉牛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大型饲草收割机械、饲料加工机械、送料机械、耕作机械一应俱全。美国建立了完整且运行规范的肉牛养殖和生产体系,即种牛场-育犊母牛场-架子牛饲养场-围栏肥育场-屠宰加工场。

美国肉牛产业中,经常被人提起的就是肉牛产业带,它包括大平原各州以及玉米产区带的大部分地区,包括12个州和另外4个州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占全美来源于牛的现金收入的相应比例为:全部牛70%,肉用母牛60%,肥育牛85%,屠宰牛80%。

图片
▲ 图2 美国肉牛产业带(资料来源: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肉牛带位于美国中部,美国肉牛生产活动主要集中在这一地区

美国的肉牛产业链环节包括育种、饲养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它们的终产品要经过加工并以零售产品的形式销售给消费者。而从肉牛配种到生产用于消费者可食的产品,一般需要24-36个月,这也是美国肉牛产业典型的生产周期。

图片
▲ 图3. 美国牛肉生产链流程示意图,展示了牛只从繁育场和奶牛场直接进入育肥场饲养场(蓝线)和屠宰场(红线)的路径,或在按照生长阶段(紫色线)在专用设施(犊牛场、后备牛场,或者育肥牛场)中进行。
图片
▲ 图4 肉牛生产周期
  • 种牛场(Seedstock Operation)

种牛场负责向育犊母牛场提供优质配种公牛,配种方式主要以本交为主(占95%以上),1头公牛可配20-25头繁殖母牛,每年进行春秋两季配种,繁殖率一般能达到85%以上。育犊母牛场(Cow-calf Operation)作为围栏肥育场(Feedlot Operation)源头,牛只的流向主要分为三种可能的方式:

  1. 断奶后直接进入围栏肥育场进行肥育饲养;
  2. 在舍饲方式进入育前牛环节(Backgrounding)作为育前牛(Backgrounder)饲养一段时间,再进入围栏肥育场进行肥育;
  3. 在草场上作为架子牛(Stocker)放牧饲养一段时间,再进入围栏肥育场进行肥育。肉牛在围栏肥育场完成育肥饲养后,则进入屠宰加工环节(Packer)成为牛肉商品。

 

  • 育犊母牛场(Cow-Calf Operation)

截至2019年1月,美国有3180万头母牛,592万头后备牛,729046个育犊母牛场,平均饲养规模为43.5头/场。据资料记载,美国育犊母牛饲养规模≥100头的母牛场占10%,但其饲养母牛的头数占总母牛存栏数的56%(USDA,2017),90%的母牛场均为100头以下,饲养规模占总母牛存栏数的44%。拥有育犊母牛场的农场主平均年龄为57.4岁(NCBA,2019),这说明美国肉牛养殖业也面临同样的老龄化问题。育犊母牛场因为以放牧方式为主,需要拥有大面积的草场,养殖成本高,因此多数都是家族式运营。

 

  • 育前牛场或架子牛场(Backgrounder or Stocker Operation)

这两种环节是育犊母牛场和围栏肥育场的中间环节,因饲养环境和营养不同而有所区别,但都是从小群体转移成较大群体饲养,再进入围栏肥育场。架子牛模式是将买来的犊牛放在草场上饲养3-4个月,育前牛模式则是将犊牛在干燥围栏圈舍中舍饲养殖3-4个月并饲喂青贮、谷物和干草等粗饲料。

 

  • 围栏肥育场(Feedlot Operation)

截至2019年1月,美国有1440万头肥育牛,≥1000头的育肥场占15%,但其存栏超过总育肥牛数81%(CME,2016),这与我国小规模肉牛育肥场的存栏占主要牛存栏数的情况刚好相反。这里的原因主要是他们随着牛头数更多,牧场的固定成本可以被稀释而降低,同时资产更多能够向银行申请更多的贷款。多数围栏肥育场都是直属于大型屠宰企业,但围栏肥育场很少能拥有自营地育犊母牛场,主要因为育犊母牛场需要很多土地的成本问题。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