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种子谷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种谷”建设的启示

荷兰种子谷(Seed Valley)位于北荷兰省瓦门赫伊曾(Warmenhuizen)、安代克(Andijk)、霍恩(Hoorn)和恩克赫伊曾(Enkhuizen)之间的区域,被誉为国际植物育种和种子技术中心。2008年,Incotec、Bejo、Enza Zaden、Syngenta和Pop Vriend等五家种子公司为解决招聘问题,联合发起种子谷倡议,“激发年轻人对种子行业的热情”,吸引了大批种子及相关公司入驻。如今,种子谷集聚了5家(Bayer、Bejo Zaden、Enza Zaden、Hazera和Syngenta)世界前十位的蔬菜种子企业的总部或研发中心,发展成为一个由40多家专门从事优质种子和基本植物材料培育、生产和销售企业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被誉为现代种业“硅谷”。根据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22年种子谷营业收入达18亿欧元,并将以6%的速度保持稳定增长。荷兰种子谷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各地的种业聚集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图片
图1 荷兰种子谷区位示意图   图片来源:根据荷兰种子谷官网图片绘制整理所得

一、荷兰种子谷发展经验

荷兰种子谷围绕蔬菜和花卉种子产业方向,吸引了种子培育、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全产业链条的关联企业集聚,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金融、中介服务等各方要素联结形成的产业生态,打造“强根植性”的产业链条与良好的产业生态体系。

一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形成“强品牌”的全链条产业体系。种子谷的企业致力于开发新的蔬菜和花卉品种及相关技术,企业类型覆盖种子培育、生产、加工、物流、销售及相关技术支持的全产业链条。企业类型包括(1)从事蔬菜和花卉新品种开发的育种公司。包括本土的安莎种子公司、必久种子公司,以及拜耳、先正达、泛美种子公司、东西方种子公司(East West Seed)、海泽拉种子公司(Hazera Seeds of Growth)等国际种业巨头的蔬菜及花卉研发机构。(2)专注于种子加工、处理技术的机械制造及服务提供商。例如,全球种子处理和包衣技术领域最先进的盈可泰公司(Incotec),提供种子底漆、造粒、薄膜包衣等服务的Germains Seed Technology公司,以及为种子加工、处理提供全自动化产线的机器人公司ROLAN ROBOTICS等。(3)幼苗繁殖服务商(植物苗圃)。例如,VCI Nederlan、Gitzels等公司专门从事组培幼苗并进行大规模繁殖,Iribov公司则为种企提供植物育种及繁殖环节的实验室服务。(4)种子贸易商。Ergon Seed、Kees Breersen Zaden、Sluis Garden等公司长期向欧洲及全球出口蔬菜及花卉种子。

二是产业链条联系紧密,形成“强粘性”的合作伙伴网络。种子谷的企业由于区位临近、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长期业务往来与交流非常稳定且密切,形成了可持续运行的产业生态圈。(1)产业链上下游的业务合作。例如,植物苗圃Gitzels公司为育种公司提供各种育苗育种服务,客户包括种子谷内的Enza Seeds、Incotec、Bejo Seeds、Syngenta、Bayer等育种公司。Seed Conditioning Enkhuizen公司长期为种子谷内的先正达荷兰、盈可泰、安莎种子公司提供种子干燥、发芽和储存服务。Vertify依托多个基地进行发芽试验、使用价值研究以及疾病和作物保护研究,并为多家种子公司提供示范田。CAV Agrotek拥有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种植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可以帮助种植者量身定制种植方案。Iribov拥有先进的温室隔间和植物温室,为植物育种公司提供实验室服务。(2)人才招聘与教育合作。种子谷倡议提出之初,从事育种及农业领域的人才极为缺乏,企业招聘成为难题。为此,种子谷内的种子公司与中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培养育种领域的专技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学生打造量身定制的成长计划,通过组织公司参观、客座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种子行业的兴趣,通过为学生寻找实习机会、职业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和工作岗位。当前,种子谷吸引了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3500多名员工,每年新增约370个岗位。

三是产业资源合力强劲,形成“强根植性”的产业生态系统。种子谷所在地区的省、市政府,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以及金融、法律、税务等服务机构,与企业主体共同构成荷兰农业典型的“三重螺旋”合作机制,整合形成资源要素发展合力,为种子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生态。该合作机制框架下,荷兰顶尖的农业院校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阿姆斯特丹大学等院校为种子谷提供植物栽培、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知识基础设施;企业为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平均将其营业额的16%投资于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等技术培育新品种,并适时推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保持其在国际育种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前沿地位;种子谷所在地的省、市政府则以政策、资金支持种业发展。种子谷所在地的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各派出代表组织成立种子谷基金会,共同推动种子谷与金融、行业组织等机构开展合作。密切的资源合作网络为企业成长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支撑,因此,种子谷的企业鲜少发生迁址行为。由于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其成立时间普遍超过30年,50%的企业超过50年,Sluis Garden和germains seed technology两家企业甚至超过了150年。

二、对我国各地“种谷”建设的启示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自《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实施以来,全国各地纷纷依托自身的种业特色优势,谋篇布局种业集聚区建设。例如,海南南繁硅谷、北京种业之都、广东航新种子谷、河南中原农谷、上海张江种谷等。借鉴荷兰种子谷发展经验,建议各地围绕“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打造种业高端要素集聚、创新活跃的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高端延伸、特色突破。顺应我国高端价位种子扩容趋势,兼顾我国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种源品类及当地气候及种源特色优势,聚焦重点种源攻关,开发特色种源的突破性新品种。

二是联合攻关、双轮驱动。不同于传统的小规模、小作坊式育种模式,现代生物技术育种更需要龙头种企与高校、科研机构组建的联合创新体推进。一方面,超前部署农业育种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加大对公立研究机构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持,引进包括传感技术、基因组学、纳米技术、微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等的各种现代生物学研究技术,提升种业创新的基础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并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实验室并壮大研究团队,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等方式,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应用性研究及其商业化运作,打造贯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种业集成研发系统,形成“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三是资源倾斜,主体培育。持续稳定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引导种业资源要素加快向重点企业集聚,支持培育“龙头企业+专精特新”的梯队式种业企业网络。不断引导向企业开放使用重点挖掘的粮食、油料和重要经济作物高产、优质、抗病虫和耐盐碱的基因资源、育种仪器、设备设施和测试程序软件等研发资源等。

四是制度创新,环境优化。进一步探索科研投资和减税优惠相结合的政策创新,加快推动企业科研投资抵免税收政策执行步伐。加快推进农业科研成果市场化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通过市场化运作,加快种业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人才联合培养与职业成长计划,定向输送现代化种业高技能人才。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