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扩张在华蓝莓种植规模

蓝莓产业是位居草莓产业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产业,近年发展迅速,2020年全球蓝莓种植面积约为12.6万公顷,同比增长2.7%;蓝莓产量约为85万吨,同比增长1.2%。同时,全球蓝莓产业发展呈现产地多元化的趋势,南美洲、欧洲和东亚地区正不断缩小与传统种植巨头北美洲的差距。

蓝莓是一种低热量的浆果,果实中富含花青素,既美味又健康,在我国水果消费市场广受欢迎,近年来需求量不断上升,2021年中国蓝莓产值为89.89亿元,同比增长47.5%。

我国蓝莓种植于1981年由吉林农业大学率先引进,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研究,目前我国蓝莓种植主要集中在五大产区:胶东半岛产区,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产区,云贵高原产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和南方地区,2021年中国蓝莓种植面积为125.2万亩,同比增长26.1%。然而和其他水果品类类似,国产蓝莓产业化、品牌化程度较低,目前仅有联想佳沃、江苏沃田等少数品牌具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而来自美国的怡颗莓Driscoll’s、澳大利亚的Costa和英国的SA Berry Group等一众国外品牌则迅速渗透,从种植到销售,在我国的蓝莓鲜果市场所占比例从2015年的1%快速提高到10%。
 

 

近日,据《悉尼晨锋报》报道,澳大利亚农业公司Costa集团临时首席执行官Harry Debney表示公司将更加关注浆果、柑橘类水果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业务,公司希望三年内将其在中国的蓝莓种植面积由400公顷增加到700公顷。Costa成立于1903年,是澳大利亚领先的鲜果和蔬菜种植商、包装商和销售商,主要生产浆果、蘑菇、番茄、柑橘、香蕉、牛油果和葡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市场。Costa每年从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价值约3000万澳元的鲜食葡萄和柑橘产品,对华出口约占其总出口的10%。

Costa于2016年1月与全球浆果巨头怡颗莓(Driscoll’s)在华成立合资公司,专注于在中国生产浆果,开发的蓝莓品种名为Arana,并在云南石屏建立首个浆果种植基地。随后,又于2020年2月13日,投资5亿元在云南保山市种植蓝莓333公顷。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Costa在中国的莓果业务也随之增长。根据Costa2021年财报显示,Costa在中国的莓果销量增长40%,营收大增48%。

 

吉林农业大学发布的《2020中国蓝莓产业年度报告》显示,近年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蓝莓种植和销售,截止2020年已有超过25家跨国企业到中国投资蓝莓规模化种植生产,这将不断给国产蓝莓带来挑战,竞争将愈加激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春藤网(ID:gh_0942158940fd),作者:农更行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