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进出口看“法检”时代中国化肥进出口趋势(中)

01、化肥进口量创近年来新高,出口量基本恢复到“法检”前水平

2023年是国家完整实施化肥进出口“法检”的第二年,也是钾肥进口关税降至零政策的第一年,中国化肥进口量创近年新高。

2023年中国化肥进口量达到1309万吨,同比增幅27.3%。进口量大幅上涨的原因:一是国家鼓励包括钾肥在内的化肥进口,2023年钾肥进口关税降至零,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成本。二是2023年进口单价大幅下滑,直接带动了氯化钾进口量大增,三元复合肥进口也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23年中国氯化钾进口量为1157万吨,同比增长46%;三元复合肥进口量为121万吨,同比增长73%,重回百万吨以上级别。

2023年中国化肥出口量达到3150万吨,同比增幅26.7%,重回3000万吨关口。出口量大幅增长的最重要因素是2023年中国出口“法检”政策松绑。另外,国际市场需求出现恢复性增长。据出口贸易商介绍,2022年化肥法检的通关时间平均在60天左右,在国内需求旺季时甚至不予通关;2023年化肥法检的通关时间平均在20-30天,在国内需求旺季通关时间适当延长至30-50天。

图片

02、非法检产品硫酸铵一直稳居化肥出口首位,且出口比重持续提升

进出口政策作为调剂国内化肥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法检”的出台也是基于产业现状。从目前公布的出口“法检”政策来看,国家对化肥出口并不是一刀切,而是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政策:在诸多化肥产品中硫酸铵被排除在法检之外,因为国内硫酸铵产品生产主要源于其他行业副产,如焦化、己内酰胺、丙烯腈、环保脱硫,国内农用较少。

从出口品种来看,近5年硫酸铵一直稳居化肥出口首位。在“法检”实施后硫酸铵因不在“法检”之列,出口量仍保持在千万吨级别,且在化肥出口总量中比重提升。出口量第二至第五位产品分别为磷酸二铵、尿素、磷酸一铵和氮磷二元肥。

图片

03、化肥出口主要流向南亚、南美等地区

2023年,中国硫酸铵主要出口至南美的巴西、南亚的缅甸等国,其中巴西占比达到36%;尿素主要出口至南亚的印度、东亚的韩国等国,其中印度占比为45%;磷酸二铵主要出口至南亚的印度、东南亚的越南、泰国等国,其中印度占比高达60%;磷酸一铵主要出口至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其中巴西占比36%。

图片

04、“境外找钾”结出硕果,助推钾肥进口量创新高

2023年,氯化钾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进口量达1157万吨,进口来源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白俄罗斯(占比30%)、俄罗斯(占比26%)、加拿大(占比16%)仍处于中国氯化钾进口国前三位,但合计占比已从2022年的90%下降至2023年的72%;排名第四的老挝占比已从2022年的8%提高至2023年的15%,充分说明了近10年中国“海外找钾”工作结出硕果。

一直以来,我国钾肥需求量较大,钾盐资源储量却极其有限,长期依赖进口。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钾肥进口存在不确定性,需要通过建立境外钾肥生产基地来稳定供应。10余年来,我国在境外进行探索和建设,目前境外钾盐开发正逐渐显现其效力。目前我国有30余家企业开展了海外找钾工作,遍布老挝、泰国、刚果(布)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进展最快、效果开始显现的是老挝,目前中资企业在老挝的钾肥产能达到300万吨/年(氯化钾实物量)。按照现有规划设计,我国境外钾肥产能将在2030年达到700万吨/年。“境外找钾”的效应非常明显,一方面通过反哺国内,成为国内化肥保供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在境外建设钾肥生产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钾肥保持了价格洼地的优势,其供应量增加提升了中国在钾肥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话语权。

图片

05、化肥进出口量增长,但是进出口价格下降明显

2023年中国化肥进出口也面临了石化行业普遍存在的“量增价减”的状况, 2023年中国化肥出口数量增长27.3%,但出口金额下降13.9%;进口数量增长46.5%,进口金额仅增长13.1%,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价格明显下降。

整体来看,2023年中国化肥贸易实现顺差42.84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顺差的0.7%,为我国外贸顺差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23年,几乎所有化肥的外贸交易价格均出现下跌,其中硫酸铵受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硫酸铵单吨价格不高,可下降空间不大。单吨价格下跌幅度较大的产品是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单吨出口价格均同比下跌了300美元/吨,主要是因为2022年磷铵产品因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出口受阻、中国因法检出口减少等各种因素叠加下,价格出现了更大的涨幅,因此2023年在化肥价格下跌的过程中,磷铵价格跌幅较大。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