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牛肉价格上升、国产活牛价格持续走低,冰火两重天?

你说,这牛还养不养?

近日,进口牛肉市场价格上升,不少业内人士对此反应较为激烈。与此同时,国产牛行情处于下行区间。进口、国产是否真的冰火两重天?

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发表完上一篇牛肉的分析文章后仍在持续关注牛肉价格走势。经过分会与一线企业调研、并结合最新的统计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分析,分会认为,无论是进口牛肉价格的飙升还是国产活牛、牛肉价格的下跌都将在下半年步入一个振荡性的、平稳的区间,持谨慎乐观态度。

 01、进口牛肉价格回升,但可持续性不强

据国家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自4月份起,我国进口牛肉价格持续走高,6月份,进口牛肉均价已超过39元/公斤。通过与一线企业调研,自6月份起,国际市场牛肉期货价格开始较大幅度上涨、目前已经突破5000美元/吨,截至7月底盘桓在5500美元/吨以下。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海关总署,制图: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本轮进口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本轮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过分会调研整理分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首先,从供给端,主要来源国供给价格下降,部分资金压力较小的贸易商认为价格处于较低水位适合抄底,推升了此轮价格的上涨。

2、其次,从需求端,进口牛肉的销售终端,如部分工厂较为集中的补充库存,B端需求的增加助推进口牛肉价格短期内的上涨。

3、第三,随着我国政府对走私牛肉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强,6月起牛肉走私情况大幅度改善,走私的牛肉量减少也是其中一个因素。

据分会与一线外贸企业调研,7月份国际市场牛肉价格在5000~5500美金/吨,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是一个较正常的价格区间。目前部分企业的订单到货期已经排到年底,这一波的抄底几乎已经接近尾声。

分会认为,这一波的价格上涨可持续性并不强,这种可持续性一方面是指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是持续上涨的周期不会长,不会出现2019年和2021年的全年持续、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今年下半年价格走势大概率是振荡性缓慢爬升、最终稳定在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在消费疲软的情况下,除了新货进入、毕竟市场上还有大量的库存需要清理。

02、牛肉价格持续走低,短期内将趋于平稳

让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活牛集贸市场均价自今年年初开始一路走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6月份活牛集贸市场价格已降到33.46元/公斤。另据调研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不同地区育肥牛的价格盘桓在13-16元/斤的价格区间,8月初有小许回落,在13-15元/斤区间。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图片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全国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第二组数据,根据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的收集和整理,我国牛肉的批发价、集贸市场价格自1月份起也呈逐渐走低的趋势。在分会上一篇关注牛肉行情的文章里,牛肉的批发市场均价还在75元/公斤左右,而到了7月份牛肉批发市场均价已经下降到71.22元/公斤,对比5月份下降了6%。

(备注: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 ,2023年4月牛肉终端零售价格为94.12元/公斤。对比国家发改委数据,截至4月28日,全国36个城市平均牛肉零售价为91.72元/公斤,结合分会前期对市场调研的情况,分会认为关于4月份牛肉市场终端零售价格、国家发改委的数据的可信度更高。)

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

在分会上篇关于牛肉行业的分析文章中,根据数据显示上游价格的变化对农批农贸市场价格的影响暂不凸显,但经过两个月的发酵,可以明显看出,从4月到7月一吨的价格已经降低了500元左右,上游的变化已经传导给中下游。

那么,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情况又是如何呢?可以看到市场终端的零售价变化幅度较小,维持在91~92元/公斤的区间,数据也印证了为什么老百姓对牛肉市场的风起云涌态势几乎没有感知。根据与批发市场的经销商调研,在同一个批发市场批发商也会分等级,除了部分连锁化大商超是直接从一级批发商或者屠宰加工厂直接采购外,绝大部分的社区超市、社区市场的肉类零售商都是从二批拿货,环节众多,每一环节都要利润,到达消费者手中自然价格较难降低,这波价格的变化要传导到终端消费者需要的时间更长。

第三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牛肉产量315万吨,同比增加14万吨,增长4.5%;2023年上半年,全国肉牛出栏2090万头,同比增加81万头,增长4.0%;2023年二季度末,全国牛存栏10504万头,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2.3%。

再让我们来预测一组数据。

首先,2023年年度内我国牛肉产量预估为750万吨左右。2022年,我国牛肉产量718.26万吨,参考近3年牛肉产量的增速,按4%的增速预估,2023年牛肉产量约为747万吨。从出栏情况来侧面印证数据,2022年末我国牛存栏量为1.02亿头,按照49%的出栏率,预估今年年内约出栏5000万头,每头出栏牛按照500公斤计算,综合各品种牛、出肉率按30%预估,那么2023年牛肉产量预估在751万吨左右。所以,我们预估今年我国牛肉产量约为750万吨。

其次,2023年我国牛肉进口量预估为250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我国牛肉进口量为122万吨。下半年进入牛肉消费旺季,但鉴于目前进口牛肉还有部分库存没有清理完成,大部分进口商仍会比较保守,整体预估下半年的进口量不会持续增加,保守预估与上半年持平或小幅增加。

第三,目前还有部分进口牛肉积压,根据与业内企业调研,保守预估去库存量约为100万吨。

以上数据意味着什么?以上数据意味着未来在短期内活牛价格和牛肉价格(批发、集贸市场价格)会处于一个振荡性的平稳区间内,年内触底反弹的趋势并不明朗。

综合来看,2023年我国牛肉总供给约为1100万吨。至于消费量,2022年我国牛肉表观需求量为986.93万吨,2023年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保守估计今年需求量与去年持平,从数据分析来看,今年内牛肉的供给会大于需求约110万吨。但是近期恶劣天气对部分牛肉主产区的影响是一个突发的因素,会影响牛肉的产量。同时考虑消费力的作用,综合所有因素分会认为今年整体牛肉的供给会是一个紧平衡的状态。所以,分会预测下半年活牛价格及牛肉的批发价、集贸市场价格会处于一个振荡性的平稳的区间,并不会快速的触底反弹,分会对长期情况持谨慎乐观态度。

03、牛肉供应链上的企业该如何应对

首先,对于牛肉进口贸易商对于近期进口牛肉价格上涨应持谨慎态度,盲目囤货行为不可取。2022年进口牛肉行业已经出现过一轮囤货的行为,截至目前还有大量的库存没有清理完成。目前的情况是囤货与去库存并存,但大部分的囤货去库存是两拨人的行为,分会认为,企业应综合考虑库存、销量、现金流,盲目的囤货只会使得企业和行业的情况更加糟糕。

其次,国内养殖企业应持续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牛肉品质,扩大差异化竞争优势。进口牛肉98%都是冻品,只有2%是冰鲜肉,这也使得虽然我国国产鲜牛肉的价格偏高,但鲜度是进口冻肉无法比肩的、对于高端消费来说仍然是具备较大的差异化优势的。所以,国内养殖企业在行业整体景气度不佳的环境下,应深耕品牌建设、着力提高国产新牛肉的品质,构建产品的护城河。

第三,进口牛肉贸易商应时刻关注国产牛的行情,关注国产肉对进口肉的冲击。进口牛肉之所以发展较快一方面有我国国产肉供给不足以满足需求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进口肉的价格较低。但如果国产肉的价格持续下降,再受国产肉鲜度品质的加持,极有可能会出现部分渠道国产肉替代进口肉的情况。

对于牛肉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分享观点。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