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采购、突发地震、出口征收关税…国际化肥供求格局如何变化?

2022年,受西方制裁俄罗斯、白俄罗斯的影响,全球化肥供应紧张、贸易运输受阻。化肥出口大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出口受限,一些如巴西一样的肥料依赖进口的国家出于对供应短缺的担忧,争先恐后从其他地区寻找替代来源,掀起购买热潮,推高化肥价格。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如摩洛哥一样的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额得以迅猛增长。由此,全球化肥供求格局发生变化。而如今,随着几个国际化肥主要市场不同往常的几番动作或发生变故,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供求格局可能再一次发生变化。

巴西 疯狂采购导致再出口 需求回弹后仍被看好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其85%的化肥需求依赖进口,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其中一半货物的来源。自乌克兰危机切断全球化肥供应以来,为解决巴西肥料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巴西联邦政府于2022年3月启动国家肥料计划(PNF),并且积极进行“肥料外交”。据悉,2022年前9个月,巴西进口了约3077万吨化肥,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进口激增,填满了仓库,2022年10月起,巴西只能将剩余的化肥进行再出口,化肥价格也从2022年4月的高点下跌近一半。

巴西的高位库存影响一直持续到2023年,叠加价格下跌助长买家观望情绪,上半年巴西需求迟迟未能回归市场,2023年6月底的平均到岸价格较2022年12月下调了191美元。由于需求疲软和高位库存,国际氯化钾市场也始终处于下行通道。根据标普全球商品洞察旗下机构Fertecon的《钾肥展望》报告,今年第一季度,所有基准价格下跌约20%,标准级氯化钾平均价格为430美元/吨;第二季度价格继续下跌,平均为329美元/吨。

直至6月底,随着对即将到来的大豆施用季节的需求持续增加,巴西需求终于显现。Fertecon数据显示,钾肥价格于第二季度末开始趋稳。

然而,巴西需求对国际市场的强劲支撑并没有维持多久。8月底,巴西需求开始放缓,压低到岸价。不过市场并没有因此看跌国际钾肥后市,认为其第四季度的玉米用肥需求将会阻止价格大幅下跌。因此,虽然巴西市场在9月初仍然变化缓慢,买家都在等待第四季度价格的进一步明朗,然后再预订更多吨位。大多数供应商都很乐观,也不愿意大幅降低报价。

巴西的需求变化也在数据上得到了印证。巴西钾肥8月进口量上升,扭转了此前4个月的下降趋势,反映出6月中旬以来需求的上升。此前由于价格下跌,买家将为种植大豆需求的采买推迟到最后一刻。目前市场预计巴西的玉米用肥需求会在第四季度开始增加。

而由于巴西严重依赖进口钾肥等肥料,钾肥约占其作物养分的38%,所以受巴西市场影响最深的是国际钾肥市场。因此,随着巴西的需求在第四季度回升,叠加欧洲的强劲需求,以及东南亚地区粮价的上涨提振需求,国际钾肥后市被普遍看好。Fertecon也预测,尽管世界钾肥供应仍然受到限制,但价格已从2022年的历史高点回落,预计在2023年剩余时间和2024年年初会保持相对稳定。

从化肥主要进口国到出现罕见再出口行为,从高位库存抑制需求到施用季节需求骤然回暖,虽然目前需求开始放缓,但是市场对其第四季度需求的预期表明巴西已经回到国际化肥市场上主要需求国家的位置。

摩洛哥 突发强烈地震或影响其磷肥供给份额

如果说有哪个国家可以对国际磷肥市场的供求造成重要影响,那么一定是拥有世界第一磷矿储量的摩洛哥。磷矿石是磷化工产业链的源头,超过70%的磷矿石用于磷肥生产,可制成磷酸一铵、磷酸二铵、重钙等化肥。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数据显示,2021年摩洛哥磷矿石储量达500亿吨,占全球的70%。

另据相关报道,摩洛哥的磷酸盐及衍生品总产量占全球市场约30%,摩洛哥磷酸盐公司(OCP)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商和出口商。2015~2019年,OCP的磷肥年均出口增加约50万吨,约占全球新增需求的一半。据悉,OCP计划到2030年将磷肥产能提升至2500万吨。

2022年,受俄罗斯磷肥出口减少的影响,摩洛哥磷矿石出口猛增,价格持续上涨。截至2022年9月底,摩洛哥的酸盐及衍生物出口额同比增长近67%,达到918亿迪拉姆(约86.3亿美元)。

然而,在磷化工领域有着超强影响力的摩洛哥,当地时间9月8日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9级,震源深度10公里。据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9月11日,摩洛哥内政部表示,截至当天上午10时,摩洛哥强震死亡人数已升至2497人,受伤人数升至2476人。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此次强震影响超30万人。

作为世界上磷矿石第一大出口国的摩洛哥发生强震,市场难免猜测其是否会对全球磷化工产业带来冲击。据《证券时报》消息,云南一家大型磷化工企业表示,摩洛哥是全球磷矿的供应大国,同时是全球第一大磷矿出口国,此次地震可能会打破现有供需结构,从而造成连锁反应。这种影响的程度,要看地震的破坏程度,以及恢复供给的时间。

一名化肥领域专业人士指出,震中位于摩洛哥南部,磷肥的生产基地距离震中200公里以上,地震或许不会给摩洛哥磷肥生产带来太大的影响。据悉,OCP报告称,在9月8日该国发生强烈地震后,其生产未受地震影响,生产、供应链或物流活动没有明显中断。据阿格斯(Argus)报道,OCP朱尔夫莱斯费尔港口(Jorf Lasfar)的船只运营延迟了不到一天。贸易商表示,地震发生后,港口运营受到长达18个小时的影响,但装载作业已恢复正常。

对于如何判断、评估摩洛哥地震对全球磷化工带来的冲击,前述云南企业指出,首先,需要看此次地震对当地交通、矿山、港口等破坏情况;其次,当地的磷化工生产设施是否遭到破坏。所以,今后一段时间,从摩洛哥港口离境的装载磷矿及磷化工产品的商船数量,应该会引起业内密切关注。

与钾肥一样,2023年上半年,国际磷肥市场价格持续下行。直至6月底巴西需求开启,西部市场开始显露回暖迹象。随着7月底东部市场价格止跌企稳,东西部价格全线上涨,坚挺行情已经维持至今,并在8月初出现价格飙涨现象。如今摩洛哥强震若对当地磷肥生产和运输产生影响,那么国际磷肥后市或将继续上涨。

凭借磷矿资源优势,在西方制裁俄罗斯、白俄罗斯时期出口利润翻倍的摩洛哥,会否因为此次强震而影响其在国际磷肥市场的供给份额,还有待观望。

俄罗斯 几番动作收紧供应化被动为主动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是全球主要化肥生产国和出口国,加起来占全球所有化肥出口市场份额近25%,钾肥贸易更是占到全球的41%。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受西方制裁的影响,许多船运、银行和保险公司避免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化肥出口均受到限制。

7月17日,俄罗斯以有关消除俄罗斯出口粮食和化肥障碍的承诺迟迟未得到履行为由,宣布中止黑海粮食协议。在此之前,该协议已经被几次延期。该协议一经中止,多个国家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纷纷宣布暂停主要粮食出口,炒涨粮食价格。粮价上涨带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振化肥需求。但俄罗斯退出黑海协议又意味着和俄罗斯达成的帮助其粮食和化肥出口的谅解备忘录也将终止。也就是说,协议的中止对全球化肥市场供应构成了威胁。

另外,俄罗斯从9月1日起对某些肥料征收综合出口关税。在这之前,俄罗斯低值肥料出口一直是零关税,只对每吨出口货物海关价值超过450美元的超出部分收取23.5%的出口关税。

不仅如此,有报道称,俄罗斯正考虑成立一个统一的贸易公司来出口化肥。如此一来,俄罗斯政府不仅可以对化肥出口收入有更多的控制,对全球定价也能施加更大的影响。

随着俄罗斯的几番动作,叠加近期国际需求回暖,全球范围内化肥供应正在收紧,市场价格上涨。面对自身参与造成的市场结果,俄罗斯也改变了贸易策略。据行业消息人士表示,俄罗斯公司已经停止继续向印度提供折价的磷酸二铵等化肥。

据悉,俄罗斯在去年成为印度最大的化肥供应商。截至3月31日的2022/2023财年,印度对俄罗斯的化肥进口量猛增246%,达到创纪录的435万吨。一名印度公司的代表称,俄罗斯化肥供应商之前提供的磷酸二铵化肥折扣高达每吨80美元,但现在他们连5美元也不愿意让步。

从中止黑海粮食协议到征收化肥出口关税,再到有可能成立统一化肥出口贸易公司,俄罗斯正通过各种手段化被动为主动,从出口面临重重障碍,到潜移默化收紧国际化肥的供应,可以看出,作为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俄罗斯的一举一动仍然深刻影响着国际化肥的供求格局。

印度 风向标作用减弱 中国供应是重要支撑

长期以来,印度一直是国际化肥市场的风向标,其尿素招标往往起到确定市场基准的作用,而今年,印度的招数却略显怪异。

与其他原料市场一样,国际氮肥市场自年初开始,由于供应充足、需求疲软,价格始终承压,行情不断下行,市场参与者多在等待印标提供价格基准。2月22日,印度钾肥有限公司(IPL)终于发布尿素进口招标,3月3日开标,3月13日截标,最晚船期6月1日,数量为100万吨。

然而,此次印度尿素招标与过去相比有两大不同。一是数量,以往招标一般不会提前公布招标数量,而此次明确公布需要100万吨;二是船期,以往招标从截标到最晚船期的时间最多在6周左右,而这次船期长达两个半月,远超往期平均水平。

船期被不合常规地拉长,会导致投标价格与供货渠道变得复杂,不但没有起到明晰市场走向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甚至由于超长的船期使市场乐观情绪减弱,利空市场。

今年的第二次招标发生在5月底,印度表示将在7月17日前采购80万吨尿素。与之前一样,市场对于此次招标的反应较为平淡。

7月25日晚,印度发布第三轮尿素不定量进口招标。8月9日开标一共收到23家供货商总计338.25万吨的报价。其中,东海岸最低报价来自三星物产公司提供的396美元/吨CFR,西海岸最低价为Macrosource公司提供的399美元/吨CFR。

这轮印度招标确实在国际尿素市场上激起了水花,一方面,这轮招标正值俄罗斯、印尼、尼日利亚尿素企业检修,叠加因为天然气短期供应紧张,埃及尿素限产30%,推动国际尿素价格上涨;另一方面,这轮招标最终确定在8月18日进口176万吨尿素,而中国将供应其中的110万吨,这收紧了中国国内的供应,造成中国尿素价格的上涨,又反过来进一步加速国际尿素价格的上涨。

最近一次招标发生在9月4日,印度RCF公司发布尿素进口招标,9月15日截标,有效期至9月25日,最晚船期11月14日。

作为化肥需求大国,印度今年的几轮招标直至最近才开始起到提振市场的作用。并且可以看出,中国仍是其最主要的供应国家。

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陈馨蕊

编辑:王梅红

审核:陈国兴

监制:郑红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