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尼日利亚农业政策革新,寻找中国企业入局机会
尼日利亚,一个拥有悠久农业历史的国家,农业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早期农业以自给自足为主,但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其农业经济转向了国际市场,主要从事可可、棕榈、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生产。这些作物不仅成为尼日利亚的出口主力,还塑造了特定的农业地理分布。
然而,尼日利亚的农业结构依然单一,小农经济普遍存在,生产技术落后,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根据Oxfam2019年的报告,尼日利亚在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排名垫底,有69%的尼日利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性别不平等问题在145个国家中位列第125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19年的报告也显示,该国五岁以下儿童中有一半存在营养不良问题。
农业是支撑尼日利亚食品系统的基础,对于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历届政府都致力于农业部门的发展,希望通过改善食品系统,为民众增加营养丰富且价格合理的食品供应,并确保生态可持续发展。
创新滞后、环境不稳定,农业“隐忧”不断
尼日利亚农业所面临的挑战涵盖政策层面、气候因素、技术落后和社会问题等多个维度,这些复杂因素交织,威胁粮食安全稳定。
政策方面,政策不连贯与不协调,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变更频繁且缺乏一致性,导致私人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受挫;政策机构碎片化与重叠:不同农业政策制定和执行机构之间存在职能分割和相互冲突的情况,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
在科技层面,尼日利亚农业技术滞后尤为突出。技术水平低下和创新能力弱,农业生产、加工和储存的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应用不足。数据与信息系统的缺失:缺乏系统化的、定期更新的可比较农业数据和信息,不利于科学决策和规划。价值链开发不足:从生产到销售的价值链整合程度低,限制了增值环节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除此之外,由于灌溉农业占该国农业结构的主导地位,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降雨量变化和频发的干旱洪涝灾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尼日利亚经常面临地方冲突、盗匪活动、农民与牧民冲突等,这些不安全因素迫使农民离开农田,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关键政策出台,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
2022年5月18日,尼日利亚推出了国家农业技术与创新政策(NATIP),作为该国核心政策文件,NATIP(2022-2027)旨在通过运用21世纪的知识、技术和创新来转变农业,实现粮食与营养安全,推动经济多元化。
NATIP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主要强调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气候适应性、价值链开发、市场拓展、风险管理以及跨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合作,以下是代表性内容:
此外,尼日利亚还计划在预算分配上向农业倾斜,响应马普托宣言的精神,加大对农业的大规模投资。
技术转移、产能共建,寻找中国企业的入局机会
除内部创新转型之外,尼日利亚在吸引外资投资农业领域上也是不遗余力。
作为成功转型的农业大国典型代表,中国在尼日利亚农业投资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从两国各自的农业发展战略和全球贸易格局来看,双方在农产品贸易、技术交流、投资合作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在贸易关系方面,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之一。尼日利亚可通过提升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例如,通过采取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建立追溯体系,降低其农产品被中国市场拒绝的风险,从而抓住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它出口机会,增加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
在技术引进与合作上,尼日利亚可借鉴或引进中国的现代农业技术、机械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农业生产和加工效率。
此外,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可参与到尼日利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在仓储、加工、运输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助力尼日利亚农业产业链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元化的供应链选择。
同时,自2019年尼日利亚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大家庭以来,当地的中国农业企业和农业人才迎来了中尼合作新机遇。据了解,尼日利亚正计划邀请中国专家和培训机构协助培养本地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技能和合作社管理水平,从而增强尼日利亚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的来看,在尼日利亚的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输出农业先进技术、投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拓展深层次投资项目合作来获得更多入局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