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2023年《粮食展望》报告

2023年6月15日,罗马 —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今天发布最新一期《粮食展望》指出,预计今年世界粮食进口支出将创下新纪录,但增幅远低于上一年度。原因在于水果、蔬菜、食糖和乳制品报价上涨推动全球食品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特别是经济最脆弱国家的需求水平。

《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粮食支出将增至1.98万亿美元,较2022年增长1.5%。相比之下,2022年同比增幅为11%,2021年则高达18%。

图片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展望》报告封面。©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发达经济体的粮食进口继续增加,但今年最不发达国家的粮食进口支出预计将下降1.5%,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进口支出将减少4.9%。

粮农组织市场及贸易司出版的这份半年度报告发出警告称:“这两类国家的粮食进口量下降令人担忧,这是购买力下降的征兆。许多基本农产品国际价格下跌并没有完全转化为国内零售价格的下跌,这一点更令人忧心,这表明2023年的生活成本压力可能难以化解。”

图片
2022/2021及2023/2022按食品类别划分的粮食进口支出变化图。©粮农组织

本期报告还开辟专门章节,研究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的最新变化。此外,鉴于大多数农产品贸易均以美元计价,报告还分析了汇率变动因素对相关国家粮价通胀的影响。

2007年至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期间,美元贬值抵消了粮价上涨对粮食进口国的影响,但近年来的形势却在向相反方向发展。比如,在2022年4月至9月期间,全球玉米价格下降了10.2%,但以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当地实际货币计算,平均降幅仅为4.8%。

图片
汇率变动对粮食进口国食品价格的变化产生了影响。©粮农组织

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专门章节作者El Mamoun Amrouk表示,由此可见,亟需采取专门干预措施应对通胀,否则“粮价上涨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加剧财政挑战,致使近年在消除贫困和粮食不安全方面取得的进展化为乌有”。

农产品走势

《粮食展望》还对基本农产品的全球生产、贸易、消费和库存水平进行了预测,包括大米、粗粮、油料作物、奶类、食糖、肉类、鱼类和水产品。大多数农产品产量预计都将有所增长,但全球小麦产量可能会从上一季的历史高位回落。

图片
近十年小麦产量、利用量及库存量变化图。©粮农组织

尽管产量前景总体乐观,但全球农业粮食生产体系面临极端天气事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政策变化和其他大宗商品市场形势变化等多重冲击,仍然十分脆弱,供需平衡随时可能会被打破,对粮食价格和世界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具体而言,全球粗粮产量预计将增长3.0%,达到15.13亿吨,创历史新高。其主要原因是美国玉米产量预计将大幅增加,巴西收成也将创纪录,从而推高总体供应量,拉低价格。

图片
近十年粗粮产量、利用量及库存量变化图。©粮农组织

2023/24年度世界大米产量预计将增长1.3%,达5.235亿吨,而国际大米贸易量预计将下降4.3%,至5360万吨。预期的产量增长主要源自生产者价格普遍上涨、肥料成本降低以及政府持续采取援助措施所带来的激励因素。相比之下,2023年世界小麦产量预计将从2022年7.77亿吨的历史高位下降3.0%,主要原因是去年产量创下历史新高的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因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减少了小麦种植面积,今年产量预计将有所回落。

图片
近十年大米产量、利用量及库存量变化图。©粮农组织

2023年全球油料作物、奶类、食糖和肉类的产量预计都将增加,不过猪肉和牛肉产量可能会略有下降。

虽然2023年捕捞渔业产量将下滑,但是由于水产养殖产量增加,因此全球水产品产量预计也将实现增长。

相关链接:

  • 粮农组织《粮食展望》报告:https://www.fao.org/giews/reports/food-outlook/zh/ 
  • 粮农组织市场及贸易司:https://www.fao.org/markets-and-trade/z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联合国粮农组织(ID:FAOChina),原文标题:《最新发布丨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展望》报告》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