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蓝莓允许进口!为什么中国农产品走出去那么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法达成一系列合作协议,包括《中法关于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法两国将加深农业领域合作,包括加强在畜禽、果蔬、智慧农业及葡萄酒酿造等领域的合作。同时,据海关总署消息,符合条件的塞尔维亚的蓝莓即日起允许输华,农产品国际贸易成为各界的关注热点。

海外农产品纷纷涌入国内,中国农产品“出海”却为何屡遭瓶颈?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曾指出,农产品的标准化从包装开始,随着农业现代化成就不断涌现,农产品“出海”需要更加严格、标准的品控管理和品牌化,使用与国际家接轨的标准规范促进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当中的有效地位,从而通过提升出口率来带动国内农业产业升级。

01、农产品进出口,为什么这么难?

在农产品领域,法国是中国在欧盟的第一大农产品进口来源国。鹅肝、鱼子酱、葡萄酒……都是我们熟知的法国特色进口食品。而法国作为农业高度现代化的发达国家,其美食远远不止鹅肝和鱼子酱。

法国的奶制品及其谷物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口碑很好,此外,法国葡萄酒几乎包揽了全球知名的高端品牌,法国每年产出50亿瓶以上的葡萄酒。根据海关数据,近5年来,中国自法国进口消费品年均增长12.3%。2023年,中国自法国进口农产品469.5亿元,较2019年增长50.5%;今年一季度进口值接近100亿元。越来越多的乳品、猪肉、红酒等农产品,从法国农场跨越近2万里来到中国百姓餐桌。

图片

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方地理标志农产品互通,从2011年开始,中国便开始了与法国就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事宜进行谈判,2019年11月正式谈判结束,并于2021年3月开始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双方的地理标志产品可以进入各自市场,得到有力的保障,并且提升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搭建的友好贸易前提下,截至2023年年中,法国200余种农食产品获准对华出口,近7000家农食产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越来越多的法国农产品不断打开中国市场。

图片

由于农产品和食品直接影响着国民的身体健康,在出入境过程中的检疫标准十分严格,因此需要经过漫长的谈判相互明确进出口的相关准则。例如介于“疯牛病”的影响,我国对于生牛肉进口一直有着诸多的限制,自2001年开始“日本和牛”就被禁止进口,直到2019年才解除禁令。而2005年因禽流感疫情停止对华供应禽肉后,俄罗斯的农企则等待了13年之久,2019年俄方乳制品和禽肉类产品才有机会重新进入中国。

经过此次的外交磋商,针对先前发布的多个禁令进一步商讨。《中法关于农业交流与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显示:愿继续积极探讨彻底解除对无牛海绵状脑病牛肉产品的禁运;允许法国猪源性蛋白饲料进口,扩大法国输华猪肉产品清单至猪内脏。未来,健康的法国牛肉、猪肉很有可能进入中国市场。

海外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进一步满足和丰富国内消费者对美好饮食的需求,也拉动了国内的消费升级,同时促进了农产品的国际交流,为我国的农产品走向品牌化、国际化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02、包装标识,农产品出口一大贸易壁垒

法国作为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常年位居世界前5位,法国葡萄酒、奶酪等特殊加工农产品占据了农业贸易收入的大头。2021年,法国农产品贸易总额1573.4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830.49亿美元,进口额742.99亿美元。2022年仅葡萄酒和烈酒出口额达172亿欧元(约为185.5亿美元)。

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3343.2亿美元,其中出口982.6亿美元,进口236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占我国外贸进口总额8.7%;贸易逆差1378亿美元。

图片

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巨大,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产品在质量检测管理和包装标识方面的欠缺。

国际化带来更广阔的贸易机会,但也出现了更加隐蔽、有针对性的贸易壁垒。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损失约90亿美元,出口受阻的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到蜂蜜,进而扩展到畜产品和水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根据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信息:

2018年5月4日,湖南长沙出口的绿茶和辽宁丹东出口的大豆,由于标签错误遭到美国FDA拒绝。

5月18号广东出口的一批果蔬、水产品,由于标签不合格遭美国FDA要求而被自己扣留。

6月18日英国Sainsbury's超市宣布召回一款中国出口的零食,因为该产品有坚果成分(有过敏原),但标签未作说明。

2024年一季度,在农食产品方面,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通报拒绝进口农食产品1967批次,同比增加16.5%。中国输美农食产品被拒绝进口通报235批次,同比增加18.7%,占美国FDA通报农食产品总数的11.9%,占比较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比。其中,被拒绝进口的农食产品以蔬菜水果和烘焙产品居多。

图片
图片

从出口美国产品因包装问题遭召回典型案例来看,我国出口农产品被拒的原因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不符合标签要求。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标签缺失或信息错误。例如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强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需要相关的英文商标等。

(2)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发达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繁多,对食品添加剂和色素、药物残留等都进行严格监控,而以往我国产品因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而被拒绝进口的占比超过总批次的80%。

(3)不符合注册登记要求。已经获得出口认证资质后,还需要按照进口国的规定严格进行注册、登记等手续。例如2023年4月21日,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发布进口有机食品规则,从欧盟、欧洲经济区和瑞士以外进口有机食品到英国:每批“货物”需获取GB COI,同时出口商和出口国家或地区已在非英国有机登记册上。

(4)包装质量问题。其中一部分农产品或食品包装未采用儿童防护包装,又或者是包装过度不符合环保要求被退回。

03、如何顺利“出海”?

中国农产品如何才能顺利“出海”?

第一,加强我国农产品的包装标识国际化。加大对出口农产品的产地、生产、加工、包装等全过程的检查力度,确保出口农产品符合目的国家的相关标准。包括开展有关科普培训,做好项目的专业对接,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以应对出口要求。

尽管农产品包装领域已经采纳了ISO国际标准,但各国在包装材料技术指标上仍存在显著差异。多数发达国家基于维护国内民众利益,特别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进口商品包装施加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这些不断升级的新标准和新要求,无疑推动了我国出口农产品及其包装产业朝着更健康、安全、环保的方向前进。同时,这也促进了我国农产品产业逐步融入国际化、标准化的发展轨迹。

鉴于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拥有显著优势,不断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与标准,并掌握了先进的检测技术,使得包括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屡屡受挫。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我国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我国相关标准的滞后、技术水平的不足、出口企业经营模式的陈旧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的普遍偏低等问题均显而易见。因此,当前中国农产品要想打破技术壁垒,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能够顺利走出国门、打出品牌,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

第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控制体系。包括做好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工作,并有效发挥我国政府部门在化解农产品技术壁垒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法国的葡萄酒以产区、等级划分严格而著称,经由全国法定产区名称管理局所规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标识认证,通过外包装就能看懂葡萄酒的原产地区、最高限产量、葡萄品种、最低酒精含量、种植方法等一系列的信息。正是因为这样化零为整的统一管理机制,让法国的葡萄酒能够顺利走出国门,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

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农产品是“一流的品质,二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而做好包装就是打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壁垒的第一步。在不断增强产品品质、严格执行检测标准的同时,我们的农产品一定能够走得更顺、更远。

 

参考资料:

[1] 林美兰: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

[2] 广东省TBT中心:2024年一季度TBT通报和出口欧美产品受阻情况

[3] 海外中心科学传播:法国农业概况

[4] 新京报:专家解读丨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不只有鹅肝红酒鱼子酱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