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奶牛养殖和乳品结构比较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奶业发达国家,悠久的奶业发展历史造就了其成熟的奶牛养殖模式和丰富的奶业发展经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奶业刚刚萌芽的时候,中国就将美国作为重要借鉴国家之一。经过70多年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奶牛养殖模式和乳制品结构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今天的奶业发展又是否对中国有所启示和借鉴呢?
在第十五届中国奶业大会 奶业20强(D20)论坛 2024中国奶业展览会期间,乳业资讯网采访了Milk Specialties Global(简称MSG)产品经理胡小丽女士和业务拓展经理张勇先生。
在奶牛养殖上,胡小丽认为美国和中国的奶牛养殖模式比较接近,但主要存在三点不同:
一、奶牛养殖的细分程度更高
在美国,很多中小牧场会在犊牛出生后就将其送到专门饲养犊牛的培育场进行托管饲养,待犊牛发育成为后备牛后再运回牧场进行配种产奶。通过这种专业化的犊牛饲养模式,一方面由于犊牛培育场拥有丰富犊牛养殖经验,让犊牛饲养更加科学和规范;另一方面养殖规模化效应大大降低了犊牛的饲养成本,提升了牧场的整体利润。但中国的牧场还是将犊牛、后备牛和成母牛一起饲养。
细分的养殖模式是奶牛养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化服务不断成熟的表现,就像以色列奶牛育种的社会化,牧场不用单独雇佣育种员,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育种员在牧场需要时才会进驻牧场进行配种,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配种效率。
二、犊牛断奶前牛奶饲喂量仅为国内一半
在美国,犊牛断奶前饲喂的牛奶量每天最多不超过6升,仅为国内的一半(国内12-13升),但会让犊牛较早地接触饲料,饲料会添加棉籽、燕麦和颗粒料。这种饲喂方式主要有三个好处:第一,由于饲料成本远低于牛奶成本,降低了犊牛的饲养成本;第二,犊牛较早接触开食料,可提高纤维物质的饱腹感,降低了犊牛断奶后的应激反应;第三,犊牛期是奶牛瘤胃发育的重要阶段,较早接触饲料,有利于瘤胃的发育,让奶牛更加健康。
三、犊牛代乳粉应用较为普遍
在美国,很多奶牛场会通过代乳粉替代部分牛奶来饲喂犊牛。一方面,代乳粉的成本更低,降低饲喂成本,提高奶牛场的利润;另一方面,代乳粉中添加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营养配比均衡,可有效减少犊牛腹泻。
在国内,很多牧场犊牛饲喂以牛奶为主,部分牧场为降低成本,甚至将含有抗生素的牛奶或奶粉直接饲喂犊牛,这会造成犊牛产生抗药性,并存在因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引起犊牛营养缺乏、腹泻的风险。为了防范上述风险,MSG研发了三种优质的犊牛代乳粉产品:康维乐—专培、康维乐—精培、康维乐—特培。
对于乳制品的结构,张勇认为美国乳制品更加细分,产业链更长,既有奶酪、奶粉、黄油等干乳制品以及不同种类液态奶,供消费者直接食用。同时,还有各类乳品配料可供幼畜饲喂和产品加工。比如MSG公司的重要产品就有乳清、牛奶蛋白、酪蛋白和功能性配料等,包括增加肌肉合成、改善运动后恢复的产品,提升免疫力和记忆力的产品,以及为婴幼儿配方粉、酸奶、功能饮料、奶酪等产品提供特殊功能性原料。丰富多样的乳制品及乳制品配料为奶业下游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支撑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而中国主要的乳制品为液态奶,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近年来,虽已开始发展深加工,但是体量还很小,缺口还很大。
中美都是奶业生产和消费大国,资源禀赋不同给两国的奶业发展带来了很大差异,但仍有很多模式、经验和细节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思考。
MSG
Milk Specialties Global公司(简称MSG)是一家行业领先的美国乳制品营养公司,自1944年成立以来,始终扎根于乳制品行业。成立伊始,MSG率先将乳清粉应用于动物营养领域,随后又开发了过瘤胃脂肪粉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其犊牛代乳粉、高脂乳清粉和过瘤胃脂肪业务均处于北美领先地位。2008年起,MSG业务拓展至食品领域,开始高品质乳蛋白产品的开发和生产,通过收购、扩产、深耕加工技术,2014年MSG已经成为北美最大的乳清蛋白生产商之一。成立80年以来,MSG公司深耕美国奶牛养殖和乳制品行业,近年来又进入中国,为很多中国大型牧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积累了大量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