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鸣:2024年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现状分析与趋势展望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食材供应链分会秘书长秦玉鸣受《中国食品安全》杂志特别约稿,就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发展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文章以我国出口食材贸易环境为切入点,详细梳理了全球经济和食材贸易格局及消费情况,着重剖析了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模式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预测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引言

2024年是食材供应链企业扬帆远航的一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加工、流通等创新性技术助力,寻找市场扩张机会,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动力驱动下,越来越多的食材供应链企业把“出海”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纷纷走出国门,开启海外征程。研究分析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于行业稳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我国出口食材贸易环境分析

1.1、全球经济环境

1.1.1  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GDP数据

2023年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23年全球名义 GDP总量为 104.79 万亿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实际增长 3.21%,连续两年下降。202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仍处于恢复期,全球名义GDP总量预计为 109.53 万亿美元,实际增速 3.2%,与2023年基本持平。全球各经济体增长呈现出分化趋势,全球经济复苏不均衡态势日益明显。发达经济体GDP实际增长率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为 1.6%,低于新兴经济体(4.3%)。

2024年上半年,随着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1.2  全球经济运行情况

从供应链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供应链压力指数(GSCPI)位于较低水平,全球供应链处于恢复区间,对于经济恢复是利好因素;从全球消费情况来看,全球消费整体有所恢复,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各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趋势有所分化,如图1所示。具体到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消费情况:2024年9月,美国零售总额7143.58亿美元,年增长率 2.66%,连续保持9个月的增长,零售消费的增长表明美国整体消费复苏趋势向好。欧盟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月—8月,欧盟零售贸易额环比增速出现一定波动,同比增速维持在正数区间,消费复苏呈现一定的不确定性;从全球货物贸易运行情况来看,2023年全球贸易状况较差,但呈逐渐好转的态势。2024年9月4日,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景气指数为103.2,释放出积极信号。但由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出口订单减少等,全球贸易前景仍然存在高度不确定性。

图片

1.2、全球主要食材贸易格局

世界贸易组织(WTO)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农产品出口额为 2.33 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出口总量(不含服务贸易)的 9.4%;全球农产品进口额为 2.43 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进口总额的 9.5%。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相对稳定,美国、中国、德国、荷兰既是主要出口国也是主要进口国,巴西是主要出口国,日本是主要进口国,印度尼西亚近几年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发展迅速,已经跃升至第9名。主要食材的全球贸易流向见表1。

图片

1.3、全球主要食材消费情况

1.3.1  主要食材消费情况

全球食材消费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对于中高收入国家,食材消费呈现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变化。Statist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肉类消费体量最大。驱动食材消费额增长的因素主要有:GDP的提升、通胀的影响、人口的增长、对优质食材的需求,而阻碍食材消费额增长的因素有供应链压力等。其中,动物蛋白消费由于生活水平等因素各国差异大,葡萄牙人均肉类消费总量高,不同国家在禽肉、牛肉、猪肉、鱼及海鲜消费等方面有差异性。水果方面,葡萄牙等国家橙子和柑橘类水果人均消费较高,巴西以香蕉为主,美国和西班牙以菠萝消费为主,德国则以葡萄类为主。蔬菜消费中,中国、德国、美国等国番茄人均年消费量高,印度、西班牙等国家洋葱人均年消费量高,这些反映当地受欢迎程度和居民消费偏好。

1.3.2  全球食材消费趋势

全球不同地区食材消费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对于中高收入国家,其居民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价值、新鲜度、有机属性、食品安全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健康理念或饮食习惯。此外,对环境可持续性的关注也在增加,促使一部分消费者倾向选择环保包装和低碳足迹的产品。对于低收入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改善,人们对于食材的需求量增加。收入增长使得更多家庭有能力购买更多的食物,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高蛋白食品和方便快捷的加工食品需求上升。另外,人口增长也是推动食物需求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2、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现状与挑战

2.1、我国主要食材出口情况

2024年1月—8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 65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其中,蔬菜出口总量 507 万吨,干鲜瓜果及坚果出口总量 287 万吨,水产品出口总量 258 万吨。大蒜、洋葱及青葱、胡萝卜是主要的蔬菜出口品种;苹果是主要的水果出口品种;冻鱼是主要的水产品出口品种。在出口趋势上,蔬菜、干鲜瓜果及坚果呈现量价齐增的趋势,水产品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

2.2、我国企业出海模式总结

2.2.1  食材供应链企业出海的三种模式

现阶段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出海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产品 / 服务出海:主要指产能在国内,仅产品 / 服务出口。一般产品出口通过贸易商、经销商销往海外,或产能向海外转移,但依然通过贸易商、经销商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和销售。这种模式下,企业侧重于产品 / 服务的生产和交易,不涉及海外渠道建设、品牌的深度推广,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较小,也是很多食材供应链企业在出海的初始阶段所选择的模式。

(2)品牌出海:主要指企业将品牌推广至海外,不仅进行海外产品 / 服务的销售,而且通过自建团队或合作的方式在海外进行品牌形象建立、推广和市场拓展等。

(3)供应链出海:主要指企业将供应链业务扩展至海外市场,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采购食材原料、建立加工基地、布局物流基础设施、开展营销等活动,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这种模式更容易帮助企业绕开贸易壁垒,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但对于企业来说,资金、人力或其他资源投入较大,对企业有不小的难度。供应链出海是出海的高阶阶段。

2.2.2  典型企业出海模式

现选取代表性的品牌对其出海模式进行总结,见表2。

图片

2.3、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3.1  出口食材供应链企业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海外市场成新蓝海。当前,中餐馆主要集中在国内,国际上中餐馆分布仍呈现一定的分散性,需求发掘尚存广阔空间。这无疑为中餐品牌的出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海外食材消费规模的增长、对优质食材需求的增加和国内加工工艺的提升,也将带动食材出口价值的提升。

二是海外华人社群的持续增长,为中餐国际市场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消费基础。自1980年以来,全球华侨华人数量经历了显著的跃升,其中,“新移民”成为推动增长的主要力量,尤其在东南亚、东亚及北美地区,形成了庞大的中餐消费群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外华人人口预计将持续增加,为中餐及食材供应链企业出海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是国外消费者对中国食材接受度不断提高。当前,中餐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消费者开始接触并喜爱上中餐的独特风味与深厚文化。中餐的美食魅力逐渐超越了地域界限,成为全球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趋势也为食材供应链企业出海带来了发展机遇。

2.3.2  出口食材供应链企业面临的挑战

食材供应链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产品本地化与创新同步的矛盾。出口合规性要求使得企业难以在海外快速复制国内创新速度,导致产品与国内市场脱节,影响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二是国外文化适应性挑战。口味差异的跨文化适应是关键难题,中餐风味与海外消费者饮食习惯不同,企业需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迎合当地需求。此外,国内成熟的定制化服务因文化差异难以落地,阻碍业务拓展。

三是供应链出海面临国际贸易壁垒与行业监管挑战。各国进口限制政策,如配额制度、许可证要求、卫生标准等,限制跨国企业进入,特定食材品类受严格限制,增加全球布局难度,还可能引发供应链中断风险,影响海外扩张战略规划。

四是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复杂性带来的清关难题。各国食品安全法规差异大,清关流程复杂且成本高昂。2022年,WTO成员国食品技术领域法规修订与制定达 1164 项次,实际法规数量会更多。除原料要求外,不同产品也有不同的评定要求,食材产品种类多、特异性强,企业需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确保符合进口要求。2021年,我国农食产品出口企业因不符合进口国技术要求导致扣留和召回造成的直接损失约 425.88 亿元。

五是出海团队管理问题。食材企业出海最难的是思想心态上的“走出去”。企业出海需突破自我设限,树立开放心态。此外,中国企业缺乏国际化管理人才,这类人才是保障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3、我国出口食材供应链发展趋势

3.1、出口食材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在当今全球化贸易环境下,产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对于食材供应链行业来说,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便捷和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初级食材为主的传统出口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许多企业开始调整产品结构,转向高附加值的深加工食材和即食、即烹预制菜品类,以提升产品出口价值和国际市场竞争力。2023年,我国预制菜出口金额为 1732 亿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7%。山东省和广东省作为预制菜产业大省,近两年预制菜出口势头迅猛。2023年1 月—7 月,山东省烟台市预制菜出口总额 20.6 亿元。2022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预制菜出口总额约 14 亿元。

技术进步和创新为产品结构升级提供了可能。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可以保证食材在深度加工后仍保持营养价值和风味,同时延长保质期,降低运输和储存损耗。这些技术支持的深加工食材和预制菜品成为出口市场新宠。

此外,国际贸易环境变化也迫使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例如,一些国家对初级农产品设置较高关税壁垒,而对加工食品相对宽松。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产品加工程度可有效规避贸易壁垒。

3.2、企业出海方向更加注重挖掘新兴市场

面对传统市场的饱和与集中风险,食材供应链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这些地区蕴藏着一定的增长潜力与商业机遇。通过在这些市场建立稳固的业务网络,企业不仅能够分散风险,还能享受新兴市场带来的红利,为中国食材出口开辟更为广阔的增长空间,促进全球市场的多元化布局与均衡发展。

此外,“一带一路”上也充满了发展的新机遇。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 1380 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 41.44%,其中,出口 467.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出口增长远超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份额。

3.3、企业出海模式呈现品牌与供应链的双重出海变化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产品输出,而是开启了品牌与供应链的双重出海新时代。通过精心策划的海外营销策略与深度的本地化运营,中国品牌正逐步在海外消费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很多企业也在海外积极布局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一是自建供应链,深耕本土化生产与采购,在目标市场或附近区域构建稳健的供应链体系;二是与第三方合作,携手成熟供应链网络,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此保障食材的稳定供应与菜品的一致性。

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出海模式从产品 / 服务出海向品牌出海和供应链出海转变,侧面反映中国企业愈发自信从容,企业通过精准的海外营销策略与深入的本地化运营,让中国品牌在海外货架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成熟供应链体系的海外复制,为“中国制造”和“中国味道”赋予了更强的生命力和提升了影响力。

3.4、食材出口企业品牌化建设不断完善

中国食材出口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品牌化进程已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品牌化建设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未来的食材出口市场不仅限于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品牌化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是企业品牌意识增强。品牌战略愈发受重视,品牌保护意识提升,品牌定位更加明确,品牌认可度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二是品牌核心技术提升。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品牌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品竞争力,有效提高市场占有率。三是品牌发展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品牌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之一。国家相关部委推进品牌建设政策的出台,为鼓励企业出口、创建出口品牌的良好环境提供了政策支持。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