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2024年看中国水产如何从海里来向海外去!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山东日照考察,他先后来到日照港和阳光海岸绿道,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强海岸线生态保护修复、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情况。日照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组织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着力打造水产绿色健康养殖“齐鲁样板”,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的水产大国,2023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7100万吨,增长3.4%。但同时却面临着水产的进口量增加,出口量减少的境况。
为何水产品出口形势低迷?各省对的水产政策都有哪些?如何解决水产出口难的境遇?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中国的水产品仍然面临标准化的问题,水产品的进出口局势,一方面取决于国内的生产量和品质控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内市场的旺盛需求,加快水产的品牌升级,开发中高端市场。
01、水产出口,难点在哪?
进口量额齐增,出口量额齐减,是前两年我国的水产品进出口的基本情况。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水产品累计进口量454万吨,同比增长20%,累计进口额1327.7亿元,同比增长40.6%。水产品累计出口量370万吨,同比下降1.3%,累计出口额1505.4亿元,同比增长7.9%。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是我国的水产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如果说2022年的水产出口表现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2023年的数据就显得不太乐观。
2023年上半年中国初级水产品(03项)出口额为51.6亿美元,同比2022年上半年61.9亿美元,下降了20.0%。其中山东、福建等五个主要出口大省的出口额小计为47.3亿美元,同比2022年上半年57.5亿美元,下降了21.4%。
深加工鱼类的出口额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减,尤其是广东出口额降幅高达58.1%,海南降幅则高达55.4%,山东降幅为10.7%。
从深加工虾蟹贝鱿类的出口上看,情况要较为好一些。2023年上半年,只有广东出口额减少32.7%,其他出口大省基本没有变化,山东省增长了6.7%,辽宁和浙江也略有增长,福建则小幅减少。
在全球疫情已经过去,生产和物流都恢复正常的情况下,如此大幅度下滑实在令人深思。
中国的水产出口为何遇冷?
近20年来,中国的水产出口一直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发展,2009-2014年之间初级水产品的出口高速增长,2020-2021年间深加工鱼类制品快速增长,以及2008-2022年间深加工虾蟹贝类制品持续快速增长。
在2018-2022年期间,中国的水产针对墨西哥、泰国、马来西亚的出口额大幅度增长,这体现了中国水产企业在全球贸易当中的与时俱进,中国水产不断地走向世界。
一方面是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2023年由于受中美关系紧张以及通胀的影响,水产的进出口形势不佳,特别是美国长期大量进口中国的罗非鱼片、金鲳鱼片等初级加工水产品缩减明显。
其次,从深加工虾蟹贝鱿类的出口保持着一定的势头,这也说明像这一类高端、新颖的水产加工产品的出口前景还很好,更为适应国外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能够出口转内销,在国内的中高端市场上有良好的竞争力。
广州国际渔博会组委会项目总监彭莹提及进口水产行业发展现状时称,中国的水产品出口所面临的挑战,一是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二是国内外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中国进口水产行业要积极应对,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新的进口来源,以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2、福建水产出口为什么行?
中国水产的出口情况,也与中国人的饮食以及淡水鱼养殖结构密不可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淡水养殖大国,我们通常喜欢吃的大宗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由于国内外的饮食习惯不同,这些鱼基本都在国内市场流转,很少能接触国际市场。
拉动水产出口的关键,是明确出口国的需求特征,加强国际交流,更直接地增加订单输出。
中国的水产大省“排位赛”,福建连续十几年是冠军。2023年,福建水产品出口额为73.1亿美元,占当年全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36.8%。其中福建水产品对RCEP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达到45.9亿美元,对东盟出口额达37.7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渔业大省中,山东的海水养殖产值1140亿人民币名列第一,浙江的海洋捕捞产值660亿人民币名列第一,但是将两者相加,福建省就是第一名。福建与山东历年是水产“排位赛”的冠亚军,但在近几年福建的出口产值不断超越第二名的山东。
其核心打法就是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福建在大黄鱼、海带、江蓠、牡蛎、鲍鱼这些高附加值海水养殖品种上,在全国总产量中的占比都是第一。在海参、石斑鱼、青蟹、紫菜、蚶、蛏、贻贝等高附加值养殖产品的产量上也遥遥领先。
福建的海洋捕捞品种中,2022年鲷鱼、蓝圆鲹、马面鲀、鲻鱼、鱿鱼的捕捞产量都是全国第一,海鳗、鲐鱼、带鱼、鲳鱼、乌贼、章鱼、梭子蟹的海洋捕捞产量也相当惊人。这些高端水产的深加工产品尤其受到出口国的青睐,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国际市场。
其次,依靠着浙江和广东两大水产养殖基地,福建能够大量收购优质的原材料,并且还能接收大量的台湾渔船,可谓是坐拥最新鲜、丰富的水产“粮库”。
不仅量大,质量更高。福建出口的水产品平均价格也高于其他省份。这与福建对加工原料的控制有极大的关系,在本土原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国外采购原料,压实加工链。同时积极构建全球原料和加工产业链,在国内完成产品的深度研发,把零售包装、成品包装等末端环节,转移到东南亚。
在国际贸易局势不佳的背景下,福建并没有放弃水产贸易的机会,而是有战略性地参与国际分工,例如放弃一些受高关税堡垒的产品深加工,转而为国外加工厂生产半成品,虽然损失了部分利益,但保住了产业分工中的参与权。
优质原料、先进设备和精深加工,加上主动融入全球化分工,使福建水产品的附加值节节升高。可以说,福建能够在水产出口独当一面,其渔业主管部门的远见可见一斑,值得研究学习。
在政策上持续发力。福建高度重视水产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组织产业项目推介、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提升水产业软实力等,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通过会议活动开阔视野。2023年,福建组织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两国双园”海洋食品产业发展项目推介会等,为福建水产行业“走出去、引进来”创造了良好条件。围绕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项目组织推介会,双方政企代表、有关专家进行高端对话交流,有效促进了水产行业发展。
福建成功举办多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依托2023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在海洋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组织水产企业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为水产品对外贸易提供投资合作平台。
推行水产的国际认证。三年来福建水产出口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对接国际标准、推进品牌建设,成为促进水产行业升级的重要一环,极大地推动了福建水产品贸易。
打好国际化的品牌宣传。福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业农村部渔业“走出去”国际合作能力建设培训班、海关AEO认证线上辅导等活动。搭建宣传推介平台,联播福建水产企业宣传片,借助主流媒体深入报道水产行业品牌故事。
03、水产品的“赛点”——出口与内销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既是海产品养殖捕捞大国,又是海产品进口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海产品加工出口大国。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之一,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巨大,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水产品进口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未来,中国水产品的出口与内销将会如何变化?
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农参总编辑铁丁老师指出,品牌的场景传达是促进消费者适应优质产品的关键。水产品自身具有高端、营养、美味的各项优势,做好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定位,打好国内市场水产品品牌化转型,将是一个重大的机遇。
根据海关统计显示,2024年前4个月,水产品累计出口数量122.5万吨,同比增长7.4%,出口金额60亿美元,同比下降8.2%。这说明我国的水产品出口的产品还需要向着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形态进化,这也是目前大力发展水产冷冻品、预制菜等产品的核心背景。
随着消费升级,中国的内需市场将会持续向高端成长,原本出口的水产品,例如近些年成功的营销案例——挪威三文鱼、北极虾、加拿大龙虾等等在国内都有极好的销售场景,都说明了水产出口转内销的合理性。而人们需要更加专业的市场教育,这包括更好的包装和品牌打造,为高端水产市场构建一套完整的质量分级、标准化政策,合理地来引导国内的消费升级。
参考资料:
[1]八鲜过海:2022年中国水产出口冠军:福建是怎样练成的?
[2]八鲜过海:2023年上半年中国水产出口:三大品类齐降,两大因素导致!
[3]农民日报:福建水产品出口何以位居前列?
[4]第一财经:水果和水产品进口规模持续增长,国产品类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