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化肥运行趋势及关键变量

在2022年第二季度达到历史高点后,主要化肥产品的价格在过去一年一直呈下降趋势。供求基本面,以及与俄罗斯-乌克兰冲突相关的持续影响和不确定性的一些解决办法,一直是促成因素。我们关注到源自于需求下行和产能新建引致化肥价格近半年以来的下跌,但贸易摩擦和用肥政策的转变给全球尿素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

近期化肥价格趋势

图片
数据来源:伊利诺伊大学

美国农业部农业营销服务的双周生产成本报告显示,无水氨在2022年6月达到每吨1635美元的峰值,此后下跌近47%,至2023年7月27日的每吨870美元。截至7月27日,尿素和液氮的价格分别为每吨497美元和536美元,比2022年的峰值分别下降了50%和近22%。

磷酸二铵(DAP)价格下跌了20%,从2022年6月的每吨1000多美元跌至截至7月27日的每吨822美元。钾肥价格从2022年4月每吨865美元的峰值下跌了35%以上,至每吨558美元。

全球尿素产能新增

图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中信建投期货

2021年全球尿素产能快速扩张,增速达到近4%,截止2023年预计全球产能能达到2.3亿吨,且在2024年仍有近500万吨的投产计划,其中俄罗斯280万吨的扩产最为突出,远期印度(127万吨)和尼日利亚上(270万吨)均有产能提升的意愿。

图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中信建投期货

化肥供应链重构

图片
数据来源:彭博,中信建投期货

俄罗斯通过廉价能源,持续向全球输送尿素,2021年出口700万吨,全球尿素贸易量5000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14%左右,40%的出口量(280万吨)去往欧洲,影响举足轻重。2022年俄乌冲突一度引发了国际上的化肥出口恐慌,主要影响了全球尿素贸易的结构转变:俄罗斯更多的货源去往了印度、南美洲,而以往俄罗斯去往欧洲的货源,改由美国、土耳其转口发往欧洲,或东南亚、中东去往欧洲,这势必带来了成本上行和资源挤占之后的卖方溢价。除此以外,印度是重要的变量。

印度的复兴计划

印度的尿素复兴计划源自于2017/18财年开始,由于供给增量不及需求增量,开始出现供需缺口,并连续4年维持年缺口20-80万吨,因此开启了产能新建的决心。

2021年之前印度国内尿素产能增长有限,产量变动幅度较小,但自2021年开始,印度“复兴计划”(恢复国内5套尿素装置的生产,新增一套)启动,为印度国内增加635万吨的尿素产能,剩余一套2024年10月投,一套待定。远期有近250万吨的在建工程。

图片
数据来源:印度肥料与化肥中心,中信建投期货

目前印度尿素年使用量3400-3500万吨,其中自产2500-2800万吨,进口700-900万吨,因此每一年度印度招标计划都成为全球化肥市场的主要扰动,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的累计投标量已经达到700万吨以上。

图片
数据来源:隆众资讯,中信建投期货

无水氨与尿素价差收敛

在每单位磅的氮基(无水氮含量为82%,尿素为46%,液体氮含量为28%),尿素和液态氮肥的价格长期比比无水氨高出35%至40%。然而,随着俄罗斯-乌克兰冲突扰乱全球化肥市场,溢价在2022年收窄。相对于无水尿素,液体尿素的溢价已经回到了更高的历史水平,而尿素和无水尿素的价格差距继续缩小。这归因于全球产能的持续扩张以及需求前景的降低,尤其是在欧洲,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立法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尿素的使用。

例如,从2020年到2021年9月,尿素价格比无水氨平均高出36%,而液体尿素平均高出38%。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7月,尿素的平均溢价降至略低于10%,液体平均溢价为17%。在过去的一年里,尿素的平均溢价仅为3.8%,许多报告数据显示,以每磅氮为基准,尿素的平均价格低于无水氨。

相对于无水氮,液氮和尿素的价格通常更高,这是因为它们的生产需要额外的加工成本。相对于无水液氮,液氮的溢价自2020年以来一直存在。相比之下,尿素的溢价在2022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有所收窄,到2023年至今,无水氨和尿素的价格在每磅氮的基础上非常相似。

图片
数据来源:伊利诺伊大学

化肥价格下降的原因

天然气是加工无水氨和其他化肥产品的关键能源投入,其成本在2022年达到峰值后,也在过去一年呈下降趋势。平均玉米价格也有所下降,2023年6月达到6.49美元,相较于2022年6月每蒲式耳7.38美元的去年高点低了12%。

展望:

图片
数据来源:彭博,中信建投期货

2022年上半年化肥价格的上涨在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乌克兰冲突造成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中断有关,因为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出口受到制裁,其他全球生产商实施出口限制以保护国内使用的化肥。

市场似乎能够比冲突开始时预期的更好地适应中断,通过贸易流的重建和国内产能的新建,帮助压低了价格。

化肥价格的下降本身应该表明2023年和2024年农场水平收益的前景有所改善。展望未来,俄乌事件导致全球贸易流动中断的冲突升级或其他地缘政治发展的持续风险依然存在。这可能会导致供应链进一步中断和价格上涨。

长达一年的价格下降趋势可能会诱使生产商继续采取观望的态度来预订2024作物年度的化肥,这类延迟补库或进一步导致未来一旦上涨,继而购买意愿加剧,补库或带来显著的价格大幅上行。

附:印度农业简介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2020年和印度官方数据,印度拥有最大的耕地面积——近1.8亿公顷,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1/10,其次是美国(1.58亿公顷)、中国和俄罗斯联邦(各约1.2亿公顷)。拥有最多灌溉耕地面积的是印度和中国、各约6800万公顷,其次是美国约2700万公顷、巴基斯坦约2000万公顷和伊朗约900万公顷。截至2022年,印度灌溉面积已达7546万公顷。

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最大的可耕地面积,但是印度的产量却并不如它的耕地面积一样突出。2021年印度主要作物有甘蔗、大米(碾米)、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根据USDA数据,2021年印度玉米产量为3373万吨,仅占世界2.8%;棉花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21%;大豆产量约为1299万吨、约占全球3.3%;小麦产量约为1.1亿 吨、占全球产量的14%;大米是印度在世界产量上占比最大的作物,产量约为1.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25.2%,仅次于中国。这些作物分别占世界出口的1.62%、8.73%、不到0.1%、3.96%和38.7%。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农更行立场,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179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