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渔业报告显示,中国不单是最大水产生产国,2022年的水产产量占全球的近 40%,更是全球水产养殖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过去20年,中国渔业政策以改善沿海鱼类资源枯竭为核心,着重减少捕捞渔业生产。
气候变化背景下,日益变暖、酸化的海水正在给中国近海的一些鱼群带来生存压力。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指出,野生大黄鱼、海鲷、玉筋鱼等多种生活在中国海域的鱼群正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
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各国未能就削减导致过度捕捞的渔业补贴达成一致,引起外界失望。3月初,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部长级会议上,斐济贸易部部长马诺阿·卡米卡米加(Manoa Kamikamica)说了这番话。尽管环保人士和发展中国家会前已经表达了希望,但各国代表仍未能在此次会议上达成遏制渔业补贴的协议。
目前中国的极端天气响应已经越来越完善。去年,中国在更新版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中,强调了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目前,中国在短期监测预警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最高可预报天数达8.5天,对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已经可以提前至42分钟。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视、广播等各种渠道收到气象部门和政府部门发送的蓝、黄、橙、红不同等级的预警信号和应急建议。
虽然网络上流传着“西北暖湿化利好农业”的声音,但现实中的农业种植者正面临挑战。近些年,一种“西北暖湿化将使中国重回盛唐”的叙事在网络上流传起来。这种说法认为,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益处——中国历史上气候温暖的时期都对应着经济繁荣的时期,当前出现暖湿化现象的西北地区,就是受益于气候变暖、环境向好的证明。